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民間藝術表現方法

時間:2022-09-06 10:26:00

導語:五谷民間藝術表現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五谷民間藝術表現方法

摘要:五谷藝術作為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從用簡單的谷物種子進行拼貼形成的藝術形式,一直發展到現在,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從材料題材等方面加入現當代的創新變化,形成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五谷藝術;創新;藝術語言

一、五谷民間藝術語言特征

五谷是由最開始的“粳、都、麥、菽、黍”變到如今的“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小麥”,而他們也從餐桌上慢慢跨越到畫布上?!拔骞犬嫛毕鄠髌鹪从谔瞥?,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可以稱為“五谷藝術”,也可以稱其為“糧藝”“谷藝”“豆塑畫”等。五谷藝術的藝術語言具有其獨特的形式特征意味和藝術表現手段。

(一)五谷藝術造型與色彩

五谷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都需要進行草圖的繪制與設計。因為五谷糧食畫的材料特殊,在構圖方面要考慮到它的優勢特征和缺點。目前的五谷糧食畫主要材料是通過粘貼來進行創作,運用的材料都是糧食,但是像黑豆這種大顆的糧食在粘貼的時候接觸面積小,后期容易出現脫落的現象。所以在設計糧食畫草圖時盡量減少大顆粒的使用,利用少部分大顆粒糧食來突出主體物或者代表靠前的位置,再用小而密的糧食在視覺中心周圍或畫面的遠景處加以襯托,給予欣賞者一種立體美與層次美。根據色彩我們可以把五谷糧食畫分為原色五谷糧食畫、彩色五谷糧食畫和合成色五谷糧食畫。原色五谷糧食畫是最傳統的糧食畫,它就是以天然五谷的本色為基調,所以其在顏色方面較為單調,偏灰暗,色彩不明麗,在創作時因為顏色的單調性所以會注重其層次感和立體感,加上運用五谷本身的顏色會富含一種古樸和自然之美。染色五谷糧食畫色彩更加豐富,讓糧食畫形象更多層次,可以表現更多的題材,解決了傳統原色糧食畫在色彩方面單調灰暗的。但是染色五谷糧食畫因為色彩的明亮絢麗導致搭配難度比較大,大量使用染色后的糧食也減少了糧食本身的古樸與自然的特質。合成色五谷糧食畫是將原色糧食與染色糧食合成搭配使用,是以原色糧食為主,染色糧食為輔。這樣搭配最后所構成的畫面既能夠保持原色五谷糧食畫色調和諧統一,富含層次感和體積感的特點,又能夠通過染色糧食來改善原色五谷畫色彩單一,顏色灰暗的特點,同時也不會因為過多的人工染色丟失糧食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氣和古樸沉寂的生命力。合成色五谷糧食畫兼具原色染色糧食畫二者的優點,是當下最高境界的五谷藝術。

(二)五谷藝術語言形式特征

中國的五谷藝術語言與馬賽克藝術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馬賽克藝術是人類藝術史中最古老的藝術樣式之一,它幾乎是隨著藝術史的產生而產生,據說距今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盛行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馬賽克藝術最開始是用小石子、貝殼等做成拼圖畫,用來傳播宗教文化。五谷糧食畫與馬賽克藝術都是通過空間上的混合,還有材料的重復排列,通過拼貼與組合形成的藝術作品,它們都具有浮雕一樣的藝術美感和明顯的視覺沖擊力。因為在我們人生中大部分時間糧食只扮演一個食物的角色,我們對它有一個固有的預計和判斷,糧食畫給我們以一種新的藝術欣賞,受到原有“期待視野”的制約,所以它具有其審美創造的個性和新意,為接受者提供不同于以往的審美經驗。

二、五谷民間藝術表現方法

五谷糧食畫的制作步驟主要可以分為初稿的設計,根據初稿的需要選取所需要的糧食材料,然后用拼貼的方法組合定稿,對創作好的糧食畫進行防腐等幾個步驟,最后進行裝裱。

(一)材料工具

五谷畫的主要材料是我們日??梢姷募Z食作物,如各種米類豆類。我們用白乳膠或者利用漆的膠著性將糧食進行粘貼和組合,將他們固定在板子上。對需要染色的米類要根據畫面效果用植物染料進行染色。因為各種谷物本身不容易保存,做成糧食畫后容易發生變質,所以在制作糧食畫之前要對谷物進行防腐處理,用藥浸泡防止其發生變質。

