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策略
時間:2022-07-15 03:22:02
導語:中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活中有利于中學生寫作應用的素材且寫作創作的靈感都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學語文教師要想幫助學生有效地提升個人寫作能力,就需要以實際生活為基石,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貼近生活、觀察生活,讓作文寫作有所依托,作文教學穩健有序,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幫學生增強寫作自信,通過寫作鍛煉提升個人魅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路徑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環境的逐步優化,大部分中學的語文教育都采取了先進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方向也越來越明確。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環節中,還是存在一些學生死記硬背、思維渙散等常見的教學問題。致使整體的語文教學改進成效不佳,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亦不強,對于實際的寫作沒有興趣,寫作練習效率低下。
一、當前中學語文寫作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不足
縱觀我國現階段大部分中學語文課堂可以發現,語文教師自身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高低產生影響。畢竟語文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門語言性、抽象性極強的感性學科。而語文寫作也不僅是主觀的個人感受表達,其本身還是一項對于實踐性、自主性等要求極強的細化工作。要求語文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學素養,具備豐富的個人經驗以及與教學環節所對應的實際技能。但是,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卻參差不齊,有一部分語文教師甚至沒有接受專業的培訓就直接參加工作,直接制約了學生的各項能力的培養,導致中學語文教育發展受到限制。
(二)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落后
經過一系列的教學觀察不難發現,在我國現如今的大部分中學中,語文教師經常會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觀念上也存在南轅北轍的現象。一部分年輕教師更加傾向于教學模式創新,積極接觸新的教學形式,思維活躍,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而逐步提升教學質量。還有一部分老教師相對于不斷革新的教學方式,更加傾向于個人主觀的教學經驗,思維僵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按部就班,實際的教學開展極具應試教育色彩,不但難以深入,還有可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導致師生關系僵化,促使學生形成不良學習心理。例如,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記敘文寫作時,使用固定的教導模式,先上后下,并且,對應的作文點評也標準死板,缺乏靈動性,導致學生不能更好地理解寫作意義,體會不到寫作的樂趣。
(三)語文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不夠重視
提到語文寫作,往往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學生的事情。但其實,寫作本應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的“寫”與語文教師在學生寫完之后的“閱”,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雙向互動。而在現階段的語文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會因為平時的教學負擔較大,教學工作煩瑣,而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時應付了事,對一些學習素養好的學生多加留心,對學習素養較差的學生則簡單地評價。這樣一來,學生實際的寫作能力提升就因為語文教師的態度以及相應的實際行為而受到無形的不良影響,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寫作失去積極性,形成“教”與“學”不暢的惡性循環。
(四)學生親身實踐少,缺乏有力的寫作素材
由于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現如今大部分學生都在課下將較多的個人時間用在各種電子設備上,成為小小“低頭族”,因而在本就沒有什么人生閱歷的個人成長過程中,由于對生活細節的忽視而導致自身在繁重的學習壓力包圍下,逐漸失去更多的生活觀察力。再加上社會競爭壓力的逐步加大,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為孩子報各種假日補習班,學生的個人時間越來越少,心理成長受到影響。因此,學生會下意識地排斥與學習有關的東西,對待語文寫作更是如此。提到作文,學生就會出現逃避心理,絞盡腦汁寫出來的內容都是沒有生活實際支撐的內容,華而不實,眼界局限,最終走上學習“死路”,作文寫作無話可說。
二、培養中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教師完善自我,鼓勵、指導學生展開寫作
要想在現如今的時展形勢下優化語文寫作教學質量,語文教師首先要完善自我,積極了解最新的教學資訊,與時俱進;其次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用心表揚學生,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不將學生的寫作思維限制在某一種特定模式,而是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即可。只有這樣,學生基于個人記錄需求才會主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有個性、有自我地進行表達,跳脫寫作束縛,逐步提升自身的實際寫作能力,最終深入語文教師的有序教導。例如,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結束前5分鐘,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一個靈活的記錄作業,以《背影》為例,讓學生觀察人物,自己確定選材、立意。教師則是在隨機檢閱中檢查學生的基礎表達,然后引導學生自閱、互閱。
(二)從多角度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僅是學生的寫作技巧指導者,還是學生的心理教師。因此,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表達欲望進行寫作主題的引導,使用形式不限的教學方式,一直給予學生新鮮啟發,讓學生從自身角度投入寫作中,最終做到開放思路、靈活表達,讓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切實有效地反映在對學生的寫作訓練過程中。例如,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動態化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寫作技巧時有直觀的信息化框架。教師給出一段素材,讓學生進行素材分析,并且提出不同的主題,讓學生運用同一段素材進行闡述,只寫出一段話即可,如“蘇武牧羊”這一學生耳熟能詳的素材,一般都是從氣節、民族信心、忠誠等層面展開分析。除此之外,還包括堅韌、不放棄、樂觀、信仰、恒心、不怕苦、不畏難等多種方面。通過這一訓練,學生可以將這一段素材用在多類型寫作中,有效解決學生在寫作中沒有素材可用的問題。語文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文章為中心,推薦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從閱讀中提取有效信息,摘抄、仿寫等。
(三)語文教師對作文進行及時的評價與總結
在中學時期的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與學生寫作練習后的作文點評環節緊密相關。且這一環節不但包括語文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講評,還尤其要包括學生的自評、互評。只有這樣,學生的小結反思才算有效,學生的寫作思維才可以在持續性、連貫性的教學活動中被合理順延,多層鞏固。例如,語文教師可以不定期地設計一堂作文點評課,在課上先讓學生閱讀教師對自身作文的點評語,然后與同桌互換,閱讀同桌的作文,繼而結合教師的點評反推思考,把同桌作文中的優點、金句等值得學習的地方深刻內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同桌的作文進行再評,將自己的評語寫在語文教師的點評之下,綜合反思。
(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閱歷
作文寫作最能反映真實生活,語文教師通過對學生作文的閱讀批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寫作內容是否具有真實性、針對性。因此,在拓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實際路徑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走近生活,走近真實,讓學生用自己的雙眼細心觀察生活。但這不是要求語文教師批判學生沉迷互聯網,而是通過各種軟路徑引導學生將網絡平臺、網絡工具變為自己搜集寫作素材的平臺,端正寫作態度。例如,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周邊景點,讓學生的直觀感受更真實、自然,然后讓學生記錄拍照,最終從肉眼觀看與照片對比中,啟導學生思考“觀察載體”這一問題,改變學生的基礎思維。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時期的語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是幫助學生開展多學科靈活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生的語言思維合理拓展,寫作訓練逐層優化,學生的綜合表現才算合格。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根據教學現狀,從學生關心的學習問題入手,重視學生的寫作意識啟發,讓學生先感受到寫之樂趣,然后遵從個人的寫作思維引導,觀察生活,細化閱讀,多角度完成寫作素材涉獵,最終積累經驗,創新寫作。
參考文獻:
[1]楊紅,張婧.中學語文新詩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2).
[2]葉黎明.指向核心素養的寫作課程內容重構[J].語文建設,2020(05).
[3]類玉潔.核心素養下中學語文微型寫作教學[J].文學教育,2020(05).
[4]洪庚林.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科教導刊,2020(07).
[5]裴慧瑩.基于讀寫結合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
[6]趙圓圓.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和解決對策[J].才智,2020(19).
作者:史德福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新苑學校
- 上一篇: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的運用
- 下一篇:中學數學思政教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