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創設

時間:2022-04-04 03:13:01

導語:中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創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創設

【摘要】課堂氛圍是教學中產生的集體心理氣氛,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激發教師教育熱情、增強師生溝通聯系的重要條件。當前中學語文課堂氛圍存在教師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教育方式缺乏自主性、技術落后于實際需求等問題,需要通過樹立開放的思想觀念、以學生為舞臺主體、應用先進的教學技術等方式改進。

【關鍵詞】心理學;學習環境;語文;教學

課堂氛圍是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有反作用與教學效果的一種綜合狀態,由于當前學校教學是一對多的形式,課堂氛圍對教學效果有廣泛性、深入性的影響。中學語文教學由于其承載的教學目標與自身專業的特殊性,對課堂氛圍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創設良好課堂氛圍成為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課堂氛圍的內涵與作用

1.課堂氛圍的內涵。課堂氛圍實質上是一種教學過程中產生的集體性心理氣氛,是集體中某些情感與態度占據優勢后形成的一種綜合狀態。具體來說是師生雙方共同具有的情感、知覺、意志及思維等,其影響因素包括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生的學習風格及教學場所的客觀環境共同組成,環境因素的影響體現在課堂的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兩方面。一般情況下,課堂氛圍的衡量指標可以依據秩序性、參與度、交流效果三方面進行評價,以此劃分為積極、消極、對抗三種氛圍類型。積極氛圍一般具有嚴肅認真、寬嚴相濟、張弛有度的特征,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與活躍的思維。消極的氛圍中,學生發言不主動、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而對抗的氛圍則表現為混亂的教學秩序與緊張的師生關系。2.課堂氛圍的作用。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進行教學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基礎,也是激發學生創造性的前置條件之一。良好氛圍的作用是雙向的,不僅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并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激發教師的教育熱情,使雙方具備更好的默契,進而推動教學效果的整體提升。消極與對抗性的氛圍必然對教學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引起學生破壞課堂紀律、制造混亂。所以課堂氛圍以整體性的特點發揮作用,對整個班級的學生產生無差別的積極或消極影響。

二、中學語文課堂氛圍存在的問題

1.管理者角色的定位偏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現,根據教學大綱的計劃進行教學,教師大多在主導學習進程,學生則大部分以被管理者的角色順從于教師的安排。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主動思考的習慣,創造力得不到提升,課堂氛圍逐漸轉為消極。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自身角色的認知偏差。當教師以權威性的管理手段掌控課堂后,課堂氛圍不可避免地走向消極,而語文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民主、活躍的氛圍是保障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在創設良好課堂氛圍時,應當首先改變自身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從精神環境的角度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條件。2.教育方式缺乏自主性。激發興趣是提高課堂氛圍的重要方式,而興趣的培養需要以主動探究的教育方式實現。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參與程度低、交流方式缺失等問題。參與程度低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的單一,語文教學中仍然采用講授式的教學為主,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進行充分的思考。如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學生認為背誦是主要的學習目標,并未深入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與時代思想,也就無從培養其情感與觀念。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方式缺乏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教學方式在長期發展中逐漸固化為一定的流程,教研組更加注重成績的提升而忽視學生的感受。同時,在課內或課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產生隔閡,當成績成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后,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交流與生活交流自然性的減少。3.教育技術落后于實際需求。伴隨近年來語文教學中新思想與新方式的推廣,對教育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授課方式過于單一,尤其是語文教學中,采取的通讀、分段朗讀、重點講解等方式始終未離開課本。對中學生來說依托課本展開的教學較為枯燥,難以用積極地態度配合,因此影響了學生在塑造良好課堂氛圍中的參與程度。面對語文教學中豐富的內容與形式,當前教育技術的應用明顯滯后。如互聯網的使用方面,教師在備課階段僅以搜索引擎補充相關知識的方式略顯不足。造成部分中學語文教學技術落后的原因來自學校與教師兩方面,學校方面主要體現在資金分配不合理、設施設備不完善,教師方面則主要來自消極的學習態度。因此,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加強新技術的利用效果,以提升課堂氛圍。

三、創設中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建議

1.以開放的思想觀念培養民主氛圍。雖然教師不應當過分強調自身管理者的角色,但不可否認其在教學中仍需處于主導地位。為確保教師在主導教學的過程中能更好地塑造積極氛圍,應當提升教師的觀念、性格、能力。第一,語文課程需要培養學生的認知、觀念、心理,因此課堂氛圍中應當將具備開放包容的姿態。所以教師需要不斷調整落后觀念,改變過去管理者的角色,放下指揮命令、包辦一切的心態,轉而采取民主的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已達到全面塑造學生品質與能力的目標。第二,開朗的性格是教學過程生動活潑的前提,樂觀的教師可以通過自身風趣幽默的語言、豐富到位的表情、充滿朝氣的姿態影響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感染。例如,在古詩文的學習中,由于中學生人生閱歷與歷史知識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快的理解作品的內涵。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理解以深情地吟唱為學生建立其直觀的感性認知。第三,教師需要具備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才能活躍課堂氛圍。2.以學生為舞臺主體發揮個性特長。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往往是教學舞臺的主體,這要求教師將講授型為主的授課方法逐步改變為多樣化的方式。現代教學中常用的談論教學法,能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驅力,逐漸成長為舞臺的主角。如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級的課文《醉翁亭記》,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根據春夏秋冬及朝暮分為六組,自行繪制所屬景色的畫面并配文解說。小組可以發揮集體討論的作用,在學生的相互交流外,也應當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主題不必拘泥于課程內容,可以擴展到思想感悟、生活經驗等多方面,從而培養師生的感情。教師應當摒棄以成績論成敗的評價方式,從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學生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勢與閃光點,應當學習葉圣陶先生著名的“四塊糖故事”,以鼓勵的態度完成批評與教育。使學生真切感受到來自教師與學校的人文情懷,從而敢于不斷嘗試與挑戰,在自由的舞臺上充分發揮個性與特長。3.應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增強積極性。實踐證明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具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感受、擴建教學信息量等作用,是改善課堂氛圍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師應當更多的利用新技術豐富教學形式與內容。如北方學生在學習課文《蘇州園林》時,如果沒有實地瀏覽過江南水鄉的景色很難對其中的藝術美感產生共鳴。此時教師可以播放與園林相關的視頻資料,以豐富的圖片詳細的講解“以窗框景”等江南園林的獨特韻味。另外也可以將江南歷史文化的紀錄片作為課外擴展知識供學生觀看,同時布置自主探尋性的寫作任務,逐漸培養出學生自主性的學習習慣,從而帶動課堂氛圍的改善??傊冗M技術的應用應當把握趣味性、探索性的原則,將其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集合起來,不斷利用正向引導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課題氛圍。

四、結語

良好課堂氛圍的培養也離不開學生家長的參與。由于課堂氛圍本質上是一種心理狀態,學生健康心理與積極心態的培養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完成。因此在良好課堂氛圍的創設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配合,共同努力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魯一鳴.中學語文校本教材編寫探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7.

[2]薛小敬.中學語文古詩詞中“月亮意象”教學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7.

[3]柯夢琪.中學語文傳統文化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探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7.

作者:曾君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