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的實踐
時間:2022-11-09 09:46:53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后疫情時代中學生的生命狀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實踐探索: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課堂教學中重視生命教育,彰顯生命教育的價值,讓語文與生命同頻共振。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命教育;生命覺醒
語文學科的基礎地位和人文目標決定其必須承擔提升學生生命意識的重任。葉瀾說:“教育之偉力遠遠不止于知識與技能的傳遞,而在于個體生命精神力量之成長;在于有更強大的內心,能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世界;在于有更清醒的生命自覺,成為自己人生小船的船長,從航線的制訂,到暗礁的繞過、風浪的戰勝,都要自主、親歷?!保?]“一場災難就是一本教科書?!狈窝滓咔橹拢逃刻岢鲆訌娚逃?,但中學階段的生命教育不應僅滿足于應對應激事件,更應該形成長效機制。中學階段是人成長中特殊而又重要的階段: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第二高峰期,他們的心理也開始復雜化,情感更加豐富、深刻,情緒反應也更趨強烈。近年來,出現了中學生自殺及傷人事件,中學生的生命教育亟待加強。對生命的漠視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因此,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進而讓學生的生命之光把自身和周圍的世界照亮,是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1在語文教學中喚醒生命意識的重要性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將抽象的概念化的生命轉化為較為具體的生命形象。中學語文世界是一個生命情感的場域,是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培植學生生命意識最好的土壤。馮建軍說:“生命化教育的目標,基礎層面是教人珍愛生命,更高的層次則在于教人體悟人生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只有實現了這一目標,才能使生物學層面上的個體生命轉化為文化學層面上的獨立的、有尊嚴的、自由的價值主體,即成為大寫的‘人’。否則,缺失生命的意義,人只能混同動物,茍且偷生?!保?]173應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清醒的生命意識,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進而創造生命的價值,真正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現語文教學價值目標。
2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方法
無論是語文教學,還是生命教育,都以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與提升為重要目標,但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語文是人文基礎學科,在學科教學中除了關注生命教育,還要著力于研究語言文字的運用等。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生命教育形式多樣,如校本心理課程等。如果教師直接把語文課上成生命教育課,則忽略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因此,在語文學科中實施生命教育的最好方法非“滲透”[3]717莫屬?!皾B透”原本是一個化學術語,是指“水分子經半透膜擴散的現象”,本文用它來形象化地描述中學語文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過程。
3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實踐
在語文教學中要完成滲透生命教育思想的目標,教師必須研讀教材,不斷挖掘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生命元素,還要在語文課堂中對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進行拓展,更需要經常在寫作訓練中對已滲透的生命教育思想加以鞏固、豐富和延伸。下面以筆者的一線教學思考和實踐例談中學語文課堂的生命教育探索。
3.1在語文課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素材
“課文隱藏著作者生命意識的律動,燃燒著作者愛與恨的情感,交織著作者悲與喜的感受,低回著作者對人生悲歡離合的傾訴,表現著作者追求正義與真理的吶喊?!保?]196教育部審定(2018)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教材中的多篇文章彰顯著生命與愛的主題,教師應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素材,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視生命,理解個體生命的內涵、群體生命的價值。
3.2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生命教育
