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的作用及意義

時間:2022-11-15 10:22:13

導語: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的作用及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的作用及意義

【摘要】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沉積中,衍生出了許多優秀的藝術歌曲,這些藝術歌曲具有極強的文化性和獨特性。在當今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學呈現出素材全面性、模式多元化的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藝術歌曲和世界音樂正趨于融合的驅使,在相互融合的環境下,傳統藝術歌曲的教育重要性不能被有所忽視,應作為寶貴的藝術文化有所傳承和發揚。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繼承和發揚中國藝術歌曲作為一種歷史使命,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對中國藝術歌曲產生更高層次的理解,幫能夠靈活運用至音樂創作中。

【關鍵詞】中國藝術歌曲;高校聲樂教學;作用及意義

一、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現狀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學生了解音樂、接觸音樂的渠道多如牛毛,通過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日常接受的音樂多為流行音樂,接觸的唱法多為通俗唱法,在調查中大多數學生表示在傾聽藝術歌曲后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學生覺得藝術歌曲較為晦澀難懂,不如流行音樂那樣朗朗上口、易于學習。

二、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淺析

在實際聲樂教學中,藝術歌曲作為重要的教學素材。在傳統聲樂教學中,教學的側重點通常為演唱技巧,演唱素材多為西方藝術歌曲,中國藝術歌曲的重要性被有所忽視。教學素材中的聲樂知識點也是由西方直譯過來,中國藝術作品教學素材較少。中國藝術歌曲的情感內涵在于刻畫人物的內心情感,通過人物的情感變化實現歌曲的推進過程,歌曲結構嚴謹,詞曲結合較為緊密,在歌曲演唱過程中,需把握字、詞、情方面的變化,準確傳達歌曲想要傳達的情感。在聲樂訓練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注意歌曲的韻味性,演唱的氣息要拿捏得當,成功表達出作者想要描繪的情景和故事,在演唱中注入的感情需循序漸進、張弛有度,嗓子中不宜出現顫音及聲音的不穩定,只有聲音、情感、意境三者有效融合后,才得以演唱出動聽的藝術歌曲。

三、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融入策略

(一)通過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導入。藝術歌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學生在學習、練習藝術歌曲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學習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練習曲目時,能夠感受到歌曲內在的情感表述。藝術歌曲其中融入了各方面的文化,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民謠歌曲、古詩詞等作為藝術歌曲主要傳播媒介,在文學方面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夠全面提升內在音樂核心素養,還能夠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出那些先進的價值觀念填充至自身價值體系中去。在創作方面,中國藝術歌曲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多元的創作素材,為學生音樂的豐富性和多元性提供了保障。(二)通過藝術歌曲歷史背景完成情境構建。中國藝術歌曲中大部分歌曲具有民族性、歷史性、故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首先向學生進行時代背景、歷史故事講解,促使學生在理解文化背景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本人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會先向學生講解歷史故事,學生在傾聽過程中都會有所感觸,成功構建一種“感同身受”的文化氛圍,然后要求學生針對作品上臺進行講解,講解在傾聽過程中獲得的感觸,再進行演唱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實現學生在“有所悟”的基礎上有感而發,傳達出的藝術歌曲真切并充滿美感。(三)廣泛選取教學素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中國藝術歌曲教學素材選取過程中,教師需轉換為學生視角進行選取,需要選取那些學生興趣點所在的藝術歌曲作為演唱素材。多元的教學素材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的選擇,能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保障。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因為對歌曲有所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練習中去,并且在面對豐富的教學素材時,能夠尋找到適合自身的曲目。本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時常會通過微信群向學生推送中國藝術歌曲微課,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和演唱,這樣的多元化教學素材是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內在核心素養的。

綜上所述,中國藝術歌曲由于其民族性、文化性、多元性等特征,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突顯出越發重要的地位,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合理利用中國藝術歌曲,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和創作能力,為全面培養學生的內在音樂核心素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高冠男.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意義試論[J].音樂時空,2015(23):117.

[2]曾凡廣.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創作,2018(02):179-180.

[3]周少鵬.論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夏蕾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