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
時間:2022-09-29 10:02:44
導語: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本質屬性,也是規律概括的間接表現,這屬于人的一種認識活動。批判性思維則是一種挑戰常規,尋找變異的思維,是一個人科學素質的重要構成。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合理利用各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教育是面向每一位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人的本性需求,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閱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將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提供給擁有不同個性或潛能的學生,讓學生可以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以及豐富的情感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閱讀能力減少學生的質疑和解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課堂生活的豐富性及生成性得到提高。一個人的創造力離不開批判和質疑,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才能引導他們積極獲取有效信息,從而產生科學的思維,逐漸形成一種思維的教學方式。
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過程
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加強學生在個性方面的發展,首先是教師一定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將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將學習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主探索。在創新中求異是需要的,不僅體現在答案方面,更應是對思維、推理過程方面的創新等。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答案不應有一個絕對性的唯一標準,需要允許與答案相同見解的答案存在,并且教師需要對這些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要獨立思考,創造性地看待問題。如果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接受教學內容,不重視學生自己的思考成果,用“學習”取代“思考”,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無法創造新型的教學模式,達到素質教育的效果;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
創新與批判是不可分割的,創新和批判密不可分,創新是在批判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一個對別人的觀點全盤接受,而不敢存有質疑的人,是沒辦法進行創新的??v觀古今中外,眾多的發明創造都是從某個疑問開始。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再以“批判”開始,接受學生存在的質疑,并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解答質疑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創造一種新型的思維教學方式。
作者:馮碩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第三中學
- 上一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體性研究
- 下一篇:高中語文閱讀的審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