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探究

時間:2022-09-06 10:24:48

導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探究

摘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高效與穩定。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強化學生與文本內容的情感交流,創設溫暖的課堂,從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水平。本文具體論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旨在豐富學生的情感內涵,促使初中學生更好地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高效課堂

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掌握各種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學生人格的健康形成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僅能促使學生對初中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能切實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對事物的正確認知能力[1]。鑒于語文本是一門較為活泛的學科,而活泛的學科本身又十分強調人性化與自由化,所以教師應該將情感教育的策略合理地運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溫暖的課堂,切實促進學生優秀品質與綜合能力的有效發展。

一、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基調

以設置懸念的方式來開展初中語文教學,一來可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二來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采取層層設疑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針對文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句,教師便可設置懸念:“迷路的主人公該怎么辦呢?”以此讓學生帶著疑問去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指明方向。當學生從文中得出答案后,教師又可再度設置懸念,針對文中給出的答案“忽逢桃花林”,教師可提問:“是怎樣的一片桃花林呢?主人公于桃花林中又將有怎樣的遭遇呢?”通過層層設疑再層層釋疑,不僅能極大增強學生的課文閱讀興趣,且能讓學生思維始終保持在活躍狀態,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保證理想的教學成效。

二、尋找教材內容與學生情感的契合點,引發情感共鳴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若課文所表達的情感與思想與學生情感產生共鳴,則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中。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積極找尋學生情感與課文內容的契合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教學《幼時記趣》的過程中,文中諸如“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這一類描述兒童的語言中蘊含了較為稚嫩的童趣色彩,文章所描述的孩子與學生的年齡相差不大,這便極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具體講解過程中,教師需首先與學生共同探討他們的兒時生活,以尋找與文章相類似的話題,讓學生找到文中描述與自身兒時經歷的共通之處,領悟文章內涵,繼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文章接下來的講解做好鋪墊。

三、采用信息化教學法,豐富情感教育實踐路徑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體系的融合度也有了明顯加深。教師可在情感教育目標的指引下,靈活運用網絡中的教育資源來對情感教育體系予以進一步充實,如此既有助于營造高效、活躍的情感教育氛圍,又能避免受到傳統教育方式的束縛,繼而在幫助學生深入感受語文知識的內在情感的同時,保證理想的教學質量與成效[2]。例如,在《木蘭詩》教學中,教師可首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與花木蘭相關的影視片段,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視頻與詩詞內容,找到能用原文還原的場景并與學生分享,調動學生的語文思維,通過對比分析深入體會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忠孝之義,落實情感教育目標。與此同時,為提高情感教育的質量與成效,教師可組織學生圍繞“假如我穿越到古代并成為花木蘭,我會怎樣做”的主題展開自我創作,如此一來,教師便能借助學生的回答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繼而切實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忠貞愛國的品質與精神。

四、掌握情感脈搏,獲取情感體驗

初中語文教學唯有課堂本身充滿激情,方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繼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實際教學過程中。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善用情境創設教學模式,通過創設與文章相近的情景,一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二來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不僅如此,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還能幫助教師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促進學生情感與教學之間的有效聯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獨特魅力[3]。例如,在余光中《鄉愁》的教學中,文章中處處充斥著作者那濃濃的思鄉之情,雖然詩文十分短小,卻能讓讀者聯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并能從中體會到作者對親人團聚以及祖國統一的渴望。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指引學生圍繞郵票、船票、墳墓等字眼去展開多方面的思考和想象,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又能傳達出濃濃的思家之情和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五、引導課外閱讀,擴展感情外延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相對較為單一,故而難以激發學生情感。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務必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激情。初中階段的學生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學習情感亦將變得極為活躍,初中語文教師應利用好此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更好地表達自身情感。電子白板的引進便不失為一項有效的教育手段。例如,在《社戲》教學中,教師運用電子白板來為學生展示其較為感興趣的圖片、動畫或聲音等元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欲望。然后,基于課文中的描述,教師再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小時候都喜歡玩哪些游戲呢?”與此同時,教師再借助電子白板來為學生展示相關游戲的畫面,這不僅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表達自身情感,而且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情感教育中。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性,而且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因此,教師需對情感教育的內涵及作用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合理運用情感教育策略,提高學生的情感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路華俊.感性課堂中的情感滲透——關于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融合思路研究[J].中華少年,2017(06):69-70.

[2]魏立邦.一枝一葉總關情——淺談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J].甘肅教育,2018,616(20):60-61.

[3]修娟.讓情感浸潤心田——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05):68-69.

作者:劉世軍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