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寫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時間:2022-07-14 08:40:58

導語:應用文寫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文寫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摘要】當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新技術逐步廣泛應用,線上教學開始大范圍出現在傳統教學形式中。這對于改進傳統教學方式無疑起到了推動作用,也讓每一位教師掌握了信息化教學手段。本文基于智慧樹平臺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應用文寫作》的課程教學中,希望能夠提升該課程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線上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文寫作》課程

一、研究背景

2020年出現一段無法正常去學校上課的時期,教育部在2020年2月出臺一些應對特殊時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此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相關指導意見,提出廣大高校開展線上教學以達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目的。當恢復到正常狀態時學生返回課堂,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此次特殊時期線上授課的優秀經驗,在授課過程中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在線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充分挖掘、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轉變以往教師“滿堂灌”的授課模式,真正做到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二、《應用文寫作》課程現狀分析--以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為了進一步了解高職學生線上、線下課程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應用文寫作中的痛點、難點,以供課題組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展課程設計和實踐,課題組設計并完成了《應用文寫作》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基本情況調查問卷。項目組于2021年3月至2月期間,面向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9級、2020級三年制在校學生通過問卷星和線下訪談的方式進行了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3份。電子問卷調查主要通過輔導員和任課教師將問卷推送到學生班級群,學生自愿匿名答題,有助于被調查者充分表達個人意見和建議,為調查問卷的質量與本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奠定了基礎。調查問卷的題目設計采用16個封閉性問題,共包含5個多選問題、11個單選問題。問卷內容包含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的認識、對自我書寫能力的認知、對混合式教學的基本需求等方面,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此次調查客觀反映了目前學院學生在應用文寫作方面的困惑以及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接受程度。調查結果及問題解析如下:2.1基本學情分析參與本次調查的一共有213名學生,大一84人,大二135人,其中男生182人占83.11%,女生37人占16.89%。從調查統計數據看,超過80%的學生認為文字書寫能力對他們目前以及今后步入職場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大多數學生也不再僅僅滿足從課程中僅學習書面的知識,他們《應用文寫作》課程更愿意從廣度、深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培養更高層次的職業能力。由此可看出,學生對《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從心理上是認同的,與此同時學生對課程的需求也不僅限于常見應用文文種的學習和書寫,他們期待課程能夠從更深層次對他們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和影響,而這一期許結合目前課程的課時設置,如果僅依靠我們傳統的授課方式是完全無法達到的。2.2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需求此方面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認識、接受程度以及他們的具體學習需求。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在填寫問卷的學生中有78%表示自己參加過線上課程的學習,有60%的學生參與超過3門線上課程的學習,且有超過92%的學生是在“智慧樹”平臺開展的線上學習。當然這里面有學校宣傳教育的因素,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所持態度大多是積極的,也可以配合教師完成線上課程的教學任務,學生普遍認為有效的線上教學任務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深化知識的內化和遷移,看得出學生普遍接受混合式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并且愿意積極參與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應用。但我們也發現目前混合式教學的一些問題,首先,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或者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授課方式缺乏深入了解,也并沒有明確區分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授課方式的區別,或許是在以往的混合式教學中真正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較少,導致部分學生仍愿意保留傳統的以教師上課講授為主的授課模式;其次由于現有混合式教學大多是教師課前資源和相應的教學任務,學生完成了多少?完成的效果如何?以及學生完成效果的因素分析教師做的較少,所以導致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得到個人化、針對性強的指導,真正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未得到完全發揮。此外,調查發現教師在利用信息化資源教學的過程中,對現有的課程內容缺乏系統、詳細的規劃,沒有依據教學設計開發網絡學習資源,未能確保教和學有效結合,線上線下有效促進,從而導致混合式教學效果不佳。

三、《應用文寫作》混合式教學策略研究

基于以上《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現狀,本項目旨在對《應用文寫作》課程進行改革,鑒于本課程團隊在2020年直播課使用的教學平臺為“智慧樹”,課題組就依托此平臺對課程進行了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此同時學院語文教研室的校級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目前已經建成,其資源總量共167個,其中微課視頻37個,PPT15個,文本類資源76個,其他資源39個,課程目前也在智慧樹平臺上線運行,以上都為該課程在“智慧樹”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礎。具體教學改革措施及策略如下:

