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

時間:2022-05-02 10:35:11

導語: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就整體而言,正朝著理想的方向不斷推進,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由于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認識的偏差,以及實踐經驗的不足,前階段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了許多形式化、泛語文、非語文、低效化等現象,嚴重抑制了課堂教學功能的整體實現。追求有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的發展已成為課改的熱點問題。所謂的“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筆者現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對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與方法進行探討。

反思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目標散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內容面面俱到,不分重點、難點,反而使學生不能正確地把握目標。2.教學內容過于飽滿。教師無意識地束縛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限制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沒有思考的過程和質疑的機會,就無法收獲、成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永遠停留在低水平的層次上。3.課堂無限開放。部分教師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從而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4.“雙基”被冷落。部分教師逐漸地開始忽視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跨過基礎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1.學習時間前移是有效教學的基本途徑。不少隨堂課,閱讀教學學生課前沒瀏覽課文,提不出問題,習慣教師“灌”,這樣,學生在“聽”課,徹底淪為“聽眾”,學習主體不在場,教師是在“演講”,徹底變成獨角戲。師生不能真正對話,是因為沒有對話的話題。這就要求學生對文本學習的時間前移,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與文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學生預習即將所學,當然預習什么、如何預習,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給予充分的指導。學生的預習,教師必須可檢測,所以預習的形式可以有口頭、書面等形式。并且,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根據學生的預習反饋,調整教學設計。充分的準備,為有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2.突出重點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重要的東西,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然后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方面上去,同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于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做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課堂效率。突出重點不是只抓住重點而舍棄非重點,教學中把教材重點孤立起來的做法是不恰當的。教師教學新知識必須注意提用舊知識,引導學生認識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轉化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突出重點。3.目標明晰且合理是有效教學的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關系到教學活動的導向、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的實際效果,明晰、合理的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保證。教學目標一旦確定,教學過程就要與之對應,而不能跑偏了。教師在具體語文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要懂得“瞻前顧后”,所謂“瞻前”指教師要看到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什么,之前的能力水平已經達到了哪個層次。所謂“顧后”是指,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參考以后的教學內容,不可一味地拔高。要合理地,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跳著摘到果實,又不會因為果實過高而喪失跳躍的信心。課堂中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并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教師還可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中,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4.巧用“導”的藝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高效的。學生是有生命的個體,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是需要時間的,教師要給學生留以思考的時間,巧用“導”的藝術。調查表明,教師教學之前,學生在閱讀課文尤其是一些經典之作時,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即使偶爾有一些美的體驗與感悟,也往往是憑借直覺,無法從理論上加以闡釋,無法用言辭加以表達。這時教師要有效引領學生直切文本主旨,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觸動、在知識上領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用一些具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提問引導學生,答問后可以再次討論、點撥。學生經過了思考,哪怕一分鐘,都是有效的,這就是引導的價值。“給”的永遠是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新的源泉。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習慣的、固定的課堂模式,采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課堂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筆者一直在努力地優化教學設計,建立有效的語文課堂常規,確保學生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展開和整合過程,使得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楊靜 單位:重慶市榮昌區峰高建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