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8-13 09:16:58

導語:鄉土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土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

1前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的經濟水平和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但是城鄉的貧富差距仍然懸殊。反映在教育上,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導致了教育上的城鄉二元結構。隨著城鄉一體化教育發展機制的建立,鄉村的教育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本質上是一個鄉土社會,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在固定的土地上生產勞作,聚群而居,相互幫助,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習慣和民風民俗,鄉土社會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它與城市的商業化、流動性顯然具有巨大的區別。城鄉一體化教育不是要鄉村照搬城市的辦學模式,它明確提出鄉村應該積極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在教育中充分展現當地的鄉土文化。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教學方面展開討論,語文無論是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還是從教學形式的靈活性上來看,在鄉土文化教學方面都具有自己特殊的優勢。小學語文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識性、工具性的目的以外,還應該包括對思想道德的塑造、人文素養的培育等方面。人文素養很大程度上是在當地的文化環境中浸染形成的,鄉村社會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民風民俗構成了鄉村社會豐富的鄉土文化,是小學語文開展鄉土文化教育肥沃的土壤。

2鄉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1鄉土文化是鄉村兒童生命的文化基因。對于鄉村兒童來說,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便與鄉土結下了不可分割的聯系。他們享受著鄉村的空氣、水、瓜果蔬菜和糧食。游戲基本上是兒童的生命狀態,鄉村的各個角落、田野、河邊、山坡到處都是他們游戲的天堂。他們所到之處塵土飛揚,這就是相對于城市孩子來說的“土氣”和“村相”。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一個陌生社會,但是鄉村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熟人社會。鄉村兒童可以在村里四處“撒野”,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樣。他們沒有從商店購買的精美的玩具,但是他們會自己動手創造,彈弓、手槍、陀螺、毽子、沙包、跳繩等等,他們利用鄉村里一切能利用的材料,制作出各種玩具。在游戲中,鄉村兒童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鄉村兒童也會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田間勞動。雖然在生產勞動方面,大部分兒童是有強烈的抗拒心理的,但這就是他們的生命狀態。當他們長大成人,走出鄉村之后,對兒時的回憶,游戲和勞動是最刻骨銘心的兩項內容??梢哉f,無論以后身在何處,是何種身份,鄉土文化是每個從鄉村走出來的人的文化基因。2.2“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靶罗r村”建設,不僅涉及物質上的投入和改善,還涉及到對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民風民俗的保護和傳承上。鄉村小學作為鄉村社會的文化中心,在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方面有自己的獨特的優勢,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相較于其他學科,小學語文的人文性質使得小學語文在其中要發揮更大的作用。2.3可以豐富教學方式,培養兒童積極活潑的精神面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過是對字、詞、語法的講解以及對名家名篇的欣賞。課本上的內容由于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從情感上也很難產生強烈的共鳴,一篇美麗的散文,一首優美的古詩,由于需要背誦,卻成為他們沉重的心理負擔。如果把鄉土文化融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來,效果會截然不同。比如古詩《詠柳》,如果只是講解字義詞義以及詩句的含義,學生們很難欣賞到柳樹的柔美?!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碧玉是什么樣的?“垂下”是一種什么狀態?“碧玉”和“樹”只是兩種在某一點上相近的事物羅列在了一起,學生們不能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從村里拍攝的柳樹的圖片,告訴學生們這是在哪里拍的,然后再配上詩文,這樣的話,一棵柳樹就拉近了學生與古詩的距離。這棵柳樹不再是唐朝的那棵柳樹了,它就是村里的那棵大柳樹。老師也可以布置課后作業,可以讓學生尋找村里最美麗的柳樹,可以在家長的協助下發給老師,老師在課堂上展示學生們的作品,這樣的課堂必定是生機勃勃的。又比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向村里的老人請教關于本村的先烈故事,然后在課堂上把自己聽到的故事將給老師和同學們聽,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讓他們在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中得到熏陶。這樣,課本中的五壯士不再是一個符號,他們會有血有肉鮮活起來,因為自己的身邊也有這樣的英雄故事。

