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讓語文課堂綻放異彩綜述

時間:2022-04-15 05:56:00

導語:有效讓語文課堂綻放異彩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讓語文課堂綻放異彩綜述

摘要:學好語文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也不是一節兩節課能收到顯著的效果,所以在強調有效教學的同時,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性質靈活地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來展開語文教學,我以一個一線教師的身份,根據平時自己的上課和聽課的感受,從四個方面粗略地介紹幾點看法。

關鍵詞:有效;導入;提問;活動;評價

在追求有效教學的當下,課堂的魅力和效率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對語文學科來說。語文,是一門藝術性的學科,需要潛心地欣賞、感受和體會,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在語文學科上顯現顯著的成果很難,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怎么讓語文實現有效地教學呢?

首先,什么是有效教學?余文森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他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也就是傳達了一種最普通的教學理念:無論是知識、方法還是情感上,都得讓學生在一節課上有所收獲。

怎樣才能讓每節課都能做到有效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去完善。

1.“開場白”要精彩

其中“開場白”也就是指語文課中的導入,一個精彩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凝聚到你的課堂上;同樣一個精心設計的導入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不能忽視這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學習和借鑒,希望能不斷完善這一環節。幸運的是,我們學校非常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所以有很多機會和外校優秀的同行交流和學習,同時也讓我積累了一點經驗。我覺得可以歸結為兩種方法:感染法和激趣法。教師是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的“畫龍點睛”式的靈魂人物,你情緒激昂,學生也會隨之激情飛揚;你感情低沉,學生也會變得郁郁寡歡。你的語調、語氣和感情的運用,都能帶動學生所有的思緒。

我記得,我在參加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的時候,上了小說《最后一課》,學校是我們宜興一所重點中學——外國語學校,當時我上交的一份教案上設計了一個和學生互動的開場白,上課之前的幾分鐘,我經過他們走道時,看見了一副宣傳畫,上面是鄧小平的畫像和他的一句名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我看了之后,心里很震撼,也很受啟發,我為什么不能用這句話作為我這節課的“導入”呢?因為《最后一課》恰恰也是歌頌的這種情感,上課時,我就運用了這句話作為我的開場白,學生能感受到這樣的情感,所以讓他們明確這篇小說所表現的主題,和這一主題在文中的體現,學生就能順理成章地把握。在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親身體驗的環節,讓學生想象“如果小說的情節就發生在你的身上,你在面臨這一情節時會有怎樣的表情、心理和動作”時,竟然有學生自告奮勇地用表演的方式來完成,效果極好,博得了所有老師和同學最熱烈的掌聲。我想這應該歸功于上課前那一個小小的震撼,使我運用情緒的感染讓學生能首先沉浸在這樣的氛圍中。

而用“激趣法”作為導入,是教師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能喜歡上語文課,還愁學不好嗎?為了達到這個“趣”,教師往往在導入設計時用這些方式: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歌唱導入法等許多靈活的方式,目的就是讓學生覺得有趣味,有吸引力。

2.“提問題”要精當

眾所周知,語文的教學就是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問題的過程,教師往往在課堂上設計諸多問題,學生在思考、解答這些問題的同時,也會收獲這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方法等內容。由此可見,問題的設計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是何等的重要!語文課的有效性也意味著問題設計的合理性,“泛問題”和問題設計的無序性都不能達到課堂有效的目的。一堂高效率的語文課,問題的設計必須精當,不是毫無關聯的若干問題的綜合,更不能隨意地拋灑問題而讓學生毫無頭緒,一頭霧水。我覺得問題的設計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全面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層次;不能太難,使語文課堂成為僅是學習優秀的學生的“主秀場”,而忽略一些中等偏下的學生的存在;也不能太簡單,那種不用思索就脫口而出、異口同聲能回答的問題又顯得太幼稚,最好問題設計時能采用由淺入深的順序,這樣既能調動中等偏下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滿足優秀生挑戰難度的需求,同時也避免了問題的無序性。曾經聽過一個教師的《散步》一課,上課時方法較靈活,借鑒了崔永元“實話實說”的方式,確實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是在問題設計時有一些不足。她在活動結束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組:請同學用一個字形容這個家庭;兩個字形容;三個字形容一直到七個字來形容。學生從最初參與活動時的激情慢慢隱退,一下陷入冷場,我估計學生一時摸不著北了。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計完全可以更靈活,更簡單;用合適的詞語來形容這個家庭,完全不需要用字數來限制學生的思維。問題設計得精當能讓一節課精彩紛呈,相反如果不合理就適得其反了。

3.巧設活動添活力

一堂精彩的語文課,是學生積極參加、完全投入的一堂課,教師講得再怎么精彩,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與配合,還是很欠缺的。所以,在語文授課時,教師往往會精心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氣氛,可以說,在很多時候,學生不僅僅在上課聽講過程中能掌握知識,在親自參與活動時,同樣也能收獲知識與能力。學生在活動中學語言,在活動中用語言,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聽、說、唱、演、玩等形式學習新知,鞏固語言,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曾經聽了外國語學校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的課,當時上的是《美麗的西雙版納》,蘇教版八年級的課文,當時是用初一的班級來上的這節課,留給我們聽課教師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所設計的“小導游”的這個活動,學生可以從文章中任選片段、任意場景作導游詞的內容,學生在參與這個活動時很興奮,也很積極,把文中介紹的西雙版納的魅力通過自己組織的語言傳達了出來,很多學生所擬的稿子言辭優美,無不流露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這樣的活動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也陶冶了學生的性情,這不就是我們語文課所追求的目標嗎?我個人覺得,一個設計合理的活動能讓學生精神振奮、更投入地參與到課堂當中去,聽課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4.注重評價露真情

這里所說的評價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表現的口頭評價??陬^評價,作為師生感情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看似平常的話語,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熱情,為學生的不斷發展提供新的空間。語言中產生的理解錯誤,需要糾錯,但糾錯方法要巧妙恰當,要使學生在糾正錯誤的同時,看到你的鼓勵,看到你的肯定,此時,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真誠和友愛,對于他的學習信心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學生就會像向日葵一樣,始終向著你的激勵和欣賞的目光和言語燦然如霞地開放,并且從你的這種目光和言語中吸取能夠給自己帶來發展的營養。即使是一個“大拇指”,一個搭肩的安撫,或一次擊掌等表示肯定的肢體語言等都會使他回味無窮。相反,如果我們一味地挑剔和過度的批評,只能讓學生變得膽小畏怯,不知所從,或者因為逆反心理而干脆走向反面。尤其是相對于學習成績還不夠理想的學生而言,教師的鼓勵和適時的贊揚能讓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評價”這個環節,學生回答得錯誤,往往教師就讓他站在課堂上聽講,而對于回答的正確的學生也只是簡單的一句“好,坐下”,這樣的評價就顯得粗暴而簡單了,我想我們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發生錯誤時能及時得到糾正,同時還能保持應有的信心。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能獲取語文這一學科的知識與魅力,讓他們能如沐春風般喜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對每一個語文教師而言,這個責任任重而道遠,而提高每一堂語文課的效率是關鍵。讓我們用“有效”來裝點我們的每一堂課,真正讓語文這一門學科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