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農村初中語文創新教育

時間:2022-06-30 06:25:00

導語:剖析農村初中語文創新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農村初中語文創新教育

摘要: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國現階段教育體系中特別需要注重培養的一種能力。在現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也應該時刻關注這種能力的培養。基于此種理解,本文簡單地分析了現在農村中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農村中學語文教育應該改革的幾個方面。希望通過形成以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開放的教學內容以及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農村語文創新能力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

當前社會上都在熱議錢學森提出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的人才?這確實是我們大家都很著急的問題。沒有杰出人才,就不能邁入人力資源強國,就不可能有重大的發明創造,就無法參與國際上的激烈競爭。要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太容易。因為這不光是教育問題,而是整個的社會問題。教育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受到社會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影響。但是,不是說與教育沒有關系,教育確實擔負著重要的責任。當今社會之所以不能培養出杰出的人才,主要還是在創新教育上做得不夠。農村是我國教育相對落后的地區,農村中學語文中的創新教育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老師教學方法的創新,第二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在農村中開展創新教育迫在眉睫。

初中語文教學,盡管教學內容一樣,但因為初中語文教師的不同,課堂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同樣地,初中語文教師們創造出來的教學策略也會因為主導者的不同而不同。農村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初中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基礎。初中義務教育后雖然有大部分學生會緊接著進入到高中階段學習,但還是有小部分學生會進入社會。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時要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初中語文教學應該突破常規語文教學,創新教學藝術。那怎樣來突破這些教學常規呢?

第一,教學方式應該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毒V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批評了過去以傳統三中心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以講為主的常規教學方式,要求把兒童的學習構建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倡導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什么要突破常規教學倡導這種教學方式呢?因為這種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是讓學生積極的思考獲取知識,而不是教師采取的滿堂灌的教學。因而這種教學方式更能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所謂合作就是要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倡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相對來說更加活躍,不會受到來自教師權威的束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是擔任引導的角色,而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第二,教學內容要由封閉轉向開放。課堂教學內容的繁、難、多、舊是我們教學中一直存在的問題,這也是由于我們課堂教育內容封閉型的特點造成的。教學內容太整齊劃一、缺乏彈性。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不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考慮社區資源的利用,所有的學生都學習相同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怎么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學生在各個層次上是有差異的,因此在學習好基礎的層次上,應該開放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掌握相關的一些知識,為其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的實際情況和條件來靈活地組織教學內容。要構建具有活力、開放的教學內容系統,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時,要根據教學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篩選和組合,使教學內容具有豐富性。教師在備課時應該盡量多翻閱一些教學資料,加大課堂信息流量;二,尤其是在組織教學內容時,應該注意選擇具有時代特點的教學內容,以滿足今天學生生活的需要。設計教學內容要考慮學生差異以便實施差異教學;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開發地方課程和本校課程,開設選修課,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第三,教學組織形式應該由時空的單一轉向靈活。傳統課堂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時空的單一性。教學活動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展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師生活動的自由,不利于合作探究教學方式的展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單一的時空限制學生活動的時空,無法滿足教改的要求。這客觀上要求我們打破原來單一時空的教學組織形式,構建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時間的調整應本著從教學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靈活安排,比如自學課可上15分鐘,講析課可上35分鐘,討論課可上20分鐘。這種彈性時間機制操作起來雖然存在一些困難,但只要制定準確的教學計劃,還是可以執行的。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來靈活安排學生座位,增加學生的活動空間。課堂座位方式主要有馬蹄式、秧田式、圓圈式和小組式幾種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靈活安排,也可以自己穿鑿一些空間活動方式。另外,教師還可以把課堂搬到社區、工廠和大自然中去讓課堂移到室外,實行開放教學。

總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的年代,一個人才競爭激烈的年代,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將是這個社會的強有力的競爭者,而創新能力是靠長時間的積累培養起來的。在我國,學校、課堂是我們接受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課堂的創新教育對學生來說相當重要。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推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把新的教學思想落實到具體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才能夠從實際層面上開闊學生的眼界,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課堂教學的改革,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現狀,也就不能培養好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學改革是我們應該時刻關注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