幼兒園藝術教育運用民間歌謠的價值

時間:2022-12-12 03:43:11

導語:幼兒園藝術教育運用民間歌謠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藝術教育運用民間歌謠的價值

【摘要】將民間的歌謠應用到幼兒園藝術教育當中具有很強的教學價值,為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理解能力、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創作能力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在幼兒園中應用民間歌謠,應注重對歌謠的巧妙設計和適當改編,將民間歌曲與幼兒教學特點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將針對幼兒園藝術教育當中,民間歌謠的應用價值及應用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藝術教育;民間歌謠

將民間歌謠應用到幼兒藝術教學當中,需要在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當中進行逐漸滲透,以便幼兒能夠更好的接受和吸收這種音樂形式。在這一過程當中,還應遵循民間歌謠生活化、審美性及適應性原則,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將民間歌謠作為幼兒園藝術教育當中的重點內容。

1.幼兒園藝術教育當中,民間歌謠的應用價值研究

1.1具有提高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價值。音樂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當中占有重要位置,通過建立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有利于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促進幼兒未來能夠在音樂方面有所建樹。審美感受并非只能通過直接接觸審美對象,或者觀看審美對象的外在特征才能產生的愉悅感覺,對音樂的審美需要幼兒發揮想象力,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對這首歌曲的歌詞和音樂產生感知,并且通過想象將這首歌曲在腦海當中形成美麗的畫面,民間歌謠通過利用豐富的詞曲內涵,能夠更好的提升幼兒音樂審美能力。1.2具有提高幼兒音樂創造能力的價值。幼兒階段兒童特點之一就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在這一階段也是幼兒想象力不斷完善強化的最好時機,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民間音樂為學生進行啟迪,讓兒童在良好的音樂氛圍內,提升自身的想象力。良好的想象力是創作力的基礎,所以,幼兒加深應結合多種渠道獲取能夠激發幼兒想象力的民間歌謠,讓幼兒的音樂創造力得到有效提升。通過給幼兒播放不同種類的民間音樂,還有利于學生在思想當中形成碰撞,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我國多元文化,各個民族的特點,在今后進行音樂創造方面可以更好的與生活接軌。1.3具有提高幼兒音樂感知能力的價值。音樂感知能力是一種能夠直接作用于個體感官,引起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引言感知能力是審美能力建設的基礎。引言感知能力的建立需要大量音樂作為積累,并且不斷在學習和生活當中得以豐富,經過沉淀,才能形成較好的音樂感知能力。而民間歌謠的豐富性剛好能給幼兒藝術教育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讓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民間歌謠進行感知,能夠有效提高音樂教學水平。

2.在幼兒園藝術教學當中應用民間歌謠具體策略分析

2.1在環境中逐漸滲透。在幼兒教育階段,并非學校是唯一的教學途徑,幼兒教育環境既包括幼兒園文化環境,同時也包括家庭文化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為了能夠更好的提升民間音樂在幼兒藝術教學當中的應用效果,教師應主動與家長進行配合,從多個方面向幼兒進行民間音樂滲透,為幼兒建立良好的藝術學習氛圍。2.2在教學當中注重對民間歌謠的改編。民間歌謠的主要特點是節奏滑塊、旋律優美、歌詞描寫貼近生活,所以得到大眾的廣泛喜愛,將民間歌謠用于幼兒教育,可以更好的適應幼兒喜好,提高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在進行民間歌謠應用方面,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方言或者普通話種類的歌謠,同時結合幼兒身心特點選擇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對民間歌謠進行適當的改編,使民間歌謠能夠更好的被幼兒所接受。2.3將民間音樂融入到幼兒園游戲當中。由于幼兒階段兒童特點決定了,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如果能夠將民間歌謠有效的融入到游戲當中,即更好的促進學生對民間歌謠產生興趣,從而做到活學活用。例如,在進行丟手絹的游戲中演唱的歌謠就是民間歌謠的一種,教師在進行此項活動時,就可以在游戲中進行音樂教學,或者使用相關歌謠改變成游戲,讓學生通過對民間歌謠的理解和想象,進行游戲創作。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更好的體驗和感受民間歌謠當中蘊含的魅力,從而有效提升藝術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3.結束語

民間歌謠作為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通過在幼兒園藝術教學當中應用民間歌謠,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幼兒音樂審美和創造能力,促進幼兒全方面發展。作為幼兒教學機構,應認識到這一教學手段的重要性,積極應用民間歌謠作為教學工具,為幼兒在未來的音樂水平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薛東慧.淺析幼兒園藝術教育中運用民間歌謠價值[J].北方音樂,2017(18):184.

[2]張衛民,劉賀佳,李巖.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運用民間歌謠的價值、原則及方式[J].學前教育研究,2010(07):54-56.

作者:韓慧峰 單位:甘肅武威涼州區武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