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德育教育探析
時間:2022-11-26 10:48:07
導語:大學語文德育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與本質
(一)“課程思政”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具體教學實踐。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高校必須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中國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課程思政”視域下,要求高校各類課程都落實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務,形成知識傳授、能力達成和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即各類課程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促成學生能力的提升,還要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給予他們正向引導,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人才。當今世界并不太平,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暗流洶涌,近期發生的中美貿易爭端,啟示我們要居安思危,要守好思想領域的“國防線”,也讓我們認識到高等教育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重要性。(二)“課程思政”有利于提升高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罢n程思政”的“上海經驗”已初見成效,上海高“課程思政”視域下大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探析岑澤麗校不僅把傳統思政課上出新面貌,還充分挖掘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等課程的思政元素,以活潑的課堂組織形式、生動的案例以及對國情貼切的把握、濃郁的人文情懷,贏得學生的熱捧。實踐證明,“課程思政”旨在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所有教師的育人職責,這樣可以形成同向同行、協同效應的育人合力,最終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三)“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罢n程思政”不是增開一門課程,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它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是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過程之中,最終實現高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高校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顯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價值引領中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隱性思政——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等的育人價值,實現顯性思政和隱性思政的相融相通。目前,“課程思政”這種理念在高校并未深入人心、達成共識,例如有的專業課老師只顧埋頭拉車,不看方向,不關心形勢政策,遠離政治,認為德育工作是思政課老師的事,在教學中只顧教書而不注重育人,甚至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宣揚西方價值觀和西方政治制度。這樣就造成教學中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割裂、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兩張皮”的現象,嚴重的還導致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產生懷疑和動搖。“課程思政”就是要充分挖掘其他各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它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起為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保駕護航。(四)“課程思政”是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環節。強調,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校要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需要從領導干部到普通教職員工的全員參與,需要教學管理、教學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等各個環節的全程全方位的合力作用,而“課程思政”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五)“課程思政”的本質是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很多綜合素養課、專業課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課程思政”并不是要另搞一套,而是借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政教育的東風,深度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并使之提升為思想文化素養并融入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等各類課程之中。并且它不是為了融入而融入,也不是僅僅為了完成上級任務,而是為了提高我們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另外,思政內容也不是萬能的,我們教師并不是每一節課、每一個章節都要進行思政的融入,只有當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思政教育存在有機的內在聯系時,才適合進行融入??傊罢n程思政”的本質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二、基于“課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大學語文是一門以祖國的語言文字為載體,以優秀的文化為精髓,兼具基礎性、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等多種教育功能的人文素質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一般大學語文教學是以古今中外文質兼美的經典文學篇章為鑒賞和品讀的對象,從而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激發他們對祖國語言和文化的熱愛,增強其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其道德情操,提高其審美情趣,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所以說大學語文課程中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教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力軍作用。(一)大學語文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異同。1.大學語文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務具有一致性。大學語文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分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但是它們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塑造、情感培養和精神熏陶的,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也就是說,它們育人的宗旨是一致的,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存在著相通性和一致性。2.大學語文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相輔相成。大學語文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它一般是通過名篇佳作的學習來倡導人文情懷,引領正確的理想信念,揚善抑惡,取美去丑,自帶人文價值導向功能和思政育人功能。深度挖掘大學語文中的“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并有意識地把它們運用于課堂實踐教學中,不僅符合大學語文的教學規律和目標要求,也拓寬了思政教育的實施途徑,豐富了它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的有力補充。兩者互通互融,相輔相成。3.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教育帶有明確的目的性,而大學語文德育教育具有隱性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德育教育具有顯性特點,它明確地以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三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的教育作為教學目標。而大學語文的德育教育具有隱性特點,它最直觀的外在形式是文化的熏陶,學生通過閱讀和學習經典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在不知不覺中獲得道德的提高和精神的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善于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我們要充分挖掘大學語文中所蘊含的隱性思想政治資源,提高其育人效果。