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審美課堂的構建

時間:2022-09-25 10:36:37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審美課堂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閱讀審美課堂的構建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材與教學現狀分析

人教版教材遵循教育規律,立足于小學生心理發育特征,著眼于時展趨勢并精心選編。教材上下十二冊共計360余篇文章,其中不乏絢麗多姿的自然環境之美,如《海底世界》《林?!贰队^潮》以及《海上日出》等,又兼有感人至深、觸人心扉的社會與人性之美,如《十里長街送總理》《春蠶》《她是我的朋友》《宋慶齡和她的保姆》以及《我的爸爸》等等,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從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其閱讀訓練仍有待于完善,其對于個人理解與體驗不夠重視,忽視了學生學習習慣、態度以及興趣的培養。由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兼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不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過于偏重訓練知識技能,同時又受到以往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忽視情感與感性的培育,創造性與情感性不足。還有的教師擔憂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或美感熏陶過程中對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造成不良影響,擔憂學生知識技能因此而缺乏系統性,卻未認識到審美才是語文教學本質所在。總而言之,學生在真正感受到語文之美的基礎上,才能更好、更積極地去學習語文知識技能,最終構建并完善自身知識架構。

二、構建小學語文閱讀審美課堂的有效策略

1.對課堂教學方法加以完善

教師應對語文教材文本加以充分利用,突破以往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講授、學生被動聽講的模式,實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協調統一。應靈活運用各類教學方法,幫助并引導學生分析問題,采取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將以分數為重點轉移到開發學生思維能力為重點上來,引導學生對文字的魅力有充分感受。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文時,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投放出多張黃山圖景,有日出時掩映在云霧中山巒,有云霧散去后一望無際的澄空,有暮靄沉沉中連綿到天涯的云海,還有點點蒼翠點綴著的陡崖峭壁,其中不乏仙桃石、金雞叫天都、仙人指路以及猴子觀海等著名景點,學生觀看圖片演示后顯得興致盎然。筆者隨即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并要求學生分組探討:《黃山奇石》中的“奇”字指的是什么呢?請與其他同學討論后給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有的學生認為是驚訝、驚異的意思,有的學生則認為是令人難以預測或者出人意料的,甚至還有一位學生在和其他同學討論的時候提出了“奇”的冷僻觀點,讓同學們耳目一新。當然,不少學生也給出了“少見的、特別的”這一比較貼切的答案。在此過程中,筆者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分組合作討論相結合的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課堂行為也顯得更富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2.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整合提升學生的閱讀審美情趣

如今,信息技術已深入班級,融入學生的語文學習當中,為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資源保障。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靈活地進行信息技術整合,可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直觀生動的藝術形象,讓學生感同身受地感悟語文的魅力,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創建的大語文教學觀情境,建構學生的審美觀點和審美情趣,在閱讀審美愉悅中完善學生的美感,引導學生進入審美勝境,以美育人,以美育德,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綜合發展。

3.合理構建評價體系

現階段教學評價方法對于小學生主體性有所忽視,而偏向于試卷和分數,導致學生審美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個性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并著眼于多方位、多角度來進行評價,因此教師應針對現階段過于單一的評價模式進行改善,在考核評價要素中納入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因素,對評價內容作更進一步的豐富,同時還應拓展閱讀能力考查內容,將其擴大到寫字水平、口語交流以及寫作水平等范疇,確保評價體系合理與全面,以便于對學生語文水平做出正確評估,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強化與發展。提升小學生審美能力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認知水平的強化與提升需要經歷漫長的時期。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著眼于教材特色,充分發揮文本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開發學生潛能,致力于構建高效的語文閱讀審美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確保學生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不斷進步和完善。

作者:吳水蓮 單位:福建省漳州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