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時間:2022-10-03 02:55:44

導語: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閱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復雜心智活動,是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在基礎教育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體現,更是學習理解其他科目的基礎。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和課程輔導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教學的一個關鍵內容。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一、解放思想,找準定位,讓閱讀培養富有新意

1.閱讀是品德的積淀

閱讀是學習語文的手段,更是培養語言能力,形成世界觀、審美觀的過程。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初步形成科學世界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閱讀培養應該作為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章中的思想內涵,體會作品的創作環境,汲取思想道德品質傾向。

2.閱讀是逐步積累文學素養的渠道

高中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文學素養的提升。在閱讀練習中,可以為學生提高閱讀層次,并引導學生在關注作品的藝術形象和精美語境中得到感悟,受到熏陶,以形成語言的能力、作品結構的能力、思想塑造的能力,逐步向文學素養能力靠近。

3.閱讀是今后學習生活的有力助手

現代教育提倡終身教育,高中語文教學因其能塑造人的情趣、提升人的品味,更具有終身教育的潛在價值。閱讀能增長知識,熏陶情趣,完善交流。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讓學生主動喜歡閱讀,愛上閱讀。

二、科學分解,把握要點,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1.深入剖析閱讀結構

閱讀能力的核心是學生的語感能力,即對語言現象的感應能力。具體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語言,語言是聲音的載體,是閱讀的外在表現,沒有實質內容,卻能在思想感悟中起到感染作用,它也是閱讀的一個環節;二是語義,即書面符號所代表的某種含義,它是閱讀的主要內容,學生要能在閱讀過程中快速、簡要地掌握語義;三是語法,它是語言賴以組織成文的規則,也是學生在考試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教師只有通過精心導讀,深入講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法能力。

2.快速提煉和整合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語文閱讀能力提升中,既要有閱讀質量也要有閱讀速度,并能準確概括整個文章的含義。文章是信息的載體,在閱讀過程中,包括字、詞、句、語法、文章行文結構、故事情節、中心思想在內的諸多要素,許多信息需要在短時間內去消化、領悟。對于一篇文章來說,有的信息是輔助作用,需要閱讀者篩選有效信息,迅速而準確地提煉最有價值的部分。要善于將文章中的信息進行整合,時刻把握以下幾條:一是明確閱讀目的,將閱讀方向貫穿于閱讀活動的始終;二是形成對文章內容的辨析能力,高度概括文章梗概和中心思想;三是培養對文章語言的辨析能力,要能準確把握語句所傳遞的有效信息,并在通篇形成語言習慣。

3.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分析能力是對閱讀材料中抽象內容進行概括、闡發的能力;綜合則是把部分結合成整體,將文章各部分、各要素的內在本質聯系起來。分析能力我們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閱讀理解,是高中階段語文題目練習的主題,分析能力的提高是學生長期閱讀經驗的積累和對作品背景、行文習慣的理解,需要學生具有很廣的知識面和對作品具有較強的理解把握能力。分析和綜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緊密結合,不能斷然分開。綜合是對分析的匯總,分析也要以事物的整體綜合內容為前提,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對作品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一種學習品質,是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保障,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精心指導、逐步培育。

1.誦讀、默讀是閱讀的基本方式

高中階段,我們不能放棄的方式是誦讀和默讀。誦讀可以讓學生如臨其境,情感融合在閱讀內容中,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默讀可以通過視覺、邏輯思維的配合進行快速閱讀,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綜合文章。2.擴大閱讀面和閱讀量這個習慣既有學生先天養成的結果,也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開卷有益,各種篇目的閱讀和大數量的閱讀會讓學生大開眼界,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境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3.養成閱讀思考的習慣

閱讀能力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思考想象的再現,沒有思考的閱讀就是文字瀏覽,沒有任何思想內涵。要培養學生能讀通、讀懂文章,能在每篇文章中總結收獲,提高認識,逐步提升閱讀水平??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是主體,需要教師激發和引導,讓學生的思維、習慣、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使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發揮引領作用。

作者:賈文麗 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