4.大學語文德育教育具有獨特的人文性和吸引力。大學語文的德育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以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吸引人,感染人,引導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德育教育相比,它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藝術魅力和吸引力。(二)充分挖掘大學語文“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的方法。1.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一般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中國古代文學是大學語文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所占學時也比較多,要使大學語文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從而發揮更大的育人效果,就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結合現代社會和當代大學生活,對中國古代文學中典型的情境、場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進行現代闡釋和解讀,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有關競爭、友誼、團隊定位與合作、愛情等自身關心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鍛造他們自強不息、勇于擔當、追求公平正義和至善至美的品格。例如講中國四大名著,可以挖掘它們當中最勵志、最激勵人心的精神氣質和人文情懷來進行講解,如《三國演義》主要表現為眼觀天下、志在統一的英雄情結;《水滸傳》主要表現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西游記》主要表現為為了實現人生目標,矢志不渝堅持不懈的理想跋涉;《紅樓夢》主要表現為至真至純的愛情和尊重生命、眾生平等的大愛情懷。然后可以結合“當今和平時代還需要英雄嗎?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時代的英雄?”“我們應該如何去見義勇為?”“什么才是真正的義氣?”“如何處理好自律和自由的關系?”“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你渴望什么樣的愛情?”等社會熱點話題或學生關心的話題來進行討論。這樣就可以把古代文學和現實社會、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因勢利導、自然而然地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2.開辟和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有內在聯系的思政專題。大學語文教學內容中也可以開辟和相關知識點有內在聯系的思政專題,這樣可以讓大學語文課更具時代氣息和生活魅力。例如講中國古詩詞,可以開辟“口中的‘古詩詞’”或“為優秀傳統文化代言”等專題。如他在院士大會上引用《離騷》中的名句表示,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他勉勵青年學生要發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精神;他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脑娋湎蚴澜缧局袊淖孕?;他在博鰲年會上做主旨演講時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表達了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要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的深刻思想。這樣的思政專題和我們的大學語文教學沒有違和感,相反使大學語文課更具時代魅力,視野更開闊,境界更高遠。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切入點來進行大學語文德育教育。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十二個方面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我們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凝練和精髓,是千百年來奔流在中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大學語文中的文學經典篇目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蹤跡和身影。例如講先秦諸子百家,如孔子儒家思想中和諧、誠信、友善的觀念;道家思想中自由的觀念;墨家思想中平等的觀念;法家思想中公正、法治的觀念。這些思想觀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所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切入點來進行大學語文德育教育是非??尚械姆椒?。
三、大學語文“課程思政”的實現途徑
(一)做好頂層設計?!罢n程思政”不是一時的熱情,高校應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它也不是某一類課或某幾門課要做的事情,高校黨委應負主體責任,教學管理、組織人事等職能部門應負具體責任,站在學校的層面,整體協調、齊抓共管各類課程的政治思想教育,促進顯性思政和隱性思政的統一,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方法貫穿到教學科研的全過程之中,在課程設置管理、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督查、課堂實踐教學、課程考核、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合理設置,加強“課程思政”的內涵建設,最終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和相關激勵機制,讓“課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是高?!罢n程思政”體系中的一環,其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最大化有賴于高?!罢n程思政”科學而合理的頂層設計。(二)大學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罢n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強調,傳道者自己要先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大學語文“課程思政”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大學語文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一是,大學語文教師應提高政治站位,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來認識“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要簡單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政理論課老師的事,要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實行大學語文“思政教育”并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做表面工作,而是要沉下去,對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課程考核等做系統的調整和設計。三是,大學語文教師要心懷天下、與時俱進,善于挖掘文學作品中的思政元素,長于把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來。四是,大學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方法來進行教學,以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意境、典型的人物形象、動人的故事情節等吸引人、感染人和教育人,達到育人“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三)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求,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大學語文“課程思政”要想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不僅要積極地進行第一課堂的教學探索,還要注重第二課堂(課外)和第三課堂(網絡平臺)文化活動的開展,例如主持開展或引導學生參加演講比賽、古詩詞大賽、詩文朗誦、征文比賽等活動,為弘揚先進文化、傳播正能量,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2018《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高職院校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實現教書育人》,《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信息簡報》第1期。
張瑩2018《基于課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學語文教學分析與研究》,《北京教育》(高教)第11期。
羅曉琴、李娜2019《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法制與社會》第5期。
作者:岑澤麗 單位:武漢商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 上一篇: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思考
- 下一篇: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策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