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教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5 09:48:00

導語:電教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教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

[摘要]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也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加活潑、簡潔、明快。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實現了教學的優化。

[關鍵詞]?電教媒體優化語文教學

在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也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電教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如《草原》一課,可利用電教媒體再現課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處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閑的羊兒,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進入一個有聲有色的動感畫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這樣,情隨境生,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起來。又如教學《觀潮》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像,屏幕上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開國大典》是一篇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場景距今已近六十年了,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而遙遠的,其語言文字又十分抽象肅穆,學生很難體會到開國大典那莊嚴隆重,激動人心的場面。故此一開課我們便以錄像為載體,重現當年開國大典的盛況,把學生帶入當年的特定時代,突破了時空,化遠為近,使學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產生共鳴,為學習課文作好了情感鋪墊。又如《畫楊桃》一文中"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的樣子也各不相同"這話比較抽象,是課文的教學難點,如果應用電教媒體的動畫功能對楊桃的各個不同角度進行翻轉、定格,讓學生設身處地從不同角度反復觀察,這樣,改變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靜止平面的教學方式,使平常的教學跳出時空的界限,學生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從而學得生動活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激發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讀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電教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低沉的音樂,一邊觀看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的影視資料,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仿佛走進了熊熊大火的圓明園,從而激發學生對八國聯軍的憎恨之情,增進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欲望。又如《小橋流水人家》一課,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那古老的木橋、潺潺的溪水、綠蔭中若隱若現的農家小院。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時,我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帶著對鄉村美景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由于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鄉村的寧靜美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此外,教師指導朗讀時,還可利用電教媒體的動畫功能,對一些關鍵詞語、優美段落進行閃爍、變色,放大等技巧處理,讓學生反復品讀,深入揣摩,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蓬勃興起,使教學資源不斷豐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它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它也要求我們的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積極探索,尋找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最佳結合點,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