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時間:2022-06-28 09:46:06

導語:高中語文閱讀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閱讀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的創設問題情況,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對于課文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并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來輔助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教學的效果。

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要有針對性,必須根據文章內容所蘊含的知識以及情感,進行情境創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的目標。另外,在情境創設時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所創設的情境也應該符合高中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認知發展規律,讓學生在情境學習中能夠養出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說,只有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情境創設,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2.和諧性原則

和諧性原則是指在創設情境時,所創設的情境和文章的內容以及學生發展之間不相違背,這樣才能積極的引發學生去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才有利于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使得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逐漸提高[2]。另外通過和諧性的創設情境還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3.滲透性原則

激發學生學習情感是情境教學法中的一個主要特點,其以“情”作為教學的紐帶,進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提高[3]。因此,在情境創設時就應該遵循情感滲透原則,這樣才可以使得師生之間相互信任,達到情感交融的效果,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情緒,形成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除此之外,在創設情境時應該將閱讀文章的內容滲透到情境中,以此借助情境的情感真實體驗來提升學生對文章的領悟,從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三、情境教學的具體方法

1.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有針對性的問題情況,可以有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比如在《鴻門宴》的講解中,老師可以首先根據劉邦和項羽兩個人進行設問,并進一步創設問題情境,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了學生好奇心,提高了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2.借助學生的典型錯誤創設情境

借助學生的典型錯誤來創設情境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在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一些錯誤比較典型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往往比較具有針對性,因此在情境創設時借用這些典型的錯誤可以更好的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從而避免問題的再度發生。另外在教學中,適當的創設一些錯誤觀點,以供學生評述,這樣就能充分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3.借助生活體驗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就是為了強化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認知能力。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的將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引入到情境中,學生就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體驗合理構建一個正確的知識架構,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知識的理解。就如在《再別康橋》一文中,老師在情境創設時就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離別之意引入到情境中,從而引發學生對于作者情感的體驗,進而強化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系統的長期工作,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到閱讀教學工作的重要性,使學生在掌握基本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作者:劉艷工作單位:赤峰市阿旗民族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