(二)制作工藝

五谷糧食畫是一種手工的裝飾畫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作品初稿的設計影響整個糧食畫的面貌,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創作風格。糧食畫盡量保留了天然材料的特質,通過與現代圖案的結合,組成了富含生命化、陌生化的藝術形象。

(三)制作方法

糧食畫的制作需要制作底稿,然后定稿。不制作底稿很難控制整體色調的統一和保證造型的準確性。如馬賽克藝術在發展過程中,有的藝術家會用馬賽克藝術來臨摹西方名畫,這樣既可以長久保存又具有另一層次的獨特美感。我們在創作五谷糧食畫時,也可以充分吸取國畫、書法,傳統的裝飾畫(例如年畫、剪紙)等藝術風格,因為糧食畫本身就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在構圖中充分吸收國畫構圖方式和色彩搭配等精華,國畫中所有的山水、花鳥、人物等也是對自然的一種中國式表達,而糧食也是從自然中來的最原始的材料,這二者的碰撞可以形成一種自然古樸的表現手法和獨特的創作風格。在定稿后,就是制作糧食畫最重要的部分,粘貼豆子。這一步就是把各種糧食作物拼貼組合的過程,需要創作者的細心耐心和專注的注意力。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糧食所在的位置,要將橢圓形的種子正面向上,保證每顆種子組合在一起的整齊性。作品的線條也需要用種子來進行表達,包括里面的體塊面積也需要用糧食進行填充,所以創作者要充分把握糧食本身的色彩,在其適當的地方加入染色糧食,讓其富有變化又控制在和諧統一的范圍內。如以人物為視覺中心的糧食畫,就需要注意前面的主體物人與后面裝飾的景物背景之間的區別,用大米這種米類在粘貼后呈現出的灰色調達到像后退的效果。在突出主體的同時,又呈現一個和諧的畫面效果。糧食畫填充的工具相對簡單,用小木棍和鑷子之類的將谷物固定在膠上,糧食畫的畫面效果關鍵在于創作者本身的個性和創造性。因為谷物這種創作材料的獨特性,所以最后還需要有一個防腐的步驟。如果不防腐,糧食畫很容易變質,從而影響整體的繪畫效果。在創作之前我們對所用的谷物進行農藥浸泡處理,在創作完后我們還需要對畫面整體進行封膠和噴漆,盡可以能的保證豆類米類等原有的亮度和光澤感,這樣有利于長時間的保存。

三、五谷民間藝術語言創新

如今五谷藝術的材料不局限于我們所常見的米類豆類,我們也會運用各種農作物如辣椒花生等,甚至還有農作物加工過如辣椒面之類的材料。五谷藝術也不僅局限于在板子上,也可以在多種物質材料上進行刻畫,比如可以在葫蘆上進行創作。葫蘆本身就是來源于民間的一種材料,加上自然的糧食,材料本身就帶著立根于自然的古樸氣質。在題材上如果表現的是如年畫、剪紙等極其富有民俗意味的題材,那創作出來的這種民俗民間民意三者相結合的藝術作品更加富有傳統中國的文化色彩。在造型上我們也不拘泥于以前追求的規整與對陣稱,時代在發展,就像國畫不拘泥于傳統的風格,出現了新水墨風格等現當代風格一樣,糧食畫的題材也不會只局限于傳統的中國風,各種現代設計感的糧食畫也會慢慢地出現,它也是一種“流動”的藝術,他在一直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發展。這種發展所表現出來的不止是在縱向上的歷史變化,也表現在其多種技法的出現和多種藝術面貌的體現。五谷糧食畫在內容與形式方面的不斷變化,繼承了過去的審美經驗,但又能打破常規走自己獨特的道路。

結語

中國雖然一直進行城鎮化現代化建設,但是中國仍是一個農業大國,現在科學技術發展和時代進步,快節奏的發展反而會忽略一些傳統的東西。近些年這個問題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越來越關注中國的傳統非物質遺產,糧食畫也是其中之一。舉個通俗的例子來說,人們吃饅頭最愛老面饅頭,就是用一塊以前的老面,再加入新的水和淀粉,在溫床中發酵蒸出來的饅頭,它又香又軟。傳統的糧食畫就是這塊老面,我們需要繼承它的歷史文化和技藝,加入現在新的創新的創作素材技藝想法,在當代時展思想碰撞的溫床里,孕育出更加多層次更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張維真.試論自主創新一般過程的思維要素[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9,11(04):53-56.

[2]楊永德.論創新思維的基本特征[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3):24-27.

[3]石霽.淺談馬賽克繪畫藝術[J].鴨綠江(下半月),2019(08):63.

作者: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