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1-15 08:56:01

導語:大學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

摘要:大學語文課是一門綜合性的素質提升課程,是外語類院校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養成學生優秀人格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教育部【2007】38號文件建議將大學語文課列為必修課程,這無疑是正確的,然而10年來,大學語文的建設現狀卻令人堪憂,大學語文課沒有完成在人才培養中的既定的教學目標,發揮其應發揮的作用。目前外語類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發揮大學語文教學在外語類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勢在必行。

關鍵詞:大學語文;外語院校;問題及對策

一、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邊緣化。大學經常聽到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卻從未聽說過有關語文的任何權威考試,語文雖被設定為基礎課,但實質上一直處于邊緣位置,通常學校只安排少有的幾節課,學分比例也比較低,加之學生散漫應對,大學語文課似有實無。(二)教材適用性不強。目前,大學語文教材并不少,但適用性卻不強,主要表現在:(1)雖然國家對大學語文教學體現了重視,但目前尚沒有一本權威的能夠統攬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教材,大家各抒已見,還沒有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2)教材選擇的篇目多為名作佳品,因為編者品味和欣賞角度的不同,選取的篇目也不一而足,同時絕大多數教材不能做到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感的篇幅少之又少;(3)大學語文教材缺乏針對性,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應有所不同和側重,從廣度、深度上應體現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差異化要求,這一點幾乎沒有體現;(4)大學語文教材多為重理論,輕應用,實用性有待于進一步挖掘。(三)教學方法枯燥?,F在的大學語文教學被稱之為“高四語文”,還未完全突破中小學應試教育下的傳授模式,老師過于重視教材知識,枯燥的講解居多,缺乏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轉變,對師生角色定位上依然是老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深入思考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四)考核方式單一考核以卷面考察為主,側重于知識的識記和機械知識的考察,發散性題目和創新創造性題目很少,答案標準,缺乏靈活性,忽視了大學語文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涵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問題的成因

(一)學校不重視外語類院校越來越重視外語專業的學習,大學語文的教學被日益邊緣化。有些院校迫于國家要求開設大學語文課,但對大學語文課的師資配備不重視,對大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不聞不問,形同虛設。更有甚者,一些院校已經把大學語文課從教學計劃當中刪除。(二)學生不重視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對大學語文課不重視,一是認為上了大學就是學專業,大學語文課于學專業無益,學與不學一個樣;一是認為自己高中畢業之前一直在學習語文課,已經積攢了足夠知識量,到了大學無需再學習。

三、大學語文在外語類院校的教學改革策略

隨著我國國力的強大,“把中國介紹給世界”已成許多外語類院校的新使命,外語類院校不僅應該開設的大學語文課,還應給予大學語文課足夠的重視,不僅應該重視大學語文課的開設,還應想辦法開好大學語文課。(一)有針對性的開設大學語文課,不斷充實大學語文課的教學內容?;趯I,根據行業群、專業群、崗位群的不同需要,設計大學語文課程,制定教學大綱,因材施教,增強大學語文課的適用性,在有條件的高校建設一個大學語文課群,把中文系的課程包括專書研讀的課程公共課化的做法是實現通識教育的有效做法。(二)加大教材建設力度,編寫大學語文自編教材。鼓勵教師以一本教材為藍本,以多本教材為補充,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授課。在授課過程中,加入經歷和經驗,注入思考與體驗,編寫自編教材。讓自編教材實現三個需要:(1)符合現實形勢需要;(2)符合未來崗位需要;(3)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三)改革考核方式,變單一性考核為多元化考核,變結果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全面改革大學語文的考核方式。(1)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立體考核體系。除了卷面考試之外,全方位考察學生的大學語文學習情況,考察學生的誦讀能力、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2)變結果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除了期中期末檢測,還要注意綜合平時作業的表現,周小結,月測試,期中考察,期末考試,以考試為指揮棒和風向標,指導教師調整課堂進度,改革教學教法。

四、優化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法

(一)改變課堂的組織形式,轉換師生角色。通過重構課堂流程、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改變師生角色定位,教師由“教學”變為“導學”,由課堂的主體轉變成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指導者,其核心作用是點撥者,組織、點撥、誘導和啟迪學生。通過改變課堂的組織形式,讓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變成主動地學習、研究性地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二)擺脫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創新探究式大學語文課堂。大學語文任課教師要研究式備課、體系化思考、舉證式求解,要把每一堂課的備課當作科研論文,要提出自己的觀點,上課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學生。把每篇課文都當成一個審美的對象,引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培養審美情趣和思辨能力,以小組為形式集智備學、合作探究,充分開發潛能,挖掘智慧,提高領悟力。(三)整合語言、文學、文化,呈現簡明的知識脈絡進行系統化教學。學生最嚴重欠缺的是系統的文學史知識,將學生們以前在初中掌握的碎片化的語文知識進行整合、重組,把有關文字、文章、文學、文化、文明等的知識貫穿到文學的磅礴畫卷中,在整個文學史背景下,去采集每一個時期的璀璨的珍珠,從文學史的角度呈現給同學們一個富麗堂皇的文學畫卷,在文學畫卷中體現歷史與時代的進程。(四)組織專題教學。大學語文教學不同于小學、中學的語文教學,大學語文更關注學生對文化的領悟和理解,更側重國學的熏陶和文氣的培養。通過組織專題教學,如在先秦文學當中的諸子百家專題講座,通過講解與比較,理清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深刻領會儒墨法道等主張的內涵;開展莫言先生的專題講座,了解作家及作家的寫作特點等。通過專題講座,加深對每一個專題的理解,通過深化了解,增強對文學的興趣,提升個人的理解力、領悟力和審美情趣,學習全方位、多視角出發去看待和評價每一個時期的文學特征、每一位作家及每一部作品。(五)建設“六個平臺”,大力開展語文教學實踐?!傲鶄€平臺”即朗誦閣、故事匯、演講堂、寫作坊、工作室、辯士臺,通過“讀”“講”“說”“寫”“做”“辯”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每堂課可以安排5分鐘的學生演講,演講成績計入學生的平時成績。開展經典誦讀大賽和辯論賽,培養學生的批判、質疑思維能力。成立話劇社,每學期進行經典話劇展演,綜合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每學期列出學生自主閱讀的參考書目,每學期末要交一篇讀書心得,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思考習慣,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審辨能力。此外還可以舉辦一些大型的活動,比如說中國古代書法展,服飾展,或者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歷史文物古跡,大學里通常會有晚會,這也是開展語文教學實踐的一個契機,從主持人的臺詞,到節目的構思創意、再到最后的舞臺展現,都與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妨讓學生多多參與,自主策劃。指出:“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國門,讓文化自身說話,使其成為不同語種、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和平交流溝通的媒介?!蓖庹Z類院校進行大學語文課教學改革必要而且必須。

作者:肖平 吳艷麗 孫菲 單位:1.河北外國語學院2.河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