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究

時間:2022-07-18 09:02:42

導語: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究

一、內容創新

(一)教材選編要考慮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較差的現狀

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從入學成績來看,基本屬于中學生當中的差等生,其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欠缺。因此,在選編高職大學語文》教材時,我們首先要考慮到這種實際狀況。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采用的教材為全國統一的大學本??平滩摹_@類教材的特點是:古典文學內容較多,現代文內容不足;泛讀作品較多,缺少精美文章的精讀;重視作品欣賞,忽視了學生語言基本能力的培養等等。面對這樣的教材,學生會感到學習困難,有畏難情緒,久而久之,會產生厭學現象,導致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材的選編一定要適應高職學生的實際狀況。根據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關注焦點,《大學語文》教材的選編辦法應該是多考慮篇幅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和文章,尤其應選編一些影視資料的作品。另外,在能力培養方面,教師應注重語言訓練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將榮辱觀、人生觀、自強不息、自重自愛、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等內容滲透到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強烈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并兼顧語言應用能力的訓練與職業道德的培養和引導。

(二)教學目標與觀念應依照高職院校課程標準而大膽調整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指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和服務第一線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級實用型人才?!边@就要求我們要大膽更新教學觀念,調整定位教學目標: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為讓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應使語文課盡可能生動活潑,體現出強烈的人文性;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中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高等職業院?!洞髮W語文》的難度水平應介于本科大學語文和中學語文兩者之間,因為它包含了本科大學語文培養“人文素質”(人文性)和中學語文培養“應用能力”(工具性)的雙高校論壇27重功能。因此,高職大學語文既不能講成大學語文的“作品導讀課”,也不能講成類似中學語文的“高四語文課”。(四)教學內容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改革高職院校為爭奪就業市場,往往忽視對學生語文能力及人文素質的培養,而片面強調技能培養。為培養合格的人才,高職《大學語文》除了繼續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寫作等能力之外,還要根據市場需求改革以下的教學內容。

1.將課文逐篇講解的方式改為選取重點篇目深入講解的方式。傳統的大學語文課一般是教師根據教材的安排,逐篇講解課文。由于內容多,時間緊,教師不可能深入講解每篇課文,也使得學生感興趣的許多問題不能展開,只能一帶而過,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可以精選一部分篇目,進行深入細致的全方位講解,包含文史哲相結合的綜合講解方式。教師還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加入學生想了解的內容,或讓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這樣不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使學生在快樂學習的同時獲得相關的文學知識。

2.為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將教學內容分為精講與泛讀兩部分。泛讀課文可以是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類作家的其他作品。這些作品是精講課文的補充,是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這樣既培養了所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又可以滿足學有余力學生的求知欲望。

3.加強名家名篇的賞析,以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在大學語文課程中,不少文章的思想內容都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寓意深遠,藝術獨到,在潛移默化中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詩經》中對勞動人民的歌頌,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文天祥的愛國主義精神,魯迅的關注國民性改造,當代作家關注社會現實、干預社會現實的勇氣和責任等等。學生在學習這些名篇的同時,會對人格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4.根據大學語文教學目標,改進考核評價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的改革在課程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一切教學過程的落實最終都是要落腳到考評制度上來。傳統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閉卷考試。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死記硬背,根本談不上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在高職階段,教師完全有能力和可能對考試方式進行改革。在保證教學目標達到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的考核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口頭面試法、開卷考試法、小論文形式、調查報告形式等,甚至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創作等等。這些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其中的幾種,規定好分數比例,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性學習過程中來,同時可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讀、說、聽、寫等語言應用能力,達到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培養目的。

二、方法創新

創新性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把知識與技能相結合,過程與方法相結合,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運作這一復雜過程的科學方法,就是普通高中新增的通用技術課程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1]和《技術與設計2》[2]中所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所以,它是一個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具體程序,既包含具體技術———發現和明確問題、構思教學方案、實施教學方案、檢測評價方案(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改進優化方案和總結交流經驗等技能技巧,又包含一般技術———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是一個典型的技術設計過程。這一交織著具體技術和一般技術的設計過程,也是一個技術創新的過程。因此,要改革和創新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我們必須從選定教材、設計教案、實施教學、考試測評到優化教案、總結交流,都要運用“以創新為核心”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通用技術的“技術設計”方法?!凹夹g設計”方法體現在教學實踐中,就是用神奇的技術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忽略了這點。因此,我們要遵照實際情況,采用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采用鼓勵學生朗誦、辯論及討論的技術思想和方法進行教學

如曹雪芹《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形態,對此,教師可預先布置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查找資料,寫成發言稿。上課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就能達到加深、增強記憶的效果。再如,在學習《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之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搜集相關的音頻資料,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欣賞音樂,之后再讓學生進行學習,就會加深學生的印象。此外,還有一些課文可以采用辯論會的形式來完成,這樣可讓學生在辯論中鍛煉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并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積極使用電子白板輔助進行多媒體教學

目前,高職院校中存在兩種比較極端的教學方式,一種是“課本、粉筆、黑板加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教學只能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其教學效果比較受限;另一種是完全采用多媒體手段,將文字內容全盤電子化,變成文字教材的翻版,這樣也會使學生疲于應付不斷閃爍的畫面,從而產生厭倦感,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考慮將白板和多媒體課件結合使用,將一些必要的資料和視頻采用多媒體演示,而常規的教學內容脫離多媒體,以免造成學生的視疲勞,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三)推薦適合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目

高職學生的課余時間很多,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所以,課外閱讀書目的推薦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給學生簡單講解名著名篇的特點,最好留下懸念,然后讓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尋找答案,課堂上再來討論。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去閱讀,不但充實了學生的課外生活,還提高了學生的個人素質。

(四)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結合

大學語文課程要與文化素質講座相結合,如唐詩系列講座,或組織學生去省圖書館聽講座等;要與學生的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如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創辦文學刊物等;要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如開展辯論賽、詩歌朗誦比賽、語文知識競賽等;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觀,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或者是布置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的問題,寫成報告,課堂討論。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撰寫個人簡歷,并組織模擬求職會,訓練學生的市場適應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

作者:韓一睿工作單位:甘肅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