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歌曲演唱特點分析

時間:2022-09-27 02:55:59

導語:中國藝術歌曲演唱特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藝術歌曲演唱特點分析

中國藝術歌曲是中國音樂藝術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以頑強的生命力,歷經時代的變革而不摧,廣泛吸納民族音樂文化的養分,不斷創新、不斷完善,深受中國人民的歡迎和喜愛。時代賦予中國藝術歌曲全新的生命力,故本文從時展的角度,闡述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

一、早期的演唱特點

我國早期的藝術歌曲起源于前后。當時,留學海外的音樂愛好者回歸祖國,他們根據西方藝術歌曲特點,對中國當時的音樂進行填詞創編,大膽創新,開創了中國藝術歌曲的先河。當時的西方藝術歌曲,其歌詞源于本國的文學作品,包括詩、詞,使歌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歌詞與音樂相互交融、渾然一體,使藝術歌曲魅力四射。利用西方的演奏技巧,淋漓盡致地傳達出藝術歌曲的情感,極賦感染力。這也促使中國的音樂志士,汲取西方音樂傳統的技法和西方音樂家的填詞技巧,同時融入中國經典音樂文化,創作出了第一批中國藝術歌曲。藝術歌曲是用來演唱的,只有通過演唱才能釋放它的魅力,讓更多人了解。同時期,留學歸來的音樂家們開始在中國普及藝術歌曲的演唱技巧,正是這些音樂家,促進了中外音樂藝術的融合,帶動了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早期的藝術歌曲與西方藝術歌曲演唱技巧相似,被稱為“西洋唱法”。在20世紀初,學成歸國的音樂志士根據我國的詩詞,融入西方藝術歌曲的特點,創作了大批作品。例如,青主根據北宋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融入西方藝術歌曲的技巧,充分表達了歌曲中女子對遠方所愛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還有黃自以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為歌詞,進行填曲,打開了中國藝術歌曲之路。

二、發展中的演唱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地紛紛創建藝術學校,吸引了大批音樂愛好者前去學習。由于各地藝術學校的創辦,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批音樂人才,繼而促進了中國藝術歌曲的大量創作,使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奏技巧顯著提升。我國的音樂家們立足本民族的經典文化,吸納西方藝術歌曲的創作方法,將本民族的歌曲進行創新,賦予本土民歌以時代特色,豐富歌曲的內容,同時使這些歌曲走向國際音樂舞臺。用民族音樂改編的歌曲有兩類,一是根據藝術歌曲的特點來改編我國的民歌,將我國的民族歌曲用西方樂器演奏出來,賦予我國民歌新的生命力。二是根據西方音樂的創作特點,利用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和元素重新創作歌曲。此時期的中國藝術歌曲,層出不窮、種類繁多,歌曲更具有民族性。發展中的中國藝術歌曲演唱特點,在學習“西洋唱法”后,以更具民族特色的演唱方式發展著,同時也出現了“土”“洋”之爭。例如,根據藝術歌曲特點創編的民族歌曲有內蒙古民歌《嘎達梅林》,以鋼琴伴奏,展現了三個不同的層次,彰顯了鋼琴藝術的巨大表現力,音調寬廣豪邁、莊重肅穆,表達了人們之間深厚的情誼,同時突出了英雄嘎達梅林高大的形象。這便是根據西方藝術特點,創編的我國民族歌曲。

三、再發展時的演唱特點

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這起起伏伏才豐富了它的內涵,彰顯了它頑強的生命力。中國藝術歌曲在經歷了初步發展之后,卻迎來了十年動蕩,這個時期依然創作出了許多經典歌曲,但在“破四舊、立四新”的潮流下,西方文化被否決,所以,當時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以“樣板戲”為標準。改革開放后,我國打開與世界溝通交流的大門,廣泛吸納西方優秀的音樂文化,拓展我國藝術歌曲的寬度,促進我國藝術歌曲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完善和開拓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的藝術歌曲進入到大發展、大融合狀態,每位音樂愛好者均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歌曲創作,不再有束縛和限制。此時期的中國藝術歌曲演唱特點是各種風格,多種類型,演唱者可以自由選擇。原來只能采用傳統方法演唱的歌曲,現在可以用“美聲”來演唱,也可以采用民歌的唱法來演唱,例如《美麗家園》等歌曲。正是由于改革開放和社會的發展,才真正推動了中國藝術歌曲的繁榮。

中國藝術歌曲融合了西方的藝術風格,立足于中國的民族藝術文化,并不斷吸收西方音樂技巧來充盈自身。同時,不同的時代賦予了中國藝術歌曲不同的演唱特點,使中國藝術歌曲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作者:王軍 單位:哈爾濱市藝術研究院

參考文獻:

[1]劉雨東.中國近代藝術歌曲的發展與演唱特點分析[J].北方音樂,2014,(15):35-36.

[2]王美萱.中國藝術歌曲特點研究——以20世紀80年代為中心[J].北方音樂,2014,(6):52-53.

[3]喬文韜.探究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J].北方音樂,2015,(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