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語言與文字的探究
時間:2022-06-12 10:15:57
導語:語文教學中語言與文字的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學校主要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主席在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中提出“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無論是中國夢的實現還是個人出彩的落實,都要求受教育者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魯昕副部長曾說過,日本的技術工人在下班后會換下工作服穿上西裝,去音樂廳欣賞音樂會。新時代的中國人才也應當具備全面的素質,提高個人修養。提升個人素質的關鍵在于學習,接受系統的教育培訓,而所有的學習幾乎都是建立在語文的學習基礎之上?!案褂性姇鴼庾匀A”,語文是平臺、是根基,語文從字面意義理解,即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是系統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語即語言,是教授學生基本的語言表達技巧,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
文即文字,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文體的類型特點、寫作方法、提高個人寫作能力的事情。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又具有其特殊性,除技巧能力的培養外,更加突出為學生將來的職業服務這一特點,也就是實用性。如各種應用文體(總結、報告、通知等)的寫作,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將更加突顯其重要性。筆者教過的學生就曾在工作后打電話咨詢有關文體的寫作,可見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文”,即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但僅僅重視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就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只會埋頭寫文章的學生在走向社會后,不會正確、有效的推廣自己是不行的,是沒有市場的。換言之,工作以后如果連基本的語言表達都存在問題的話,是很難很好的開展工作的。很多場合,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流利的去說,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聽者知道我們的想法。中職語文教材中有很大的篇幅在強調普通話的重要性,規范流利的普通話是語言的基礎。同樣,規范的書寫也是文字記錄的前提。無論語言還是文字,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大力去鼓舞學生進行實踐。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要處理好語言與文字的關系。這里,我們要深入思索。語言表達,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將所考慮的內容用文字成型,同時通過文字溝通表達出來。一方面思維內容要與形式相配套,另一方面,外在表現又要求思維內容能夠符合其規范。這種“形式”與“內容”的相互辯證、相互統一的關機,其實就是語言與文字的關系。我在教學中發現,有不少學生運用書面語言交流,存在害羞不善言辭、畏縮開口的現象。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學生,使其端正思想,鼓勵其大膽發言呢?我以為:應參考語文教學材料加強訓練,比如讓我校的學生結合“誰不說俺家鄉美”來暢談家鄉微山縣的風土人情,從身邊熟悉的環境談起,便不再沒有話說;創設環境,鼓勵表達,發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其真正表達自我心聲,暢所欲言,打消羞愧心理;語言訓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還要在第一時間結合學生發言進行點評分析,啟發學生思考,講授發言的技巧和注意事項等理論知識,使學生的發言符合要求并準確傳達內心所想。文字表達,是語言在付諸實施的深化。創作靈感在人腦有簡潔、快速的特點。語言要求理解自我,傳情達意,而文字的表達則要求清楚明了,為人所懂。在進行文字表達即寫作時,首先將思考的語言用一種合適的載體表達出來。如散文、應用文、議論文等不同體裁。形式定下來后,就要將語言用規范的文字來轉化,進行反復的推敲、錘煉。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選取當下社會熱門,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網絡發展的利與弊”。讓其有話說,不感覺寫文章是那么的枯燥,將想說的話用筆來記錄,通過詞語、句式的碰撞和融合傳達自己的想法。這樣,語言與文字才在語文教學中成為一個有機體。很多時候,學生的思維是需要教師引導的,只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動向,才能準確把握學生。在準確把握的基礎,要不斷啟發,大力支持,鼓勵學生去說去寫,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寫作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語言與文字是一個共同體,它們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互為支撐,不能脫離語言談文字,也不能只為考試分數抓文字。職業學校為社會培養的是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只有在實際中多加練習,才能真正提高。文字是根基,語言是升華,二者辯證和諧的存在于語文教學中。語言,看似簡單,卻需要準確到位。文字,看似復雜,其實來源于生活。作為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更應該在統一的基礎上彰顯出職業教育的特色,使語言和文字相映生輝。
作者:劉溪 單位:山東省微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職業學校班主任德育論文
- 下一篇:中高職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必要性及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