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育相關問題探討
時間:2022-11-09 09:43:02
導語:中職語文教育相關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我國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給中等職業教學帶來了挑戰和契機,其語文教育在開展深度課改的構成中集中體現了實用性不足,學生興趣點分散、課堂缺乏開放度和互動性等問題,使得這門學科在中職學習階段沒有得到學生們應有的重視,表面問題在于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習動力問題,深層問題是能否滿足教育主體的社交溝通需求,以及個體生命中對精神需求的持續探索。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嘗試探討如何在中等職業教育中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以及對該學科包含的社會性教學意義提出筆者的一些愚見。
關鍵詞:社會競爭力;心理素質;藝術魅力;職業生涯
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學習主要存在學生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不大等問題,部分原因是生僻詞和晦澀難懂的古言內容比重較大,還有老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們無法理解學習語文知識與自己的人生規劃有怎樣的聯系。因此,中職語文的教學問題要以學生們各自的發展情況為主線進行引導式的推進解決。首先要明確進入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這部分學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遭遇中考失利或者長期存在學習問題的,他們的出路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繼續進入升學系統;另一種是快速獲取社會競爭力,解決后期就業問題。語文的教學目標需要和學生的學習目標相一致,老師在課堂上幫助不同目標的學生自主培養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學生有動力去學習,也就會自覺地通過各種渠道找尋有助于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資源,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拓展自己的認知結構,甚至在自身的努力下改變以往對這門學科的錯誤認知。老師能夠在備課的時候就從學生的心理成長層面剖析更適合學生性格特征的教育方式,使得教學雙方在語文教育中共同成長和受益。
一.增設社會實踐類課題和開展心理素質教育
語言的最大價值在于溝通互動,對于處在封閉式學院環境中的中職學生們來說,溝通的對象應當不僅限于校園內部環境中找尋,而是要擴大到社會生活范圍。根據相關調查,中職學校學習階段的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有超過1/3以上的人數會在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工作。這意味著學生們在學習的各個環節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有必要的,比如說在企事業單位內的郵件溝通文書該怎樣撰寫,播放一段企業內部會議視頻并分組編輯會議紀要,部門之間通知類文件的書寫格式訓練等具有職場工作性質的文書。學生們在課外還可以自行尋找運用到漢語言知識的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分享和討論其包含的文學要點。另外,學生未來的擇業問題也會對各階段的語文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中職學校的學生里,也有一部分人群會在未來直接或間接從事學前教育相關的工作,在著重培養溝通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要兼顧心理素質的提升。尤其是今后有強烈意愿去直接參與到少兒教育事業的中職生,更需要在目前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樹立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堅定信念。從平衡身心的自我和諧發展出發,最終由己及人地推動青少年文化教育事業進步。
二.從了解漢語文化淵源的必要性出發,深化語文教育
每個國家的母語都蘊含著深遠的歷史背景以及優良的文化素養。從表面上理解,語文教育只是學生們未來能夠立足于社會的基礎技能,并且在多種群體內保證與他人溝通流暢的必備工具,古漢語文學和各種諺語的應用在當代越來越發達的網絡社交平臺上相對較少??觳褪降纳缃皇侄问沟萌伺c人之間的溝通缺乏深度和廣度,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課堂上,通過縱覽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歷史,體會作家遣詞造句的藝術魅力,得以窺見語文在生活場景中展現強大張力。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循著這股張力搭建自己的交流方式,從而貫徹學生自主的個性化教學方針。在此背景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尋找思想覺悟上的突破點,提升自己文學素養的同時,也反過來加強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懂得從社會發展和主觀意愿兩方面改變自己的認知結構。文學素養的提升幫助學生避免在社會競爭中隨波追流地引導前進方向。以文字記錄或者敘述表達的方式認清自我、檢討自我,效仿古人面對挫折不屈不撓的精神來應對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
三.邀請社會人員參加公開課,促進學生場景化應用漢語