立足語文課堂彰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建構生命化課堂的關鍵?!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強調語文教學中要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顯然包含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和對生存環境、生存狀態、生命價值的思考[6]20。當下的語文課堂應引導學生在現實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思考和自主發展,在師生互動和資源整合中引導學生感悟生命價值、體味生命哲理、開發生命潛力。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擁有生命韌性和悲憫情懷。王棟生說:“語文課本的容量遠遠低于學生的閱讀需求,因為‘課文不過是個例子’,而僅有‘例子’是不夠的?!保?]14筆者在教學《臺階》時出示了兩則助讀材料,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結尾“怎么了呢?父親老了”,體會建成臺階后“父親”精神生命的困頓和迷茫。關于小說的結尾,當初我的確沒有把它當做悲劇來處理。在中國鄉村,一個父親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間屋,或為子女成家立業,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關注,我只是為他們的最終命運而惋惜,這幾乎是鄉村農民最為真實的一個結尾?!钌榻o編者尤志心的信父親老了,這里的“老”,不僅僅是指父親年事已高身體受傷無法再操持農活,更是兒子感受到父親心靈世界的“老化”———父親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也同時失去了奮斗目標。身體的老朽固然已經可悲,追求的喪失更讓人迷惘。一個句號,悲涼地道出了中國農民再勤勞善良也無法徹底改變命運得到幸福的殘酷現實。小說中的父親是如此,無數中國農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特級教師王君:《〈臺階〉的結尾是敗筆嗎?》通過理解《臺階》的結尾,探究這篇小說的文本意蘊,更重要的是要用我們的眼睛去關注人生、關注社會、關注以小說中的“父親”為代表的農民群體的生命狀態,尤其是精神生命狀態,進而立志改變中國農民生存現狀,自覺承擔起提升農民群體生命價值和幸福感的重要社會責任。
3.3在寫作訓練中彰顯生命教育的價值
熊芳芳認為:寫作,是人“詩性智慧”的一種呈現方式,并且這種呈現,是一種生命的需要[8]19。筆者根據學生學習語文階段性特征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寫作訓練,如肺炎疫情期間展示逆行者抗疫圖片,訓練學生的細節描寫,指導學生用多種細節描述不同人的生命狀態,引導學生不僅要關注自我,還要凝視其他生命,更要觀照民族的群體命運。持續的寫作訓練讓學生的寫作與生命相連,寫作與生命相融。在由江蘇教育報刊總社(江蘇省教育廳教育宣傳中心)主辦、《初中生世界》編輯部具體承辦的“守望春天,共同戰‘疫’”主題征文活動中,班級學生踴躍投稿,選取獲得省一等獎的作品片段舉隅。我咬著筷子不出聲,心中隱隱作痛。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摸了摸我的頭:“沒事的。我知道你的內心其實也只是想讓爸爸媽媽平安而已?!彼α诵Γ皩α?,我記得說好了要帶你去看油菜花呢”。窗外,金黃的油菜花像是最艷麗的顏料,讓霧蒙的天空變得五光十色,像是最旺盛的生命,沖破了最殘酷的病毒牢籠。我笑了。我知道,我們終究會戰勝這場疫情,會在廢墟之上建立起新的堡壘,會在絕望之時眺望到春的希望?!熳泳断蛏仙L的希望》浙江語文教學名師肖培東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培東有約:疫情下的語文課”專欄發表了疫情教學三部曲:《生命與愛》《為春天歌唱》《世界,我們有共同的語言》,指引語文教學生命教育的方向。他強調:“疫情下的特殊教學,語文教師要擺脫焦慮和短視,把知識教學和生命教育、精神品質培養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向更加廣闊的語文天地和更加豐富、精彩的生命世界?!保?]學生的生命意識固然需要提升,教師的生命狀態更需要深度反思與改變。著名教師徐杰創新方式,在線上發起“徐杰老師的備課室”,通過語音和視頻連線,跨地域指導一線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課堂內容選擇和課堂活動設計”,使一線教師成為自己語文教學生命的船長。觀其文,知其人;親其師,信其道。由個人自覺到群體自覺,教師在思考中前行,用腳步丈量語文教學的“詩與遠方”,撐一支生命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讓語文與生命同頻共振。
參考文獻:
[1]葉瀾.靜默的洶涌:難忘中國2020之春[J].基礎教育,2020,17(2):5-8.
[2]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4]李家成.關懷生命:當代中國學校教育價值取向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6]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7]王棟生.王棟生作文教學筆記[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8]熊芳芳.生命語文[M].延吉:延邊教育出版社,2009.
[9]肖培東.世界,我們有共同的語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14):10-13.
作者:陸婷婷 單位:鎮江崇實女子中學語文教研組
- 上一篇:中職語文教育相關問題探討
- 下一篇: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