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分析

時間:2022-01-22 10:30:58

導語:高中語文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分析

摘要: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功利性的影響,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手段,要么就成了教師們上各類教學研究課時用來吸引眼球,?;茏?,體現教者有創新意識的手段;要么就成了大多數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的教師在教學科研時作為理論上的一種追求。

關鍵詞:高中;語文創新

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對于這個已經提出了多年的課題,無數的權威和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表過許多高屋建瓴的見解,提出過見仁見智的創新方法和途徑,更有大批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們不懈地探索和實踐著。

1在真實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

真正在對教學手段創新的并不多見。之所以出現這種形式化的現象,我想是因為我們教者并沒有足夠地重視、深入地研究、切實地實踐這個課題。要想創新教學手段,我們首先就要弄明白,什么是教學手段。所謂教學手段,就是組織教學的手法與工具。一般來說,從其使用和操作的狀況看,可分為傳統手段和現代手段。傳統手段就是人類教育史上使用時間長,使用頻率高、使用范圍廣的一種教學手段。如“講析”、“提問”、“課堂練習”等。而現代手段卻是隨著近現代人們對教學的深入研究以及對高新科技的成果的運用后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手段”。那么,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到底該怎樣來創新教學手段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著手進行探索和實踐。第一方面,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正確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并把現代教學手段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中學語文教學發展到了今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曾對學校和教師提出過明確要求:“學校要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配備錄音帶、錄像帶、光盤等聲像資料,配備一定數量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及其他輔助器材,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利用網絡資源,還可裝備視聽教室,語音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語文教師應努力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校應加強對他們的指導和培訓,鼓勵支持他們開發,制作教學課件。

2由于現代教學形勢的需要

現在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代表的現代教學手段,已經全面的普及到各級各類學校。但正如前邊所說,多媒體要么就在上教研課時才能派上用場,要么就在嫌棄在一邊,作為學校擁有硬件設施的一個擺設。真正頻繁用在課堂上,起到輔助教學的教師和學校并不多見。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學校的配置不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教師們不能正確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學手段運用,應該有序、有機并靈活地運用,并且要根據教學需要,有限度地適當運用,切忌不可泛濫的使用,使輔助手法變為主要手段。第二方面:改革傳統教學手段,創造性地運用傳統教學手法。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人們經久沿用,相對穩定,比較簡單的教學手段。這種手段,主要表現為:2.1教師憑個人教學水平來實施教學的講析手段。這種教學手段,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作為評定教師的能力水平的主要依據,比如說,評價某個教師上課上得好,主要是夸贊這位教師口才好,講得精彩,語言幽默,富有激情,聲調抑揚頓挫,非常吸引人,知識淵博,這知識淵博也是從講析中得知。甚至于,夸贊這個教師課堂結構安排合理,剛講完就下課。其實,我們用現代教育的眼光來看,這是有悖于現代教育理論和語文新課標的要求的。因為,這手段體現的是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處于從屬地位,學生只充當的是觀眾角色,聽教師講演,看教師表演,學生并沒有成為學習的主體,并沒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并沒有在自主的探究中獲得知識。2.2教師憑個人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來設置問題和進行提問。并進行師生釋疑。這種手段同樣也是語文教師歷來公認的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但這種手段要求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并且要有很好的組織和掌控學生的能力,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否則,在課堂教學中,就會出現教師在學生面前的“問”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使教學過程平淡無味,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課堂上,在教學中被問題肢解著,提問與答問代替了美讀,美聽、美析。2.3教師為了達到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進行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教學中的一種傳統的促進手段,鞏固手段,也是一種傳統的檢測手段和調節手段。利用這種手段,學生在練習中,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和鞏固,從而充分過手。這種手段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高三的復習課和講評課中,效果非常的明顯,非常值得推廣。設計得好的課堂練習,既有針對性,同時又有實效性。這既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并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又是非常有效的應試方法。所以,專家們權威們在談到高中語文教學時,提倡每節課至少要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讓學生活動,讓學生練習,同時也明確提出了“講必練”的要求。由此可見,傳統教學手段之所以“傳統”,是因為它有很多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東西,但同樣又有許多必須改革和可以創新的地方。那么到底怎樣來改革和創新傳統教學手段呢?我們不妨可以主要從下邊幾個方面去探索和實踐。(1)變“講析”為“品讀”。教師的講析要“精”,不可以滿堂灌。同時,要想方設法,盡可能變講析為學生的品讀,教師只充當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自我的探索和研討獲得新知。(2)變“多提問”為“少提問”。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設疑要“精”,問題要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同時要組織和掌控好學生,課堂做到收放自如,力求將“多提問”變成“少提問”。教師在少提問中,將“提問手段”變成“組織手段”、“撩撥手段”或“引領手段”,從而拓新自己課堂的教學藝術。(3)變“點綴式練習”為“必備式練習”。教師設計練習要“精”,另外,教師不能把課堂練習作為點綴,而應變成為每節課的必備環節,并且做到每課至少有三分之一時間進行練習。“講必練”強調的就是這樣的課堂教學手段,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實踐是中求知,在訓練中過手。高中語文教學,由于要應對最終的高考,所以,呈現出其獨有的特點。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盡管有鐐銬的約束,但我們完全有空間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完全可以更加優美我們的舞姿。我們既要正確合理的運用好現代教學手段,更要對傳統教學手段的進行創新,因為傳統教學手段有著十分廣闊的探索空間。我們只要付出是足夠多的精力和智慧去探索,去創新,我們的教學藝術就一定會日益圓熟,一定會日臻精美。

參考文獻

[1]尹海東.新時代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新研究[J].赤子,2019(8):186.

作者:楊兵 單位:貴州省威寧縣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