3鄉土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現狀與問題

在鄉土文化教育方面,有很多學者都做了相關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鄉土的逃離與回歸》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對鄉土教育展開探討,還有些學者從多學科的角度對鄉土文化教育展開研究,比如陳琨的《中國鄉村教育戰略》從新農村建設的角度展開,袁方城、汪志強的《當前鄉村教育的財政困境與對策選擇——來自中部地區的調查和思考》是從經濟的角度展開論述。雖然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鄉土教育卻存在著諸多問題。3.1認知與行為上出現矛盾。孫慧慧在《農村小學鄉土文化教育現狀及管理對策研究——以山東省德州市某農村小學為個案》一文中,有過調查研究,基本上所有的受訪老師都認為在鄉村小學開展鄉土文化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相關鄉土文化的內容,與鄉土文化結合緊密的語文教學尚且如此,跟別提其它學科了。雖然在認知上覺得有必要,但是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卻無法把鄉土教育落實到實踐中去。3.2未能與小學語文教育有機融合、流于形式。鄉村小學一般沒有專門的關于鄉土文化的教材,即便有,也多是本校的語文老師編寫。在鄉土文化教育的實施上,也只是偶發性行為,或者為了迎合上級的考察,或者是為了某一活動而臨時組織。這樣的鄉土文化教育沒有持系統性,也沒有持續性。學生們也只是被動地參與到老師布置的任務中來,雖然在某項評比上由于表現優秀而獲獎,但是他們對鄉土文化教育的真正內涵缺少領悟。由于沒有與鄉村小學語文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鄉土文化教育也只能是流于形式。3.3缺少鄉土文化教材。小學語文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專注于對字、詞、句、語法、閱讀等專項技能的訓練上,很少顧及鄉土文化方面的內容。由于學校不夠重視,鄉土文化教材也嚴重缺失。即便有些學校偶爾開設鄉土文化課,但是沒有相關教材,鄉土文化課無論是從授課計劃還是授課內容上來看,都具有隨意性。并且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選上,從內容上來看,也是向城市文明傾斜的。關于鄉村特色的課文所占比重很少。城市文明反映的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的意識形態,它與鄉村文明有著顯著的區別。小學語文教材中城市文明的強勢擠壓著鄉土文化的生存空間,鄉土文化只是作為城市文化的一種點綴而存在。并且由于很多地方都是應用全國統一的教材,小學語文教材中為數不多的鄉土題材作品對于當地學生來說也是比較陌生的,因而失去了鄉土文化的親切性和鮮活的生命力。3.4缺少關于鄉土文化教育的考核評價制度。在當前教育環境下,鄉村教育是沒有自己的話語權的,從教材的選編到授課模式,到考評機制,都是按照國家統一標準進行的。但是國家的教育考核標準是以城市教育為基礎的。鄉村教育只能努力向城市標準看齊。從制度層面,鄉土文化教育就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也不可能有相關的考核機制和考核標準。這直接影響了教師和學生在鄉土文化教學中的積極性。

4加強農村小學語文教育鄉土文化教育的對策

4.1給教師更多自主權,探索教育主體多元化。鄉土文化教學離不開教師群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鄉土文化教育的實踐中也可以看出,鄉土文化教育更多地是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自發自覺的行為,但是關于這方面內容的插入,更多地是為了教學上的方便,是在方法論的意義上存在的。學校應該給教師更多的主動權,除了方法論意義上的鄉土文化教學,更應該鼓勵老師更多地注重文化內涵上的熏陶。在課程制定、教材選擇、授課方式、考核標準等方面給教師更多的發揮空間,充分調動小學語文教師鄉土文化教學的積極性。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可能受自身文化結構的限制,欠缺鄉土文化方面的素養,因此學校還應該積極探索教育主體的多元化。小學語文教師毫無疑問是鄉土文化教育主體,另外還應該積極把民間藝人、當地的相關文化專家、學者納入到鄉土文化教育的主體之中。家長、學生也是鄉土文化的一部分,他們也應該積極參與到鄉土文化的實踐中來。4.2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域特色,探討鄉土文化教育形式的多元化。首先要培育鄉土文化教育濃厚的氛圍。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主動地滲入鄉土文化方面的內容,不要拘泥于課本的限制,課本中的一切事物,大多都可以在身邊找到它的原型。語文教師應該更多地用身邊活生生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中人物和事物。就像我們前面討論過的,村口的一棵柳樹要比課本里的那棵柳樹更鮮活,身邊的先烈要比課本中的五壯士更有血有肉。除了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把學生領到戶外田野,進行實地參觀和考察。這不但不妨礙課本知識的傳授,相反它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內容。美麗的蝴蝶、鮮艷的花朵、清澈的小溪,學生們走進田野,實際觀察,然后美麗、鮮艷、清澈便不再是單純的表意形容詞,它們會鮮活起來,從而具有了生命形態。通過參觀當地的歷史文化古跡和自然山水,形成旅游筆記,不僅使學生受到當地鄉土文化的熏陶,還可以達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目的。當然還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對策,比如鄉土文化教材的編寫、鄉土文化考評制度的建立、鄉土文化資金方面的投入等等,這是更宏觀層面的制度設定,本文就不再做出討論。

5結語

鄉村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這構成了獨特于城市的鄉土文化。鄉土文化為鄉村小學語文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把鄉土文化融入到小學語文教育的實踐中來,才能更好地踐行鄉村小學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黃雙柳.小學語文教材之憂:對鄉土價值的遺忘[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04):165-168.

[2]孫慧慧.農村小學鄉土文化教育現狀及管理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7.

作者:李天芳 單位:吉林省大安市安廣鎮新荒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