在語文教學中,公開課的授課形式一向因其開放程度高、受益群體廣而得到學生和社會群體的歡迎,隨著教育形式的深化改革,在課堂上導入社會資源,邀請具有豐富社會經驗的校友以座談會上的方式或者自由討論學生對職場應用方面的語文學習問題,現場探討關于中職生的就業相關問題,幫助學生們確立未來幾年的學習計劃、工作目標,使其從自身的職業生涯為背景,主動把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進程納入到知識儲備的規劃中。作為中等教育后階段的工作者,中職畢業的工作人員可以在公開課中深度學習職場上必備的文明用語知識,也可以給學弟學妹們交流總結求職過程中的寶貴經驗。以自己“過來人”的視角看待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并把心得體會分享給學生們,這將有效避免出現只有老師在課堂上反復強調“語文重要性”的“一言堂”現象。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兩者是處于時間軸上不同階段的同一群體,學習立場高度一致,溝通障礙較小,所以更容易互相產生“惺惺相惜”之感。另外,在公開課上引入多方代表從語文學習過渡到社會需求應用等多個話題相結合并加入到雙方的對話交流中,也讓后學生時代的佼佼者凸顯在課堂上展現其扎實的漢語言功底,以此作為學生們語文學習的榜樣。
四.語文學習與職業發展方向掛鉤
中職校園內開展語文教育容易出現兩個極端,其一是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氛圍,其二是以當下主流社會需求為主導方向的教育模式?;ヂ摼W時代背景下,社會個體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文化需求,衍生出諸如抖音、微博等交互式的自媒體平臺,他們不僅創造出新的文化載體,更能集少數成多數地無限放大思潮的涌動頻率。如果學生在學習階段只是局限于過去的知識體系來舉一反三,容易在自身形成思維框架,阻礙其真正步入社會后的進步空間。而語文教育要實現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掛鉤,關鍵在于形成自身的持續發展力和終身學習策略。因此,老師在輔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看法,學生們盡可能找到各種證據資源來支持自己的論點,在職業發展方向的形成階段,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性,在自身的未來學習進步空間中逐步構建正向內循環體系,比如說在研習偉人自傳時能夠自覺形成關聯和比較,取長補短地激勵自己,無論在道德品行上還是專業技能上都能突破自我的局限性。
五.如何在語文學習中迎接外來文化的沖擊
如今社會工作的延展具有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中職生作為社會工作的預備人群,已經在互聯網信息深度介入學習生活的條件下,越來越多地受到各種外界文化的沖擊。而在一波波紛繁雜亂的社會信息影響下,老師會把教學重點放在如何維護好漢語言文學的正統教育地位,因為學生們面對思想上的侵襲多數時候是沒有防御能力的,這也導致他們初入社會時就好像跳進一個大染缸,接受各種文化觀念的洗禮,由此在未來社會中可能形成不良的發展趨勢,比如說形成盲目從眾的心理狀態,甚至可能走上偏激思想的歧路。為了正確認識這些外來文化、網絡文化,老師一以貫之地引導學生了解漢語言文化的發展歷史,秉持任重道遠的思想覺悟去塑造學生的自我漢語言文化價值體系,從而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對各種信息有自己的一套篩選過濾方法,最終保留和傳播漢語言文化的精髓。
六.通過對社會現象分析探討,使語文教學與德行教育并行
語文的運用不能脫離實際社會大環境,學生們每天會在各種平臺上瀏覽社會新聞,自然而然地引發思考和談論,這樣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者看到的現象結合在一起的交流模式,可以借鑒到語文的教學中,因為就發展趨勢而言,學生們遲早會接觸并融入到這個社會大環境中,接受各種思想的浸染和熏陶,歷練出屬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社會價值分辨能力。中職生在此之前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擁有老師的專業分析和同學間自由討論的良好學習氛圍,更利于個體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如教育人士常說的文化學習和德行教育相輔相成,語文教育不僅是教授一門語言還是以書中優秀的人物代表為榜樣,學會做人的道理。在語文教育中,學生們會接收到大量名人名言文化的洗禮,強行記憶雖然缺少切實地理解吸收來的效果顯著,但是就像積累知識不分先后的道理,學生們往后的人生道理上有無數的實踐機會可以磨礪自己心性,同時檢驗書本上理論知識的虛實。對當下熱議事件的集中討論,就是一次考驗德行教育質量和發散語文教學思維的機會。在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社會需求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教學體系為了迎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給漢語文學這門古老的學科加入很多現代功利性的學習目標,在短期來講確實達到了職場社會化溝通的必要條件,但也大大壓縮了思維轉變本該具備的轉換彈性,使得學生們在步入社會后,對自己與曾經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語文知識,其存在的教學意義產生懷疑,反過來誤導在讀學產生一些輕視這門學科的想法。實際上語文滲透在未來工作環節的方方面面,比如說部門間傳達和交接任務、PPT展示中的文字敘述和會議演講、記錄個人生平和發表形象感言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等等。用文字總結自己每個人生階段的功過是非,也是通過最直觀、簡單的方式獲取新的人生意義和看法??梢哉f,學好語文是追求個人精神終身成長的必經之路。因此老師在教學環節適當加入個人故事的分享,講述自己最初為什么選擇教授語文這門課,這樣學生與老師可以基于某個點形成“身份互換”,明白雙方的立場有一致之處,應當用對等的、負責的態度來學好漢語言文學這門課。
參考文獻
[1]胡曉麗.關于漢語言文學與中職生人文素質教育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000(032):P.216-217.
[2]曲寧.對中職生漢語言文學相關專業的教學反思[J].知識經濟,2020,No.526(06):101-102.
[3]季龍飛.探討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教育界,2020(7):73-74.
[4]張云蕾.中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業教育方法及途徑研究[J].山西青年,2020,000(004):P.195-196.
作者:張治生
-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業經營投標管理應對策略
- 下一篇:中學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