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解語文教學中的網絡多媒體
時間:2022-01-19 03:44:51
導語:釋解語文教學中的網絡多媒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爆香”———網絡與教學方法整合,引導學習“期盼點”
在上《虞美人》一課時,我為了加深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借助了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穿越時空,回歸古代,體悟心靈,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先將電視劇《一江春水向東流》最后的片段,用視頻編輯軟件截取下來,加入到課件當中。視頻的背景音樂正是《虞美人》,場景就是小周后和李煜分別的場景。通過放大圖像,讓學生仔細觀察痛苦離別時李煜的動作、表情和眼神,并且再要求學生在博客上寫一段文字來描寫當時的場景和主人公的心情,互相交流。那一段視頻正有對主人公眼神的大段特寫,學生透過眼神來走進人物的內心,對詞所表達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和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創設不同類型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進入到自然真切的情景中,不但可以身臨其境地體會到網絡世界的無窮魅力,更是打破了虛擬視聽環境和真實多媒體世界之間的壁壘,這樣就能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期盼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并獲得感悟和思考。
二、“添香”———網絡與教學模式整合,營造學習“快樂點”
教師要通過網絡新技術與教學模式的有機整合,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自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實施相應的同化和順應,于快樂學習中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為了不斷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我評價,盡力追求學習之快樂感受。我借助網絡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有利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突破各個學習障礙,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時,我利用網絡優勢,把本課的課堂授課內容,設計成五個學習板塊:學海導航、課文朗讀、指點迷津、語言賞析、大展身手,用flash程序做成課件、發至學生的郵箱。上課時,就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創造的學習情境中,邊觀看各種鮮艷的圖片、引人入勝的動畫、雋秀的文字,邊欣賞悅耳動聽的背景音樂,再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對各個板塊進行了選擇。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主要體驗在“指點迷津”、“語言賞析”、“大展身手”等板塊;基礎較差的同學則把“學海導航”、“課文朗讀”、“指點迷津”等板塊作為重點。這樣,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使語文課真正實現了教學過程中的“尊重與快樂”。變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程序,為主動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學習興趣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筆者一直鍥而不舍所追求的“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三、“品香”———網絡與課堂評價整合,體現學生“創新點”
電子郵箱,特別是近年來已風靡互聯網世界的“博客、網志”,作為一個具有跨時空優點的交流平臺,恰恰彌補了在傳統課堂上,教師不可能對所有學生做一一點評這一缺憾。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是誰,都可以閱讀到老師、同學的評價,也可以隨時給予回復。這樣就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評價模式,改變了教師是評價權威的現象,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同時通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更能促使學生進行學習反思,了解長處、知曉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體現不斷的創新。
依著多年的教學實踐與反思,筆者認為:由于受課堂45分鐘的限制和思維定勢的影響,新穎、獨特、有創意的見解常常會出現在課堂過程或思維過程的后半段。倘若過早地對一個可能會有著多種答案的問題的回答給予終結性的評價,勢必扼殺學生創新和發散思維的火花。而運用電子郵箱或博客作遲延性評價,能讓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在寬松的時間、氣氛中馳騁想象,暢所欲言,相互啟發,集思廣益,迸發出創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從而真正實現《綱要》中明確指出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作者:范玉鋒單位: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試議當前高中語文教學計策
- 下一篇: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