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探討

時間:2022-07-10 03:44:10

導語: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探討

摘要:在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中,教師需要運用先行組織者策略,關照具體學段學情,采用思維導圖導入、教材資源導入、影音圖像導入、熱點時事導入、多元文化導入和歌謠繞口令導入的應用方式,營造積極的互動氛圍,激起學生課堂參與興趣,建立新舊知識聯系,減輕學習壓力和授課難度,筑牢課程思政陣地,提高高效課堂增量。

關鍵詞:先行組織者策略;初中英語教學;教學設計;課堂導入

一、引言

“先行組織者”指一種在學習任務之前呈現的準備性材料。它先于學習任務本身,是一種結構化、引導性的概念材料?!跋刃薪M織者策略”指的是當學生缺乏相關先導知識背景時,教師利用先行組織者,使學生意識到自身認知結構中存在的初始“固著點”,為舊知和新知搭建起聯結的橋梁,從而引導新知的學習?!罢n堂導入設計”指課堂環節中,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休息轉入課堂學習準備狀態的教學環節設計。它對整節課堂起到鋪墊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導入環節不宜過長,約占三至五分鐘,但這一過程不能缺少。將先行組織者理論與課堂導入有機結合,往往事半功倍,使新知的展現順理成章,并形塑學科育人的課堂情感場。國外最早研究英語課堂導入是在20世紀70年代,Tur-ney&C.Etal提出課堂導入的四點功能:引起注意、激起動機、構建目標、建立聯系。到20世紀90年代,Widdowson強調課堂導入的目的是激起求知欲望。[1]國內對于英語課堂導入設計的研究側重方法論,例如張衛鋒在《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導入》,提出采用問題驅動式、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采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效率。[2]廖田清和康宏提出用復習導入、激情導入、故事導入、文化導入情感導入的方法,有效導入新課。[3]在運用先行組織者策略研究視角的英語教學設計研究中,學者們傾向于研究詞匯專項,如李明遠《例談英語詞匯教學先行組織者策略》,利用圖片型“先行組織者”、群集策略“先行組織者”、問題型“先行組織者”、體驗型“先行組織者”,化解詞匯學習難度[4];研究閱讀專項,如周琴建構“先行組織者”助英語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將閱讀信息逐級歸納[5];抑或是研究聽力專項。詞匯、閱讀、聽力的專項研究都屬于橫向維度研究,而課堂導入則屬于教學設計的縱向維度研究。筆者經過文獻檢索,發現有將先行組織者策略用于初中語文課堂導入設計的研究,而義務教育階段僅有1篇將先行組織者策略用于小學英語課堂導入設計的研究,沒有將先行組織者策略用于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的研究。由此可見,該課題的研究深度廣度不夠,受關注度有待提升。

二、理論溯源

(一)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策略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有意義學習理論基礎上提出“先行組織者策略”。先行組織者橫向可被分為幫助同化的陳述性組織者和比較異同的比較性組織者,縱向可分為上位組織者、下位組織者和并列組織者。當新知為下位觀念時,組織者為上位組織者,教師采用“漸進分化”的先行組織者策略,由概要到細節細化,由一般到特殊演繹;當新知為上位觀念時,組織者為下位組織者,教師采用“逐級歸納”策略,由特殊到一般總結;當新知和組織者是并列關系時,組織者為并列組織者,教師采用“整體協調”策略,橫向整合。這一策略后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二)課堂導入理論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自然發展中一切事物都是從頭開始的,開頭雖然顯得無關緊要,但是具有巨大的潛伏力量。[6]由此可見,在一堂課中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急于傳授知識,而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那么學生就會變得冷漠,容易產生疲勞感,學習狀態懈怠。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發現學習法中提出,教師應給學生創設課堂導入的情境,引導學生產生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力,促進發現學習的生成。

三、基于先行組織者策略的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路徑

將先行組織者策略運用于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意義深遠?!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基于先行組織者策略的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能夠喚醒認知結構中的舊知,通過建立“固著點”,激發學生在“底線思維”上的主動認知和創造,蕩起漣漪,完成新知在認知結構中的意義建構。先行組織者策略在過程中發揮“腳手架”的作用,幫助學生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打造高效課堂。除此之外,成功利用先行組織者策略設計的初中英語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緩解學習焦慮,學生便在擁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基礎上也具有相應情感儲備,助推心懷期冀的學生“能產”個性化知識及情感體驗。教師運用先行組織者策略設計初中英語課堂導入需要注意學生具體學段的學情分析。初中生有自身獨有的思維特點、認知能力水平、生活體驗、家庭背景,甚至是不同的文化和地域背景,教師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量體裁衣,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導入方法。根據2011年頒布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標準較以往突出了學生的發展是基本出發點,強調素質教育的要求。近年來,初中生的思維發展水平越發提升,綜合能力更加全面,視野也隨著時代進步變得更加開闊。那么,教學設計更要貼合時代背景和現實議題,凸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策略,強調“學生中心”的價值取向,關注學生情感和興趣激發。

