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研究

時間:2022-08-20 09:16:43

導語: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實踐研究———以《世紀英語綜合教程II(第五版)》單元為例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高校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教學現狀為依據,首先介紹高校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關聯,其次進行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實踐分析,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思政教育;綜合英語;實踐研究

綜合英語作為職業能力培養的必修課程,高校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樹立學生職業精神,保證學生能夠掌握英語知識和交流技巧、國際商務領域知識與慣例,繼而培養高素質于高技能英語人才。以每課一詞、主題展示、小組討論以及團隊比賽等多樣化教學活動為主,深層次貫徹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傳統文化進行宣傳和繼承,堅定學生文化自信,營造思政元素的外語“金課”,由此開展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實踐研究的課題,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如何巧妙結合綜合英語課堂以及思政課程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師重點思考的內容,以下是具體的分析和建議。

一、高職院校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關聯

新時期下,各所高職院校要將多門學科活動的開展充當思政教育載體,突破傳統增強學生思想意識,僅僅有政治理論課程單一化的教學思想,通過課程思政凝練課程中,具備的文化基因以及價值內容,探索課程教學中思政教育滲透的全新模式。高職院校英語課程對于職業發展與理想成長教育的科學融合產生特殊影響,一般來說,語言教學和文化存在交叉性,如何借助第二語言,促使母語文化全方面發展,提高英語課堂思政和教育質量是存在較大難度的。英語這門科目要引進外國文化,如果沒有關注母語文化的滲透,中外文化溝通會比較尷尬。并且輸出語言期間涉及思想觀念的介入,怎樣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是英語教師全方位關注的問題。英語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遞英語知識,還要體現自身教學特色,貫徹專業課程中的文化基因,保證文化元素發展為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媒介與載體,潛移默化地把理想以及信仰和英語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實現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

二、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實踐分析

(一)實踐的切入點。高職院校英語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結合會面臨諸多問題,比如一些高職院校與教師沒有關注時政教育的重要性,僅僅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沒有及時對學生思想價值觀進行引導。有的教師尚未以認真研究教學活動,僅僅把思政內容硬套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化也是影響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實踐效果的一個因素。(二)實踐的對策。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要將思政教育滲透在教學目標、內容、評價等三個環節中,實現人文精神、社會責任、職業素養等元素和英語課堂教學的巧妙結合,彰顯英語教學中思政元素的功能。在教學目標制定上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明確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培養目標需求,細心挑選科學的教學內容,組織與優化內部教育因素,還要按照學生成長需求,以及實際的教學條件加以完善。評價是教學最后一個環節,優質的評價手段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英語教學中引進思政文化的教學評價要關注育人目標,給學生貫徹正確的成才觀與價值觀,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學習,體現英語課程與思政實踐的有效性。(三)實踐思路。其一,教學設計理念。高職院校課程結合社會需求與行業技能的發展,明確以學生為中心、質量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立足于培養學生國際貿易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發揮高職院校地區經濟特色,爭取把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為國際商務單證員、翻譯員等,貫徹課程設計理念工作。其二,教學設計思路。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重點從事與國際商務交流與國際貿易工作,課程設計要按照學生具備的職業能力與素養,關聯教學主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具體學習與分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寫作能力得以提升,培養學生文化素養,保證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知識,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妥善處理國際貿易等一系列工作,解決具體問題。在實際的原材料學習中,英語能力訓練,要求學生掌握職場活動場景,了解外貿業務的知識,掌握商務交流技巧。圍繞情境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法,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自身英語應用能力。

