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教學效率提高思考論文

時間:2022-09-10 02:06:00

導語:中學作文教學效率提高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作文教學效率提高思考論文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和理論工作者一直在探尋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途徑,比如,改變命題方式,學生自批、互批作文等。實際上,提高中學作文教學效率不僅僅是語文教師教學的事,學生、家長、學校管理者及其他任課教師都應充分認識作文教學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中學作文教學;效率;價值

一、中學作文教學的現實困境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中學生要把作文寫好,關鍵在于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寫什么,二是怎么寫。語文學科尤其是作文,要求學生不要死摳教科書,一方面,走出家門和校門,去感受生活,積累寫作必需的素材;另一方面,進行大量的、廣泛的課外閱讀,熏陶浸染,啟迪心智,豐富語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中學生課業負擔太重,他們所學科目多,有做不完的作業,而且經??荚嚕瑢W習越努力的學生越是囿于家門與校門。雖然每個學期都有一定量的寫作訓練,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往往是花了一兩個小時好不容易完成了一篇,卻得不到好成績。寫作文成了一件耗時多、見效慢、吃力不討好的事,因此,中學生普遍怕作文。相對而言,語文基礎知識部分花了時間就能很快見效,成績評判也容易。因此,離考試越近,學生越沒有時間練作文。在做模擬試卷時,也往往只做基礎知識部分,不做作文,或者勉強應付,甚至出現高三不寫作文(尤其是理科班)或減少作文次數的現象。

(二)家長方面的因素

沒有一個家長不想讓孩子的作文得高分,但很多家長卻不支持孩子開展課外閱讀和走出家門去體驗生活。他們把課外讀物,尤其是文學性強的作品(其中首推小說)稱為“閑書”,認為讀這些書擠占了學習時間,會使孩子靜不下心來學習。他們更不愿意讓孩子廣泛地接觸社會和進行社會交往,認為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很“危險”,甚至整天把孩子關在小屋里死啃課本,哪怕是節假日。請家教時,也主要是補數理化和外語,很少有補作文的,認為補作文耗時多,見效慢,劃不來。有上述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這對搞好作文教學是個不小的阻力。沒有大量的閱讀做鋪墊,沒有對生活的感悟,沒有文化的積淀,學生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中學生的文化積淀決定了中學生作文的價值取向。[1]而作文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著作文水平。

(三)教師方面的因素

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一般都非常繁重,而且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兼任班主任工作。所以,許多語文教師不僅自身無暇去積累較多的寫作素材,少有“下水作文”,而且會出現作文指導和批改不到位的現象。語文教師也想讓學生多讀多寫,但不由地面臨著一些尷尬:想讓學生多讀,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但若教師沒有時間做認真檢查,差不多等于一紙空文;拿出課時來讓學生在課內讀,時間卻很有限,每周至多一節,與所需相比,少得可憐;想讓學生多寫,正如魏書生說的那樣,兩個班的作文就像兩座山(尤其是中學擴招后,班級規模普遍較大),不能及時而認真地批閱。雖然現在教師們都在探尋學生自批、互批等多種作文批改方法,想把自己解放出來,但教師親自批改仍然是主要方式,尤其對于寫作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教師個別的、有效的指導更是不可缺少。然而,語文教師繁重的工作任務使之很難做到顧及全體。

(四)學校方面的因素

語文學習,尤其作文,需要潛移默化,長期積累。而多數學校都是根據一學期計劃應寫的作文的篇數來安排課時,一般是每周一節(兩周一次作文,間周連排兩節)。有些學校因語文教學見效慢,連語文課的課時都盡量壓縮,尤其是畢業班。筆者曾在一所學校承擔高三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一文一理),學期開始每班每周才六課時,而數學、英語均為九課時,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甚至政治都排了六個課時,后來在師生的強烈要求下,語文才增加了一個課時。筆者認為,每周一節作文課太少。就是根據作文一般占高考語文總成績40%的比重看,如果每周語文課時安排六節以上,作文課至少應是兩節。學校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作文課包含著豐富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內容,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和學習能力的建設。