(一)上位組織者在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的應用

1.思維導圖導入上位組織者指的是概括層次和抽象水平更高的組織材料。教師需要采用“漸進分化”策略將知識細化,引導學生的認識從一般到特殊。具體的方法可以是思維導圖的課堂導入方式,教師通過構建知識的關系網絡,設計支架,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和結構脈絡,發展學生系統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2.教材資源導入教師還可以在教材中挖掘組織者資源。課文的前一部分會編寫并設置一段導入性的材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統攝全文,交代概況,為了給學生一個大致的知識鋪墊和背景創設。然而,課堂教學環節中存在著這一部分內容被忽略的問題。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釋放教材資源的內在張力,利用上位組織者提高教學效率。

(二)下位組織者在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的應用

1.影音圖像導入下位組織者指的是處于較低層次,較為具體的組織材料。當新知是抽象性比較高的知識時,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教師可以采用“逐級歸納”策略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由已知的、具體的深入到待學的、抽象的。那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便是最好的學習材料。教師通過留心收集碎片化的生活片段、情景化的個性體驗,設計圖片、音頻等多媒體教學方式導入課程,多感官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營造親切、和諧、民主的英語語言環境,倡導學生采用參與式、體驗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生動有趣的導入環節中愿意暢所欲言,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添課堂導入的“落地性”。2.熱點時事導入初中生對社會和身邊的人和事具有了一定水平的關注度和敏銳度,教師可以利用熱點時事作為下位組織者導入,幫助學生從部分到整體,從零散到系統,循序漸進地獲得新知。筆者以牛津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Let’splaysports!一文為例,教師可在導入環節與學生交流體育話題,如Kobe’stragedy,TokyoOlympicgames等,提問“DoyouknowaboutKobeBryant?”,“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等問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激起表達英語的興趣,引入本單元Sports的系統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詢問學生對體壇風云人物離世的心理反應,從而引導同情心和同理心;提問學生鍛煉身體的頻次,從而鼓勵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調動學生積極的課堂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多元訴求,彰顯學科教學的人文關懷,體現新時代課程思政的精神要旨。

(三)并列組織者在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的應用

1.多元文化導入并列組織者是指與新知處于同一橫向層級關系的組織材料。通過運用“整體協調”的策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新舊知識的異同,輔助學習。近年來,多元文化發展迅速,新課標更是強調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學生應具備基本的多元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意識,成為開放包容的、適應全球化發展的世界公民。教師可以利用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比較,積極引導建立新舊聯系,不僅幫助學生擴大知識儲備,還可以促進視野的拓寬,求同存異,養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之文化認知境界。多元文化導入的應用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還有助于文化意識的培養。筆者以牛津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Let’scelebrate!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熟知的中國節日,進而學習西方節日,或先討論為大家更熟知的圣誕節,進而走入本單元重點介紹的萬圣節的學習。通過不同節日的習俗比較,學生還可以增強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文化交流意識,豐富多文化、跨文化比較的體驗,增添學生寬容、理解、互助的時代精神,適應國際化、全球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2.歌謠繞口令導入初中生有比小學生有更加豐富的情感表現力,但控制情感的能力又不及高中生,處于情感不穩定的時期。教師可以將具有同樣音節的單詞組合成歌謠或是繞口令,在課堂導入環節加以呈現,將導入形式生動形象化,用并列組織者的整體協調來調動學生積極的感情,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用類比的方法,拓展單詞群的聯想,增加單詞的儲備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綜合運用上位組織者、下位組織者、并列組織者,采用思維導圖導入、教材資源導入、影音圖像導入、熱點時事導入、多元文化導入、歌謠繞口令導入的應用方式,多措并舉,主動創造教育內力場,營造積極的心理互動氛圍,緩解學生的學習焦慮,激起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學生浸潤于循序漸進、自主能動、輕松和諧的英語學科課堂場。課堂導入理論深化步履不停,理論的實踐與應用也需要緊隨其后,與具體教學情境有機結合,探索激發課程思政內力,切實提高課堂高效增量。

參考文獻:

[1]葉晶晶.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初中英語新課導入案例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4:7-8.

[2]張衛鋒.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導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21):102-103.

[3]廖田清,康宏.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7):108-109.

[4]李明遠.例談英語詞匯教學先行組織者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6(9):44-46.

[5]周琴.建構“先行組織者”助英語閱讀教學[J].名師在線,2017(21):37-38.

[6][捷]夸美紐斯,著.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85.

作者:盛嘉偉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