3.1課前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發展需要,僅僅依靠學生課前閱讀課本內容完成課前預習已無法滿足《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實際需求,我們需要建立一種立體化的網絡教學資源,彌補書本內容的不足,實現資源的有效獲取與共享。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手機功能的多樣化,人們的文字書寫能力普遍在退化,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從目前高職學生對于寫作課程的主觀態度上來看,學生對寫作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害怕文字表達,對文字書寫缺乏自信;其次由于目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多數以理工類為主,且男生比例較高,學生對于書寫能力心理上存在不重視情況,認為寫作能力與自身職業發展關聯度不高,從而對課程不夠重視。針對學生及學情現狀,課題組認為為了實現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前需要借助互聯網平臺搜集能夠契合學生個人發展和未來職業發展需求的例文及案例。借助互聯網內容豐富、時效性強的優勢,從中刷選最新、熱點、有趣的實例傳遞給學生,同時,本著為專業群服務的理念,挖掘與學生專業契合度較高的實際案例,這樣使得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得以緊密結合,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應用寫作的實用性、重要性。當然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具備較強的信息搜尋和篩選能力,同時通過課前學習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完成課前基礎性知識的學習。線上教學資源建設是混合式教學開展的前提,資源的建設質量要符合教學需求,才能起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作用。

3.2課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小組教學

傳統的《應用文寫作》課堂雖然也有相應的實踐寫作環節,但體系是陳舊的,內容是脫離實際的,結果是不盡如人意的。在授課過程中,多數情況仍然是以教師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寫作實踐為輔,且受授課時長限制學生實際寫作時間較少。我們課題組倡導打破傳統陳舊的實踐教學過程,在課中教學實施環節中,首先通過“智慧樹”平臺課前學習任務或通過課上五分鐘隨堂基礎知識小測試等方式,了解學生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是否達到教師預想,了解學生在寫作具體文種是具體書寫上的難點和疑問,以便課中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其次,在課前教師將學生根據各自學習程度、學生間熟悉程度、性格、特長等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課中通過項目化任務的導入,為各小組創設寫作情境,通過小組分工合作、集體討論完成小組作業,利用“智慧樹”小組作業中的教師點評、小組間互相評價的形式,完成小組作業的點評、修改和完善。在具體實踐中,學生完成了一稿之后,先可以在組內進行同伴互評,評價的內容包括應用文的格式是否規范,內容是否貼合要求,語言是否合乎應用文用語要求。根據同學間互評反饋的信息,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完成第二稿,并通過網絡平臺提交給教師。教師在學生們提交的二稿中選取典型性樣本通過“投屏”方式進行課堂評講,與此同時各個學習小組之間也需要借助“智慧樹”完成對其它小組作業的點評、糾錯,最后通過各小組及教師的反饋情況各組同學修改自己的作業并將最終稿傳至網絡平臺。教師按照最終定稿作品進行打分,給出評語,選取優秀的范文。整個教學過程力爭營造一個和諧有趣的課堂環境,真正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最后,課堂講授過程中,借助“智慧樹”直播課中的投票,測試、頭腦風暴、答疑等功能,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增強授課的趣味性。

3.3課后查漏補缺,拓展學習邊界,實現師生有效溝通

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整個教學任務的完成。在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時間里,教師可通過微信群、“智慧樹”學習平臺等渠道及時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作業完成的程度,以便教師在課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針對學生學習基礎、程度的不同,教師應給予不同的課后鞏固或者拓展任務,進行課堂知識的復盤與深化。同時利用目前已經在“智慧樹”平臺上運行的《應用文寫作》校級精品在線課程完成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旌鲜浇虒W的深入運用在不同程度上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借助網絡平臺如“智慧樹”平臺的“群聊”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進行實時交流,擴展學習時間。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當前較為時興的教育方式,混合式教學是提高職業院校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能在真正意義上將學生推至教學主位,同時信息化手段在授課過程中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自學意識。應用文寫作也應以服從并服務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職業能力為目標,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有效、自主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德鵬,姚子凡,何明明,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福建電腦,2020,v.36(05):54-56.

[2]趙宏梅,洪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精品課為例[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8(4):107-111.

作者:衛欣玲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