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策略6篇
時間:2022-10-31 08:19:10
導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策略6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的習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要改變教師課堂唱“獨角戲”的局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自主提出問題的能力入手。而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很難產生問題意識,因為一切問題在教師那里可以得到解答,只有在教師那里才能找到正確答案,這就抹殺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學習上提不出問題,就難以形成探究能力,自主學習習慣得不到培養。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與解決問題。在具體教學中,一是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針對課文的題目自主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船長》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當我們看到這個題目時,你想知道些什么?你會產生哪些問題?有的學生說“想知道船長是怎樣的一個人”,有的學生說“想知道船長做了哪些事情”,還有的同學說“想知道船長有哪些值得贊賞的事情”等等。教師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主閱讀課文,這樣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了解船長的言行,對于課文的理解就會進入更深的層次。二是通過學生閱讀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了“烏鴉除了用向瓶子中添加石子的辦法使水位升高喝到水外,還可以有哪些方法喝到水?”,在學習《司馬光》一課時,學生提出:司馬光為什么能夠急中生智解救落水小朋友?這些問題的提出為學生進一步探究課文打下基礎,學生們在問題的驅動下,會通過閱讀思考探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學習動力主要來自興趣,自然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的興趣,要根據其活潑好動、善于表現的特點,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例如,在教學《小松樹與大松樹》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整體閱讀課文,畫出小松樹與大松樹以及風伯伯說的話,然后讓學生理解課文中每個角色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通過不同的語氣體現不同的角色性格。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認識之后,教師讓學生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并在小組內進行表演,然后讓學生進行“匯報演出”。學生們在表演中從語氣、神情、動作等方面進行了設計,表演得很有韻味。在以后學習《揠苗助長》《晏子使楚》等課文時,學生主動提出用表演課文劇的形式進行學習。課本劇表演需要學生在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人物心理、表情動作進行設計。在表演中學生們可以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理解文本意旨,而這一切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創編與自主理解。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與學習習慣的養成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需要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學習得法,才能有所獲,有所獲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南沙群島》一文時,教師改革傳統教學中字字解釋、段段解析的教學模式,而是與學生一起制訂教學目標。教師問學生:通過學習這課我們打算學什么呢?學生回答要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要了解南沙群島美麗的景色,了解課文中優美的句子。還有的同學甚至說,通過學習課文能夠發揮想象,想象南沙群島的美麗景色。接下來,學生圍繞自主制訂的教學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小組間展開討論與探究,從生字新詞到課文的閱讀理解,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解決。整個課堂以學生學習探究為主,教師只適時進行點撥,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注重從學習方法上加以指導。從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一篇課文入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此外,筆者在教學中注重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例如,學習《七顆鉆石》一文,筆者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學生在課外通過工具書進行學習,有的學生還經過家長允許上網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在課堂學習本課時,教師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了檢測,結果學生對課文的生字新詞都能牢固掌握,并且按照教師平日教給的方法,在學習時能提出問題,通過閱讀進行解決。在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在預習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整理,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來解決。總之,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這樣才會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作者:蔣成玲 單位:江蘇省金湖縣實驗小學
第二篇
一、外來務工子女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現狀
小學語文的學習根據時間和空間的順序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課前預習、課中聽講和發言、課后復習和延伸閱讀,這幾個階段在隨遷子女的語文學習中處于什么樣的狀態相關研究人員也進行了一些調研,通過相關的調查可知,進城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在這三個階段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地區的城市學生相比都存在相對落后的現象。
1.這主要還是和他們生活的家庭環境和之前養成的學習習慣有關,在相對落后的環境里,家庭教育觀念沒有得到很好地形成,欠發達地區的教育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方面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于是在這種形勢影響下,隨遷子女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來說就較為薄弱,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就相對較差。
2.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市的教育環境里也面臨著文化改變和適應的障礙,很多學生在課堂聽講和發言中顯得較為內向,不愿意或者不敢在課堂討論中積極發言,也缺乏和其他學生的正常交流和溝通,只是囿于自己狹小的交際圈中,從而影響到了他們的性格培養和人格完善。
3.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他們可接觸的課外閱讀資源較城市孩子也相對少了許多,這就從客觀方面限制了他們的閱讀面和閱讀量,不利于隨遷子女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影響了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4.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語文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也和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有較大的關系,外來務工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一般較低,文化素質不高,他們多不能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提供較多有益的建議和指導,而且這種文化水平的因素還對家庭教育觀念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家庭教育觀念薄弱的薄弱也影響了隨遷子女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1.幫助學生培養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隨遷子女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小學語文主體部分就是課堂的講授,但是這部分內容在時間和空間方面都是有限的,為了盡可能的挖掘課堂授課的潛力,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充分進行課前預習,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之后,能夠對課堂上將要教授的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于其中的難點和重點部分也能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再進行相關的講解就能夠提高自己的授課效率,并且也使得學生的聽課效率也得到提高。