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教育人文維度缺失與重建

時間:2022-11-30 04:49:37

導語:大學語文教育人文維度缺失與重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語文教育人文維度缺失與重建

摘要:大學語文作為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的非中文專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在大學教育中占有著很重要的位置。如今的大學語文有些向反方向的方面發展,讓大學語文教育人文維度缺失,也讓大學語文教育走向了困難尷尬的處境的主要原因。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發展是現今最為基本及其重要的任務。人文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素質及精神的提升。重建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是提升大學語文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從現今大學語文教育人文維度的缺失角度出發,從現今大學語文教育的存在的問題及狀況出發,找出重建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語文;人文維度;育人;審美教育

受現今社會市場經濟條件和文化潮流方向的環境影響下,現今的大學生大部分存在著心浮氣躁、重理輕文和急于求成的現象,從而忽略了對知識文化的積累,而高等院校的人文教學中的模式及理念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已無法符合現今教育發展的水平,人文教育的意義將無法得到全面的體現。大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及意義,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發揚起著很大的作用。其教育的主要性質是推動社會生活的有機整合體,也是促使個人人格、價值觀等全面的完善。文化和專業技能是教育的兩個層面,它們是共存的的整體,不是相抵觸不容的。我們應充分的了解到當前高校的人文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而人文維度的重建需是以大學語文教育與高等院校的人文教育全面發展相結合的高準則。

一、導致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缺失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的語文教育大部分作用只限于學生對文章作品的了解、欣賞及表達出來,使其大學語文教育成為了語言交流工具,而大學語文教育的作用本質根據沒有體現出來及對資源的浪費,將會導致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的缺失,其造成現今我國大學語文教育的尷尬境界,造成一系列問題的原因可以概括為重視度不高、定位不準確、目標不明確、學時不足等,具體如下:第一,過于專業化的專業設置及就業壓力的加大。長期以來,我國的文科理科是從高中的時候開始區分,其受教育過程中教育越高,其在專業化的劃分上就會越細膩。從而導致學生入校之后就被束縛在一定的專業范圍內,從而自己局限一個專業領域。一些高等院校以理工為主的更加的重視和著重對專業技能的培訓,雖這些高等院校是為適應現今社會發展的需求,然也會導致一些高等院校將大學語文作為選修課程或者不開,其重視度不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方面也會受到影響;就業壓力的加大也迫使學生只注重一定的專業或學科,從而忽略對人文知識的積累。而高等院校為增強就業率把專業文化知識及實踐技能放在首位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從而可以迫使大學生在面對語文教育過程中有所傾向及誤會,大學生面對語文教育也將會失去幾分興趣及積極性。而人所學的知識及才能并不能很好的保障人們的生活幸福、自由及發展空間,就業壓力的加大人們的精神世界也越來越脆弱,人們更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這種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造成了人文文化知識與精神的南轅北轍。人文精神也是當今大學生所必備的素質,也是人為維度的最有實質性的一種表現,從而能夠使大學生全面發展進而陶冶情操、抗壓力的增強及有一個真正的人生價值觀。第二,傳統文化的丟失崇外思想和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無判斷的接受及盲目的學習國外的各種思想、文化,從使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喪失,過度的重視經濟效益從而讓我們忽略了人文素質的教育。高等院校中大部分把英語課程作為必修之課,而語文作為了選修,有些崇洋媚外的感覺。對于傳統文化的不斷喪失,各種非主流事物不斷擾亂及高等院校教育體系的不完善,將會導致大學生對信仰的不知所措、價值觀的曲解、社會責任意識的降低、堅持本心及不懈努力的精神淡化及人文素質不高等方面,從而造成大學生在面對事情時顯得更加的急功就利。重智能、智力輕視道德方面的培養的觀念已經產生,這種忽視人文教育的狀況只會使教育變得勢力化、工具化及俗氣化,最終教育的意義也將背道而馳。第三,教師人文知識及精神方面的淡化和缺失。市場經濟的開放、自由、公平等觀念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些教育者的人文素質有所下降,其心起伏不定的狀態下,無法做到以身作則其教師的威嚴、威信及吸引力等崇高的人格魅力將會淡化也將影響到學生的人文素質。有的都是過度的注重于自己的第二職業,其在給學生傳授知識時產用聽之任之、草草了事的態度,將會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有所影響。其教師在教學大學語文的時候,通常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育方法。作為一門選修課程,眾多學生安排到一個教室,教師也不能顧及到時每一個學生,造成教育質量的低下。固定單一的教學方法也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人文素質的缺失也將導致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的缺失。

