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時間:2022-11-11 11:25:55

導語:學以致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以致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引言

語文這門學科是一門傳統而又內涵深厚的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息息相關,我們在日常的交往、情感的交流與溝通中都與語言有著緊密的聯系。而語文教學則是一門學科,教授我們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好的語文教學能夠將語文與生活緊密的融合起來,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以及詩詞歌賦的學習,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授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其學以致用的能力,從而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2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開展多種語文實踐活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想要有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就應當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培養廣大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可以舉辦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比如一些知識運用的比賽。如果是低年級學生,應當安排一些諸如易錯字以及形近字編排組詞的形式,這樣可以有效的判斷學生在字詞方面的運用能力;如果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應當以讀寫結合為內容,來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的組織能力。教師從實踐活動結果中可以確切的了解低年級學生在組詞方面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考察出高年級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對于題目的準確把握能力、概括能力等,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3如何進行學生的學以致用的引導

3.1在課文教學中的引導。課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占據比例較大的部分,因此,在課文教學中的學以致用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以《但愿人長久》這篇課文的教授為例進行說明,這篇文章主要是以敘述的形式介紹了蘇軾這位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的經過。這篇文章教學時主要是引導學生去理解、探究其中的情感表達語句,使學生們能夠深刻的從諸如“手足情深、形影下離”這些語句中感受蘇軾對于弟弟的思念之情。針對“手足情深、形影下離”文中以他們一起讀書、玩耍來解釋。此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做些什么?此時,必然會引起課堂上的思緒大開,學生們也會浮想聯翩,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于詞意的感悟以及手足的理解。接下來可以進行學以致用的引導教學,在課堂上進行發問———你們有沒有手足情深,形影下離的朋友?想必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必然會引起學生們的強烈反應,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學生們會說出自己心目中這樣的朋友。從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情聯系到自身的感情當中,通過學以致用,更好的理解并發現自己心中的這份感情,讓學生們記憶猶新而又印象深刻。

3.2在寫作教學中的引導。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另一個重點,教師在進行學生作文評閱時一定要在認真批閱、精選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同時一方面要肯定學生在作文中的閃光點,另一方面也要對寫作中出現的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學會提高自己作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而教師就是幫助學生如何去發現并且用語言去表現出自己的世界。寫作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它是一種內心情感的表達,如何能夠寫出一篇好作文,語言作為作文的載體和工具起到的作用十分關鍵,只有精彩、吸引人的語言才能夠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教師是學生作文的把脈人,因此教師在作文講評中的重點把握十分關鍵,教師的講解應當要解決學生寫作中的普遍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講評中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寫作的真實內涵是為了表達自我和與人溝通,只有深刻的認識到寫作的內涵并養成內視的習慣才能夠發現并感知生活的真實、感情的真摯。

3.3在考試、作業中的引導。除了課堂教學,課后作業以及考試都是一種對于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鞏固和考察,也可以通過一些題目的設置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比如,可以運用“小柴胡顆粒使用說明書”直接作為題目,將整個說明書完整的列于試卷上,并將幾個問題列在說明書下方:(1)什么是“遵醫囑”?(2)“服用”與“食用”都有“吃”的意思,但兩者的應用情境有什么區別?(3)說明書中的“禁用”與“慎用”有沒有區別,能不能互換?(4)給出一些具體情境,判斷其中的對錯。這些問題要比單純的詞意解析題實用、有趣的多。這樣的題目更具實踐價值,在我們生活中也是較為常見的,要求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學以致用。能夠將閱讀與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考察學生詞語解釋以及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在這樣的靈活方式中讓學生真正學會如何學以致用。

作者:陳先嶺 單位:重慶武隆縣平橋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