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鋼琴伴奏藝術歌曲論文

時間:2022-08-07 09:45:54

導語:中西方鋼琴伴奏藝術歌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西方鋼琴伴奏藝術歌曲論文

一、中西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風格的對比

從中西方藝術歌曲的創作題材上看,西方藝術歌曲主要取材于歐洲經典的詩篇,而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大多以中國詩詞、文賦為對象。由于西方與中國的文學作品在藝術風格上具有較大的差異,前者比較直接,注重典型,后者比較含蓄,講求意境,從而造成了西方藝術歌曲更偏重寫實,中國藝術歌曲更偏重寫意的差別。例如: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魔王》和中國藝術歌曲《大江東去》中都有對人物的刻畫?!赌酢返匿撉侔樽嘀苯铀茉炝巳齻€性格特征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旋律線條與和聲織體的變化表現了父親的關愛與焦慮、孩子的恐懼與無助、魔王的狡黠與陰險,充分體現了西方藝術歌曲重典型、尚寫實的特點。《大江東去》的鋼琴伴奏部分并未直接表現人物性格,而是通過起伏跌宕的旋律,描繪出如詩如畫的歷史長卷,間接烘托了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英雄形象,抒發作者撫今追昔的精神情懷,體現了中國藝術歌曲情景交融,揮灑寫意的藝術風格。

從中西方藝術歌曲的審美觀上看,西方傳統美學思想強調美與真的統一,注重藝術的認識價值,藝術歌曲更注重于對藝術形象的模仿和再現,鋼琴伴奏對藝術形象的刻畫較為直接、具體。中國藝術歌曲的審美觀源于儒、道兩家提出的美學思想,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注重藝術的倫理價值,追求人性與自然的和諧。所以中國音樂的審美標準是含蓄內斂、樂以寄情、歌以載道。傳統的美學思想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影響深遠,中國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追求遐思朦朧、意蘊深長的境界,對藝術形象的表現往往去實就虛,講求傳神和會意。從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的地位上看,西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緊跟演唱,對演唱所表現的藝術形象起到加深和強化的作用,這種寫實的伴奏風格在《魔王》、《鱒魚》、《讓我痛苦吧》、《恒河上陽光燦爛》、《多么幸福能贊美你》等西方藝術歌曲中都有充分體現。中國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更多地加入了獨立于演唱部分的“潛臺詞”,對演唱主要起烘托、渲染與補充的作用。例如:在《大江東去》中,演唱部分描繪了赤壁風光與周瑜的英雄氣概,而鋼琴伴奏的渲染,則讓烽火狼煙的古戰場與作者的思緒情感交相輝映。正是由于鋼琴伴奏部分的渲染,填補了演唱部分所不能表達的詩詞意蘊,《大江東去》這部音樂作品才能以穿越時空、浪漫豪放的藝術風骨震撼人的心靈。除《大江東去》之外,寫意的伴奏風格還呈現于《我住長江頭》、《楓橋夜泊》、《長相知》、《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中國藝術歌曲中。

二、中西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技術風格特點

如前所述,西方藝術歌曲偏重于寫實風格,鋼琴伴奏忠實于歌唱部分所塑造的音樂形象與性格特征,演奏技術特點是規范、傳統,注重與歌唱融為一體,音色要求圓潤優美,力度層次控制細微,節奏把握嚴謹而流暢。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中,快速滑動的六連音,活靈活現地描繪出鱒魚在水中游動的姿態(例10)。進入演唱后,左手伴奏音型穩健地打出拍機點,變換的和聲根音準確而富有彈性地拉出節奏,為演唱的節拍穩定保駕護航(例11)。樂曲中段,密集的六連音跟走,以及層層緊逼的十六分音符推送,凸顯出魚兒遇險的緊張氛圍(例12)??焖倩瑒恿B音的和聲配置貫穿全曲,前奏、間奏和尾奏的鋼琴部分要靈巧輕盈地用指尖勾出悅動而富有彈性的音色,配合滑動六連音音區的變化,形象地表現出魚兒在不同水層活潑可愛、自由嬉戲的場景(例10)?!段矣H愛的》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意大利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織體用四部和聲的形式來表達,莊重肅穆,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例13)。在伴奏特點上,要求嚴格控制觸鍵的力度層次,上線旋律音要勾勒清晰,手指走音要“跟唱”與連貫,音色圓潤柔美,同演唱的音色融合交織。同時分句需明確,節奏把握要莊重嚴謹,全曲鋼琴伴奏完全配合演唱的旋律和情感,以強化神圣、純潔的愛情主題(例14)。同西方藝術歌曲相比,中國藝術歌曲更偏重于寫意風格,鋼琴伴奏重視對演唱外“潛臺詞”和“畫外音”的補充與擴展,演奏特點主要是在音樂節奏的把握上形散而神不散,觸鍵上多元化處理,音色變化豐富,并有較多對其他樂器的模仿。