二、大學語文教育的作用

語文教育中的“語文”我們可以理解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和“語言文化”,其這三個又代表著不同的層次,每一個所側重的內容知識點不同,之間相互聯系與遞增的關系,其重點和主要要素就是文化。其小學階段我們主要一些文字,為了進行交流、表達及寫作等;其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教育主要為了讓我們了解到許多文學知識,讓我們給我們的心理上塑造一個輪廓,心理特征更加的明確,各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得以提升及智力得以提升;其我們所的語言能力主要包括書面(“讀”“寫”)的表達和口頭(“聽”“說”)的表達;而大學的語文教育主要讓我們了解語言文化(語言學家對語言與文化關系思考的學科,主要是交際、思維、認知工具,文化的載體、知識情報資源的載體),能夠讓大學生步入社會對能夠在精神層面及對社會的認知情感上能夠積極向上的面對,即語言情感。語文教育具有人文和工具性兩者兼具的功能。人文功能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文化素質(人們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表明人們在這些知識及與之相適應的能力行為,情感等綜合發展的質量,水平和個性特點)和審美能力(藝術鑒賞力,亦稱審美能力。人們認識美、評價美的能力。包括審美感受力、判斷力、想像力、創造力等),就是以精神文明為向導的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工具性功能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即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的表達能力,其好的口才能夠彌補一些弱點或缺陷。其語言情感所對應的是人文教育,對于大學生的語文教育而言人文性最為重要。其大學語文教育的工具性的定位存在著偏差,其在中學階段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以完成,根據大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性與所需,大學語文教育應以人文性為重,從而使大學生有更廣闊的空間,其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遵循一切以人為本的想法,根據已有的教學條件、資源及淵博的文化知識,通過知識的傳授和滲入,來找出其中所含的人文精神及文化素養從而陶冶情操,引導大學生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及道德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人格的健全。

三、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的重建

重建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需將大學語文教育為一個核心的任務。其應當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及重視,實現統一的態度,并付出行動。大學語文教育應對于大學語文的科目的性質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及定位,大學語文與人文教育之間的聯系更要深切的了解到及捋順。而人文維度的缺失是大學語文教育進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大學是培養人才、創造知識及提升能力等,其主要的作用是育人。而大學語文也應從大學的領域來制定語文教育,而大學語文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應在于對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的重建上,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考慮:第一,大學語文課程的重新定位。各大院校的教育者應該從根本上重視大學語文教育,其最為根本及其重要的是在于其人文教育。一些高校在通識教育(在多樣化的現代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根據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知識和價值觀)與職業技術的培訓之間進行爭議。而今社會是多樣化、復雜性及廣泛的思想活動的有機體,其作為大學應提供重要的人文教育。而增強和改善人文教育可以在大學的課程中增加倫理、歷史、心理等方面的書籍,從而使大學生有自已的觀點想法及人格的健全。第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大學語文教育的教學模式應日新月異,可采用多媒體的教學,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其老師在講解古今中外的名作的時候也可以進行串講,由此聯想到時什么內容,都可以講出來,讓學生增長文化知識的同時更加的深思自己應該遇問題該如何面對,增強情感的投入。通過歷史、名著、倫理等古今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己與自己的交流,通過別人內心的世界與自己內心的世界進行反思轉換,提高人文教育的同時也是對語言情感的審美教育的提升。第三,重建大學語文的人維維度最為重要的是審美教育。社會是一個有機整合體,對美的審勢,也有利于提升大學創造能力、修身養性、人格的塑造、審美及情感等方面。審美教育可以使人精神層次得以滿足,從而更好的挖掘出藏在人們身體里的潛能。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大學語文教育應作為大學生的重要課程。通過大學語文教育讓大學生體現出文字內在的魅力,體會生命的內存真諦,激發其獨立、自由、創新的意識,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出高尚的情操和文化品質,最終實現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的重建。其重建大學語文教育人文維度其對老師的要求也隨之增強。其教師應具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素質、廣泛的興趣及職業操守,讓其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從而使教師在大學語文教育中收獲成就滿足感。而人文教育不止體現在人文知識的講授上,其老師本人及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人文教育得以體現的方法之一。大學生是我國以后的未來,民族的棟梁之才。重建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有利于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加強有利于大學生有一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和人文精神的有效統一;是我國對新型人才的需求;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構建和諧社會的需求。其在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可以通過學習馬列哲學、加強文化知識底蘊、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學習民族文化知識、提高師資隊伍,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哲學素質、正確的科學態度及精神、技能的提升及審美教育能力的提升和榮辱觀念的加強,從而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能力、高技能及具創新意識的新型人才。

四、總結

處于全球知識信息化時代,如何處理好全球多元化的知識文化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作為民族文化的更替繼承者大學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大學語文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對民族文化及中華文明的探討及傳承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關乎著我國經濟文化和平發展、民族振興的重大事業。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應作為最主要基本的方面,其工具性作為輔助,從而有利于大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維度的重建。

作者:宋衛澤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屠錦紅,徐梅.論大學語文教育的兩個基本問題[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2).

[2]李明清,丁璞.大學語文課程的現狀與出路[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3]紀小麗.論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語文教育中的推行策略[J].語文建設,2013,(32).

[4]張文達.淺談大學語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作用[J].語文學刊,2014,(10).

[5]徐清華,吳春林.大學語文“四進四出”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