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中的主角,學生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這中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逐漸壓抑,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學生厭學的情緒。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擔當指導者和引領者的角色,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培養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如小組討論式的教學模式:這種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自由的討論,大膽發言和質疑,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重視培養學生課后復習的習慣培養。課后復習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課后復習過程中老師并不能進行有效的全程監督,這就更需要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已完成相關語文課程的復習方案。在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復習小組,指導學生復習計劃的制定,使小組內部在復習過程中相互監督,這種小組不僅能起到相互監督和鼓勵的作用,同時對于學生之間的問題討論和交流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最后老師也要對復習結果進行必要的測試和檢查。在后期,就可以鼓勵學生獨立的自主復習,從而過渡到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方面。
4.要加強同家長的交流和聯系。家長的態度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同家長之間的聯系,了解學生最近自主學習的近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同家長之間進行教育理念的溝通,提高家長對于子女學習的重視程度,加強家長方面對子女學習的監督,通過與家長的配合,共同促進隨遷子女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這類群體的特殊性,然后認真分析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和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才能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他們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作者:趙紅 單位:甘肅省靈臺縣東關小學
第三篇
一、傳統教學形式存在的弊端
傳統教學組織形式注重教師的講授,忽略學生的學習,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填鴨式的。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僅是低效的,而且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新課程強調自主性學習模式,很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二、引導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小,在自主學習之前,需要教師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引導、體驗為主。小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自主學習,不懂其中的內涵,需要教師適當引導。以識字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要摒棄以前的教學方式,不要手把手地教給學生。雖然這種教學方式體現了教師嫻熟的教學技巧和教學能力,但是不利于學生自學,易使學生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不能自己獨自識字。因此,教師可以不急于讓學生認字,先讓他們閱讀,讓學生在文章中發現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字,讓學生運用學習工具認識。這個過程在剛開始的時候,耗費的時間較多,但是后期學生學會之后,就會越來越快,更重要的是學生已經學會了自主學習,這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關鍵的。
2.加大難度,要求學生書寫自學筆記。在學生學會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后,教師要對他們加大難度,提高要求。思考對學習有很明顯的促進作用,讓學生學習寫讀書感悟,可以明顯提高他們對閱讀的理解能力。雖然課上教師的講解能讓學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但這終究是教師的理解,加到學生的頭腦中,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寫讀書感悟,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間接地對寫作能力進行培養。
三、自主學習讓學習興趣更濃厚,樹立學習自信心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屬于自我的消化,每個字詞都是經過自己的思考,也就是“學進去了”。學得深了,才發現其中的“奧妙”,產生還想繼續學習下去的愿望,這樣學習就產生動力,不需要教師和家長一遍遍地催促他們的學習,尤其語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讓學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學生在經過自己的學習后,發現自己已經學會自主學習,自然對學習更有信心。擁有信心和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是手到拈來的事情,這就是將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樂趣的過程。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教師擺正心態,正確對待出現的問題。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正確對待這些問題,擺正心態,不要急躁。
2.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要有正確的評價方式。因為自主學習具有個體性,教師必須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對待學生之間的不同要有不同的評價。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強弱的程度,有的學生很勤快,學得內容多,有的學生相對懶惰,學的內容少,所以評價需要因人而異。主要方向是鼓勵的,為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挑出學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并讓大家向他學習,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做的是積極引導,一步步地培養,耐心教學。我們要將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由于小學語文是一項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對當代兒童的情感陶冶、趣味熏陶、習慣養成等具有強大的引領、教化作用,因此,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重大。教師應該巧妙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做到在寓教于樂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作者:陳國芳 單位:行唐縣獨羊崗中心
第四篇
一、預習階段
教師要教給學生獨立預習的方法,并長期堅持形成習慣。預習時,學生要能夠通過查字典認識理解生字詞;課文閱讀中不明白的地方能夠一起探討尋找答案,一時不能回答的要做好標記。在這一個階段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并在學生預習結束后,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的好處。
二、識字階段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識字、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教會學生如何更快、更準確地記住生字詞的讀音含義。生字詞的學習,不僅要能夠記住讀音,還要能夠記住字形、字義,并能夠用生字組詞,用生詞造句,積累豐富語言。識字結束后,可以用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通過考核,了解學生識記的效果,促進對生字詞的記憶,促進對生字詞的靈活應用。
三、教學階段
這個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科學、合理地使用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習效果。首先,教師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獨尊,要彎下腰,蹲下身子,與學生交朋友,消除學生緊張恐懼的心理,讓學生能夠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其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的口、手、腦都調動起來,努力探究,不斷求知。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互相配合,共同解決。最后,要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問題要問得好、問得準、問得到位。提出的問題要與課堂學習的內容相聯系,不能離題萬里,不著邊際。
四、評價階段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給學生有效的評價。通過恰當的、有效的、激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表揚下,愿說、愛說、敢說、會說。
作者:王開芳 單位:貴州省桐梓縣婁山關鎮逸夫小學
第五篇