二、充分認識作文教學的價值,爭取多方支持

(一)作文教學的德育、美育功能

德育是中學教育的重要任務。通過學科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作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自古就有“文以載道”之說,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部分即對語文課程提出了“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的明確要求,并在以后各部分中都有相關闡述。作文也是學生表露自己思想和個性的窗口。俗話說“文如其人”,教學生作文,同時也是教學生做人。在作文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在訓練學生作文技能的同時,都可以把世界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熱愛勞動的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內容貫穿、滲透進去。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例如,“心靈的選擇”“感情親疏與認知的關系”“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忘記與銘記”,都注重讓考生思考生活與人生、省察自身與社會。

作文教學中的優美語詞和感人的故事情節帶給學生的審美體驗更不待言。

(二)作文教學的思維訓練功能

作文教學要求學生細心地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發現規律,用心地去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從而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和升華寫作境界。可以說,觀察能力是寫作基本功之一。無疑,作文教學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發展他的思維能力,離開了思維,單獨發展語言是不可能的。在作文教學中,思維訓練是被擺在首位的??梢哉f,精巧的構思是寫作取得成功的一半,而精巧構思的基礎在于寫作者的創造性思維。

中學語文界曾把作文教學效率低歸咎于命題的陳舊,于是出現了話題作文這一命題形式。應該說,對命題的研究,確實促進了作文教學,命題限制少一點,貼近學生生活多一點,學生就有話可說,但不能認為,作文教學的根本出路在命題。試想,文學創作有“永恒的主題”之說,僅中學語文教材中寫離別的詩文就可舉出多篇:《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各有千秋。這些名篇經得起時代的大浪淘沙,成功的秘訣是進行變通思維,換角度思考,選擇了寫作的最佳切入點、突破口。近幾年涌現出的一大批高考滿分作文,如《潘金蓮的選擇》《諫屈原書》《永夜──2050年第364個清晨》《用雙眼看世界──網絡個人主頁設計》,無一例外,都是思維創新的結晶。

(三)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實際上也是在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一位身為中文系教授的家長曾這樣評價中學作文教學:你們寫那么多作文到底有多大意義,學生畢業后,用上寫作知識的機會并不多,應用文還有點用。(當時他女兒正讀初三)這當然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從過去的語文教學大綱到現在的語文課程標準,都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把“寫”規定為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即使將來不從事專門的文字工作,會表達也是個人素質的一個優勢。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曾說過:招研究生,第一門課應該先考語文,語文考不好,第二堂就不用考了。現在不少研究生導師確實感到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寫作的基本功太差,有的連話都講不通,更談不上發表高質量的論文了。可見,培養學生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對他們將來走上社會,立足于社會都有好處。另外,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要求教學貼近生活,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認識社會,以便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改造社會。而作文教學最具有這一特性。所以,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對提高學生未來的生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作文教學見成效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積極的影響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而“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一些學校的教學實踐也證實,作文教學效果好,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能產生積極的影響。比如,貴州遵義市部分縣市的“中學作文素質訓練研究與實驗”課題組總結了該項實驗的五點效果,其中第四點為“增強了學生的遷移能力”?!巴ㄟ^作文素質訓練,學生養成了多種能力,并把它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使學生素質能得到綜合發展。政治老師說,實驗班學生回答論述題能抓住要點,恰當概括,條理清楚,闡述清晰。數學教師說,實驗班學生解題方法有創新,學習提綱列得規范,知識點也突出。英語老師說,學生的口語對話水平大大提高了,內容清楚,句意完整。”[2]實際上,所有科目的學習都離不開讀和寫,尤其是現在高考的改革,文理科都設了綜合考,使寫作的隱性成績占的比重大大增加。所以,搞好作文教學就是在幫其他學科的忙,作文學習是其他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軍.作文價值論[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7):4—7.

[2]文博豪.作文教學的一次革命──“中學作文素質訓練研究與實驗”紀實[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8—9):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