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寫作技法的掌握
時間:2022-09-19 09:28:07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寫作技法的掌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曾言:“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文字,使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所以,寫作技法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核心的教育部分,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此次論文主要探討的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學生寫作技法的掌握。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寫作技法;掌握
所謂寫作技法主要指的是作者運用文字表達內心的思想情感,它主要用于寫作實踐。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對于學生寫作技法的培養,關鍵在于轉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被動寫作”轉換為“主動寫作”,從而“想寫”到“會寫”,從“寫出文章”到“寫出優質的文章”等等,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1.過渡應當自然,結構需要嚴謹
所謂過渡主要指的是在寫文章時,合理應用詞句、段落等,使得上下文之間變得連貫,流暢,由上文順暢轉入下文,讓整體文章的結構變得嚴謹,邏輯清晰,以此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所以,文章的過渡,如何過渡的寫作技法都是非常關鍵的。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學生寫作中的過渡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文章寫作過渡意識淡薄。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寫作中的段落與段落連接之處,比較突兀,尤其是敘事文章,缺乏過渡,導致上下文敘述的事件不連貫,出現文章邏輯混亂的情況。第二,過渡的方法欠缺。很多學生雖然認識到文章過渡的關鍵性,但是,卻不懂得如何過渡,將一些段落連接在一起。第三,過渡太大,導致整體文章層次不夠清晰,出現多余性的過渡語言,反而使得文章變得啰嗦。就像一些文章上下文本身緊密,不需要多加過渡的語句,進行整體文章的連接,多加詞句,反而累贅。總之,在學生寫作中,過渡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只有讓學生了解過渡的重要性,才能讓學生合理的應用到寫作中。
2.寫作需要前呼后應,使得文章聯系緊密
所謂的前后呼應主要指的是文章前后相互響應,將文章的各個部分進行有效連接,使得文章渾然成為一體。通常情況下,文章的寫作都需要考慮文章前后的邏輯順序,達到前后呼應的寫作效果。所以,前后的照應寫作方法,能夠讓文章前后連接在一起,使得整體文章變得更加緊密。根據學生寫作的情況可以得知,學生對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技巧應用并不是很好,且經常出現“前言不搭后語”的情況,導致整體文章缺乏違和感。而有的學生雖然認識到文章前后呼應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學生為了達到前后照應的效果,都是使用重復性的語言,進行響應等等。
3.通過對比寫作,使得文章更加具有特色
對比寫作主要是將對立雙方,矛盾的理論寫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表現出文章的特色。通常情況下,對比的寫作手法主要是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或者不同的時間等等,進行對照描述,讓兩者之間的差異,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從而更為形象生動的體現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以此加強文章的層次感。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來看,一般都會結合閱讀方面,共同進行訓練。當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材內容中包含的對比手法比較少,教師也不夠重視這方面的引導,導致學生對對比技法的了解并不是很透徹,所以,在日常閱讀中也沒有過多的關注對比技法的表現形式,以及這種寫作技法所呈現的文章表達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閱讀方面對這種寫作技法不夠關注,所以,在應用寫作方面,也沒有進行對比技法的應用,導致很多語言不夠形象,不夠生動,造成整體語言的表達力度不夠。所以,寫作教學中,學生對于對比技法的認識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體驗這種寫作技法,從語句賞析,到對比探究,體驗整體的表達效果,以此讓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從而感受到這種寫作技法對文章的影響。
4.襯托手法,突出文章主體
文章的襯托寫作技法主要指的是突出文章主體的一種寫作方法,使得整體文章的情感表達更加激烈,一般都會采用類似或者對比的事物作為陪襯,進行寫作。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材的文章對于這一種技法的應用較多,但是,學生卻并不是很關注,所以,并沒有深究襯托手法的寫作效果。為此,教師應當結合一些實例,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區分,了解襯托和對比之間的本質區別,并鼓勵學生嘗試兩者寫作中的表達效果,以此幫助學生認識到襯托的作用,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者:董毅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青江小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對策
- 下一篇:初中語文教學閱讀理解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