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提升思考
時間:2022-06-28 09:47:10
導語: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提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目的偏離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分析和肢解較差,而學生卻昏昏欲睡,教學中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與新課標的教學目標是相違背的。
(二)教學過程簡化
語文教師以程式化、固定化的分析模式代替學生的自主探索的認知過程。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側重于知識的講解,仍然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而忽視了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才是真正的閱讀教學。
(三)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往往將閱讀范圍局限在課本和考試范圍內,沒有進行更多的課外閱讀,致使閱讀教學的方法單一,提不起學生的興趣。
(四)審美教育被擱置
當前我國中學語文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巨大影響,語文課中的審美教育被忽視了,使很多專家和學者對中學語文的教學現狀表示出深深的憂慮和掩飾不住的悲觀失望。
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的閱讀為主,教師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而不是代替學生閱讀。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嚴重背離了閱讀教學的本意和目的。具體表現為,閱讀教學側重于“教”,教師通過分析一個又一個問題對課文進行分析和肢解,而且面面俱到,自以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殊不知學生在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中早已昏昏欲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边@句話就指出了通過多讀、多思,無需教師的講解,學生就能明白文章的內涵。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讓學生通過多讀自己發現問題,并借助工具書和已有的知識、能力等自己解決問題、提高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需要學生長期堅持,并不斷思考,這樣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才能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學生閱讀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體驗到了獲得知識的快感,而且對所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并激發了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拓展閱讀教學的范圍
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基礎性、人文性等特點的學科,它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涉及到了社會、自然、人文等多個方面,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習要有開放的空間。以往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只是在課堂中進行,而新課標提出了閱讀教學要面向生活、面向社會,提倡“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閱讀教的范圍是廣闊的,不能僅僅限制在課堂四十五分鐘或者基本語文教材中,要注意拓展和遷移。首先,要強化內引,即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到閱讀中來;其次,要強化外聯,即要讓學生把所學內容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去;再次,進行對比,即通過所學知識與生活的對比,使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傊?,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當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拓展教學范圍,建立開放的教學空間。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屬于素質教育的范疇。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進行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但是生硬地向學生灌輸從文章中提煉出來的主題思想,常常被學生認為是空洞干癟的道德說教,不但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起不到作用,甚至還會使他們產生厭惡和不以為然的感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文化價值和精神意蘊的環節,對其進行積極的追問和探尋,是我們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凸現語文審美教育的關鍵所在。發掘閱讀對象的藝術美,引發學生的興趣與共鳴,應該是我們閱讀教學中孜孜以求的境界。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按照美的規律,用美的信息去激發、誘導閱讀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審美心理和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閱讀教學也有了較大的改觀,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積極探索和研究,根據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有效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者:黎育彬工作單位:上猶中學
- 上一篇:高中語文閱讀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 下一篇:第23個稅收宣傳月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