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敗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4:26:00

導語:教育成敗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成敗管理論文

如何進行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改變,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已經成為二十世紀教育的主題。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有人認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淡化了教師的作用,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指出:“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教育是一個民族進步和發展的基礎,是提高全民素質和創造能力的根本途徑。無論是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提高創新能力,教育都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起著直接的作用。教師是教育方針的執行者,是教育過程的設計者,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能力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指導。學生主動性的調動,學生活動的設計,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挫折的幫助,學生品行的形成都依靠教師。因此教師是教育成敗的關鍵。一、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再先進的教育技術都無法取代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更不能淡化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既要傳授知識,又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和決定性作用,占據特別崇高的地位。因為,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高度智能的人,他們有很大的可塑性青少年,有獨立思維,自我發展的要求,但又賴于教師的教導和社會的幫助。所以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學生的素質,教師的言行往往是學生模仿的對象,相對于家長教師更具有權威性,教師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成為學生的楷模。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可見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是教育成敗的關鍵。任何忽視教師作用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普遍實施,這視必大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實現網絡教學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實現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具體,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動畫的真實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便于理解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部分教師卻片面地認為,現代化的教育就是利用教學軟件、CAI課件,然后利用計算機的輔助教學,這樣就園滿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就能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就用不著認真地鉆研教材及大綱,更不需要去作更多的教學設計,用現成的教學軟件和課件就足夠了。這就夸大了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功能和作用,我們知道學生是有感情的,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化作用,是計算機無法實現的,還是靠教師的言傳身教,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才能培養出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成敗更離不開教師。二、先進的教育技術可以提高教育質量,但關鍵還在教師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這無疑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時代的挑戰,順應時代潮流,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1、教師要有新的人才觀。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教師必須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這樣才能培養出品德高尚、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2、教師作為學生的長者、引路人和朋友,以往卻扮演著一種家長式的角色,要適應未來教育,教師必須認識自己角色的轉變,作學生的長者、引路人和朋友,要讓學生愿學、樂學,真正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3、樹立大教育觀。教師要放眼社會,不能局限于課堂,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使教學有的放失。(二)、教師要武裝自己,終身學習,才能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繼續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你面對地一雙雙求知的雙眼。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飛速發展,要讓現代教育充分顯示其潛在的功能,教師首先就應為自己訂一份終身學習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駕馭現代教育技術,并輔以教學。為適應時代的挑戰,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抓住教育技術理論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不斷學習。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必然會改變教學過程的模式,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但前提條件是教師必須對教育技術有所認識,會操作,會運用,并能改變舊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應改變。若教師的觀念不轉變,即使有多媒體軟件教材,他也只能把它當作一個簡單的教具,作為課堂教學的點綴。這樣因教法存舊,而沒有讓媒體發揮其優勢,這對教育技術來說無疑是一種浪費。所以,要讓教育技術優化教學過程,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讓它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為此,教師應積極參加進修校組織的各項教師基本功培訓,抓住機會,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進行實踐,了解多媒體教學理論及實用技術。三、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更離不開教師。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世界,崇尚創新已成為奔騰全球的滾滾潮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不僅要以其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與其積極情緒,特別是創新精神有關。而學生創新欲望的誘發,必須要有好的教學氛圍,有民主、寬松的教育環境,有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才行。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改革教學方法,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優化課堂氣氛,放手讓學生參與課外實踐,誘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還可以與學生民生、平等的討論交流,拓展學生創新意識。這說明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關鍵還在于教師。綜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更體現了教師的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的成敗關鍵還在教師。教師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就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成為新時代創新型教師,為21世紀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