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實踐

時間:2022-02-14 04:58:00

導語:綜述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綜述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實踐

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單是指語文教學注重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運用語文,還包括教師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陶冶靈魂、磨煉思想、完善人格水乳交融起來,使語文成為生活的一種和諧音,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于漪老師所說的“變語文自我封閉性為開放性,開發語文教育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中學生,不用機械訓練消磨學生青春”的理想境界。

具體地說,通過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手段方式的生活化、教學環境氛圍生活化等一系列研究與實踐,把教學還原為生活的本身,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發展創造性思維,在愉悅的氛圍中,實現人品的塑造。使學生養成從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就能夠培養出知識豐富、思維靈活、品格完善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調集生活化教學資源呢?

一、建立生活化的師生關系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實施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前提。學生被教師接納和信任,他們享受到師愛的溫暖,感到自己的價值;學生得到教師的支持、體諒和鼓勵,他們體會友誼,充滿力量,感到自信,從而喜歡集體生活,喜歡社會生活,對人生充滿希望,進而形成信任、寬容、善良、同情、友愛、尊重、自尊、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下,這種心理品質還可以升華到更高層次,如助人為樂、追求成就,貢獻社會、有遠大理想等。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確立嶄新的師生關系。經常深入學生之中,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關心他們的身體、學習、活動,關心他們的思想和感情。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生的伙伴,學生的朋友,學生的師傅,學生的“父母”。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方式才能發生質的轉變,學生的創造潛能才能更好地得以發揮。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還可以利用學生的“小名”來稱呼他們,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覺得老師對他們很親,就像自己的父母、朋友一樣。這樣就可以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從而使學生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產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氛圍

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都處以狹窄封閉的教學環境中,基本上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教室成了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那么就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室就是我的家”,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間,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的環境。為讓學生輕松地學好語文,就要突出教室的個性化、生活化。教室是初中學生三年主要的家,要讓學生體會到家的溫馨??稍诮淌覓熨N標語、名言警句和書法名畫,布置知識窗、展示窗、作文園地和詞語擂臺,建立生物角、科技角等,讓學生隨時感受語文學習的氛圍。

充分發動學生,大家一起搜集標語、名句,并讓他們評選,說出為什么選這些標語或名句的理由,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被選中條幅的學生也有了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收到了綜合效益。

用廢舊掛歷上的書法名畫,把它掛到教室,并請學生談談對名畫或書法的評價,也鼓勵他們臨摹,每周換一次。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現能力、感知能力、觀察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生活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把盆景、花卉、魚缸,養金魚、泥鰍、蠶、龍蝦以及各種花草等放置到生物角,讓學生學會觀察,能叫出各種花名和魚名以及它們的特征和習性,同時這些東西也可成為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的教具,學習內容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起到了陶冶性情的作用。

把航模、車模、船模、地球儀及各種新型玩具放置到科技角,培養他們對科技的興趣和探究能力,新一代科學家也許會從中產生。

三、處置生活化的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說話活動體現生活化?!墩Z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口語交際”提出了總目標:“使學生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敝袑W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和表現欲,鼓勵他們走到講臺上來,敢于面對臺下的觀眾,從容不迫地進行敘述、侃談、評議、演講、辯論,充分展示他們的學識風采,實現人生的價值。要讓學生說得好,說得妙,感受“說話”的樂趣,教師要找準學生積累、生活閱歷與課文的契合點,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分年級分階段循序漸進地科學安排訓練內容:

課文導入體現生活化。語文講讀盡可能由“生活”導入。如我們在講余光中的《鄉愁》時,學生缺乏對鄉愁的理解,進入不了角色,投入不了感情。教師可以放一段流行歌曲費翔的《故鄉的云》,讓學生從游子那一聲聲感人肺腑的呼喚中體會鄉愁的情感。

課堂教學形式體現生活化。課堂教學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變單純的讀讀答答為演演、畫畫、寫寫,變學生角色為演員、畫家、作家。

作文教學體現生活化?,F在不少學生害怕作文,厭惡作文,也寫不好作文,大多原因是命題和要求遠離他們的生活實際,不能去反映他們真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貼近生活,可采用興趣小組、小記者團、校園文學社等多種形式,讓他們走出課堂,深入到農村、工廠、大街、小巷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尋找寫作“活水”。把他們的所見所聞通過辦手抄報,編寫刊物,搞社會調查,寫影視評論,作讀書心得交流,組織朗誦演講比賽,有的可以發表在班級作文園地、校刊和各級報刊上,使他們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和創作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