在中國藝術歌曲《楓橋夜泊》中,前三小節鐘聲的響起由遠及近,要求控制手指力度由弱漸強。從第三小節開始貫穿至終的滑音,要彈得輕薄、靈巧,指尖快速地站在長音上,以表達江面漁火上升起的裊裊青煙,借此抒發作者內心的鄉愁與孤寂(例1)。第四小節出現的裝飾加九連音,手指要輕快、飄逸地滑過,模仿長袖拂過古琴的音色,與鐘聲此起彼伏,遙相呼應(例1)。第十二、十三小節的處理尤為重要,快速掠過九連音后緊接重復的六連音,觸鍵要求由慢推快,深而悠遠,音色脆亮,好似深夜敲打在心坎上的鐘聲,引起內心共鳴,隨后三次重復的“4”音,要奏得綿長糾結,觸鍵上拉寬處理有控制的下音,以表達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例2)。末尾三小節鐘聲由近漸遠,與曲首鐘聲遙相映襯,留下人們無盡的遐想與回味(例3)。在中國藝術歌曲《橋》中,前奏由下至上的波音,延綿不斷地推動,展開一幅河面波光粼粼,石橋水中倒映的美妙畫面。波音要快速推送站在主線旋律音上,琶音走動時由慢至快,觸鍵要輕盈柔和,宛若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例4)。演唱進入后,伴奏填補的回聲要如影隨形,更為立體地展現出小橋流水的江南風情(例5)。間奏部分琶音飄逸地送出,引出左手奏響的旋律主線,同時右手在高音區奏出云淡風輕的回聲,以表達游子對故土的思念與回憶(例6)。隨后音畫轉入實景,左手以二分音符八度音程的襯托,配合右手的琶音流動,映襯游子近鄉情更切的心境(例7)。全曲高潮處鋼琴八度旋律音的遞進,烘托了游子思鄉情切,重歸故里的心潮澎湃(譜例8)。曲尾峰回路轉,輕拂的琶音,左手漸行走遠的單音旋律線條和右手高音區空靈的回聲,再現了一幅唯美的江南水墨畫卷(例9)。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西方藝術歌曲在文學內涵、審美意識和伴奏風格上存在著寫意與寫實的差異,由此決定了中西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技法具有各自的風格特點。西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側重于對演唱的詮釋,襯托與強化,音色、節奏要貼合演唱加以嚴格的控制,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準確地把握歌曲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藝術風格,在演奏觸鍵上嚴謹規范、音色表現要與演唱旋律融為一體。中國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側重于對演唱部分的意境烘托,注重填補和渲染演唱所不能表達的“畫外音”、“潛臺詞”,因而節奏、音色、和聲織體的變化更為豐富、自由,但又不能偏離作品的思想主題??傊?,在藝術歌曲的伴奏中,鋼琴演奏者應當充分理解中西方藝術歌曲的創作背景,思想內涵和風格差異,不斷歸納總結兩種藝術歌曲伴奏處理上的技法特點,唯有如此,才能準確地表達出藝術歌曲的精神本質,增強藝術歌曲的音樂表現力,賦予藝術歌曲更鮮活的藝術生命。

作者:楊春工作單位:貴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