三、以《世紀英語綜合教程II(第五版)》單元為例,綜合英語課堂課程思政實踐相關思考

(一)“LifeAttitude”課堂思政實踐?!癓ifeAttitude”是《世紀英語綜合教程II(第五版)》的第二個項目內容,下面對此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結合進行闡述.1.教學目標設計。結合教材內容,包含如下:APositiveMentalAttitudeisImportant;PessimismLeadstoPositiveResults;HowtoCastOffonaVoyagetoaSimpleLife;Resume;Mini-project2。教學目標:了解生活態度相關的英語表達技巧,可以掌握一般難度的英語對話流程,對相關對話加以簡單英語表述;分析英語略讀與精讀的閱讀技巧,借助閱讀活動,了解文本主旨以及關鍵信息,了解一般難度的生活相關文章;掌握中文與英文的句型特征,分析英譯漢的技巧,簡便結合文本加以英譯漢訓練;掌握Resume寫作格式與思路,書寫與此類型相似的英語文章;綜合運用英語知識,參與和生活態度相關的小組探索主題活動;明確珍愛生命與健康第一的內涵,形成樂觀向上與勤勞自律的生活態度,樹立學生健康的行為生活習慣,強化學生自我管理與社會適應能力。2.課程實施。課前,教師布置“每課一詞”任務,讓學生在《中國日報》網站的“每日一詞”欄目查找與生活態度有關的時政新聞的中英雙語熱詞。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完成準備任務。課中,教師讓學生展示“每課一詞”作品,借此引出本課的主題———“LifeAttitude”(生活態度)。然后,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和生活態度相關的英語視頻,組織學生認真傾聽與思考下列問題:這段視頻講述的是什么內容?你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是怎樣的?視頻中提倡怎樣對待生活?即Whatisthisvideoabout?Whatisyourattitudetowardslife?Howtotreatlifeinthevideo?啟迪學生思考,帶領學生走進良好的英語學習場景中。其次安排學生分階段泛讀以及精讀課文,參與對應訓練。在此期間給學生提供小組學習機會,認真對重要文章段落內容進行研讀,開展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學生在閱讀和思考過程中,能夠感知文本中對生活態度的描寫,激發學生思考意識,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對生活進行一定分析和探索;再次教師安排學生對文本的句子進行翻譯,并且對學生翻譯的內容進行適當點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給學生分為小組,給學生提供翻譯時間,接下來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文本的內容進行翻譯與講述,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學生學習效果高,由此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活躍英語課堂教學氣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表述自己對生活的看法,給其他學生講述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怎樣面對生活中的開心與悲傷?怎樣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給學生滲透思政內容,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正確思想觀念。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Resume寫作環節,指導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寫作,表述自己生活的態度與人生成長方向,學生勢必會思考怎樣實現自我價值,感知英語課堂帶給自己的積極力量,提高高職院校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的實踐效果。課后,教師布置學生以“LifeAttitude”為題,寫一篇英文心得體會,讓學生促進知識內化和技能提升,并促使思想得到升華。3.教學評價。高職院校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預期學習成果為本,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模式,安排學生對自我學習情況加以評價??偨Y知識積累過程與知識運用效率,幫助學生及時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針對性糾正與完善,貫徹英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為學生健康成長做好鋪墊。(二)“ProtectingtheEnvironment”課堂思政實踐?!癙ro-tectingtheEnvironment”《世紀英語綜合教程II(第五版)》的第三個項目內容,下面對此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結合進行闡述。1.教學目標設計。結合教材內容,包含:TheAirTodayistooDry;OverpopulationandPollutionMaketheGlobeUnderPressure;TheChernobylNuclearAccident;Mini-project3;In-quiries。通過課堂教學,達到下列教學目標。掌握環境保護相關常見表達,了解略讀與精讀的不同和重要性;積極加入漢譯英活動訓練,圍繞寫作要點書寫相關英語文章。以基礎技能培養組建實踐小組,逐步引導學生形成以綠色為導向的生態發展觀,形成以綠色為基調的生態文明思想,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性質。2.課程實施。課前,教師布置“每課一詞”任務,讓學生準備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時政新聞的中英雙語熱詞。課中,教師讓學生展示“每課一詞”作品,借此引出本課的主題———“ProtectingtheEnvironment”(環境保護)。然后,教師給學生介紹環境保護的對話內容,要求學生可以自主對相關對話內容進行模擬;加深學生對環保的理解。其次是要求學生階段性分析文章,引進小組互動環節強化學生對知識點掌握,通過信息技術提供學習視頻,主要體現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從學生生活出發創設生活場景,引出學習主題:為什么要保護環境?我們如今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為了生活環境的美好建設應該做些什么?再次是安排學生對文章進行具體研究,記錄每一個段落講述的中心內容,給學生強調漢譯英的技巧,幫助學生整理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形成英語知識框架。在時間允許情況下給學生明確Inquiries寫作要點,豐富學生詞匯量。最后是組織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保護環境實踐,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使用英語進行宣傳環境保護重要性的任務。課后,教師布置學生寫一篇項目報告,讓學生促進知識內化和技能提升,并促使思想得到升華。3.課程評價。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對校園周邊的場地進行環境保護,并用英語把環保意識傳遞給社會上的其他人,貫徹環保思想,發揮學生創造美好家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把小組合作的實踐成果統一匯報給教師,教師進行實效性記錄,切合實際的提高思政教學滲透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的本質是挖掘其他課程中含有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課程教學中引進思政內容。對于實際的高校教學工作改革,課程思政核心點是教師充分融合教書育人理念與自我修養,實現以德立身與以德施教的目標。為了更好地貫徹綜合英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教師要找到英語教學和思政元素的關鍵點,巧妙的給學生進行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設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完整教學體系,全面給學生滲透思政觀念,確保大學生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

參考文獻:

[1]周正秀.課程思政體系下的高校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研究———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2-3).

[2]盛暉.淺談課程思政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第四單元為例[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20(11):108-111.

[3]葉慧.地方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實踐方法探究———以《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智庫時代,2019(49):159-160.

[4]尚愛明.小學英語教育“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研究[J].長江叢刊,2019(23).

[5]馮月.新時期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研究[J].中外交流,2018(52):27.

作者:胡潔穎 單位: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