一、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多個問題留給學生懸念,小學生面對新的情景會感興趣,就會積極地解決問題、解開懸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縱觀全文,通過了解文章的全部來解答問題,當小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時,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即使有些問題教師也未能思考得過于全面,可以思考過后耐心地為學生解答,這樣學生就可以學習到文章的思想內容。如講解記敘文時,可以只講其中一個有趣的小片段,讓學生急于知道文章的全部,這時可以讓學生將文章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出來,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的場景;如課本中有趣的故事,可以給小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其將故事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這樣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也會有興趣,更加喜歡學習,喜歡自己去探索文章中的奧秘。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變換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幻燈片的形式將文章教給學生,這樣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從而對引起學生新的學習興趣會有很好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閱讀,從閱讀中培養語言能力
語言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作為語言學習的根本,“讀”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小學生在讀課文之后才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理解語言的運用,這樣才能夠在語文學習中奠定堅實的基礎。“熟能生巧”,熟讀課文記于心能夠積累更多的詞語、名句,在學習中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獨立思考,逐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小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或者工具書的幫助下,認清課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從而通讀文章,初步感知內容,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把握住文章的主要脈絡。然后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關鍵句子、承上啟下段落認真閱讀,思考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從而在這些重點語句的思考下明白文章的主題思想,做到真正的自主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扮演好重點點撥的角色就好。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閱讀文章,展現文章的藝術氣息,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段落,使學生掌握文章中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例如:在學習《臥薪嘗膽》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演繹出越王勾踐的忍辱負重,最終收復了國家。學生可以在表演中讀出勾踐的努力,從而更加促使自己學習。
三、引導學生思考,不斷累積知識
小學在學生學習語文的整個過程中是奠定基礎的十分重要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課本教育中應該注重指導學生思考,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適量的減少書寫量,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學生自主學習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學會預習,小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可能有很多的知識是自己沒有學過的,也可能會發現與自己學過的知識有出入,就會產生想要去求知的想法,就會有疑問,就會主動地詢問老師或查工具書來解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又調動了自己的積極性。這時,語文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如何質疑、如何解惑,指導學生自己匯總質疑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惑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語文課程。隨著學生學習知識的不斷積累,對知識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既可以讓學生覺得不一樣的問題而新奇,對學習充滿樂趣,又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自主解答問題,讓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態度,把學過的知識鞏固得更好。小學語文的教育受到學生年齡閱歷的限制,在小學生思考問題和研究文章內容的同時,也會有過多的疏漏之處,想不出問題在哪里。這時,小學教師就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幫助提出關鍵問題,讓他們學會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從多個方面啟迪學生思考,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發現教師教學中的問題,敢于和教師同學討論爭辯。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就會更加仔細地思考問題、更深層次地研究問題,從而主動地去學習語文。例如:在講解《蒲公英》時,學生在讀過課文之后,獨立思考,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同時也看到蒲公英種子的探索精神。
四、在閱讀中記錄,在記錄中成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養成愛寫的好習慣,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小學生在閱讀時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把文章中好的詞句記錄下來,既可以加深對文章的見解,又可以獲得寫作的素材。把小學語文的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為自己營造一個濃郁的學習氛圍,表現出自己的知識,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贊揚,可以更好地主動發現學習是有趣的,更加的熱愛學習。
五、總結
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是十分重要的,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來,就要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在上課時間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學會讀,樂于讀,學會思考、善于思考,認真寫、寫得好,有了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未來的學習中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作者:吳曉勇 單位:江蘇省沭陽縣實驗小學
第六篇
一、巧設導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導學生進行一切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學生只有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學會巧設導語。例如:在教學《小動物的家》一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家中有哪些成員等等。暢談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都一樣,都有幸福的家,我們每個人都在家里幸??鞓返爻砷L??墒牵切┬游锬??小動物們有家嗎?它們的家又是什么樣子的呢?現在就讓老師帶同學們去了解一下小動物的家吧?!蓖ㄟ^這樣的導語,就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二、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時空
在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僅僅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時空。在教學中,教師要開放課堂教學形式,把課堂和學習的權利都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徹底改變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例如:在教學《秋天的味道》一文時,可以讓學生自由學習、隨意發揮,先用幾句話描寫一下秋天給人的感覺以及秋天到來時萬物的變化。然后再通過適當的點撥,讓學生積極思考這一文中秋天的味道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讓孩子在學習中自主地向前走??傊?,小學語文教師要綜合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崔培齊 單位: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金陵寺鎮崔巷小學
- 上一篇:油田公司職工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高中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