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發展對策分析
時間:2022-07-21 11:24:32
導語: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發展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簡要分析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問卷調查結果,文章指出: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建設應因校制宜,考慮辦學層次、生源等多種因素,以學生為中心,基于需求分析,以產出和應用為導向,在進一步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本功的同時,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學術能力;倡議構建后續課程教學共同體,加強教學團隊及教學資源建設,確保后續課程的可持續性發展,更好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要。
關鍵詞:大學英語;后續課程;需求分析;教學共同體;可持續性發展
一、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下文簡稱《指南》)指出:“高校開設大學英語課程,一方面是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是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要?!苯陙?,在《指南》的指導下,不少高校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改革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在校本特色個性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1]、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案制定[2]、大學英語后續課程設置[3]、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4]、大學英語后續課程“三位一體化”建設[5]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可喜成績,摸索出了較為有效的大學英語改革新路徑,對其他高校進一步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及后續課程設置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然而,由于高校目標定位、生源、辦學條件等不同,一個高校不能照抄照搬其他高校的改革經驗。高校必須探索適合自己的英語后續課程可持續發展對策。這里的“后續課程”既包括為低年級階段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的學生開設的英語類課程,也包含為滿足高年級階段學生個性化需求而開設的其他英語類相關課程。在個人層面,后續課程在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需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國家層面,“外語教育是提升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6]。本文在簡要分析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后續課程發展對策,以期對高校的后續大學英語教學有所啟示。
二、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教學改革還不盡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部分高校的后續課程建設仍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存在課程種類不豐富、課時不足、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不完善等問題?!澳壳?,國內高校開設大學英語后續課程起步較晚,是一個比較嶄新的領域,無論是從其目標、內容、管理、課程設置,還是從教材的選用以及課程評估等諸多方面較傳統的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合理性’?!保?]二是后續課程特色不鮮明。一些普通高校只是開設了常規的后續課程(如高級英語寫作、跨文化交際等),卻沒有或很少開設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語后續課程(如學術英語)。三是學生基本技能的后續培養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低年級階段,一些學生沒有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他們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即便是通過了相關考試,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寫作等產出性技能并不理想。而這些學生基本技能的“精細化”和“應用性”培養在部分高校的后續課程建設中卻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四是外語教師教學發展及個人發展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續課程的拓展與可持續性發展?!拔覈咝M庹Z教師人數眾多,但其專業發展、教學發展、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不盡如人意?!保?]
三、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發展對策
根據《指南》,“大學英語課程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學習英語有助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培養國際意識,提高人文素養,同時為知識創新、潛能發揮和全面發展提供一個基本工具,為迎接全球化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做好準備?!辈煌咝4髮W英語后續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形式及輕重不同,解決路徑也各異,但都應基于社會發展要求、學校目標定位、學生個性化需求等,體現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對普通高校而言,后續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持續提升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能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適時了解學生對后續課程的需求。“我國外語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少以需求分析為導向的外語教育戰略科學規劃,其表象就是全民學英語以及‘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引發的諸多不正?,F象?!保?]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涉及面廣,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且數量較大。他們對后續英語學習究竟有什么需求和建議?如何調整課程設置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基于這些考慮,2019年上半年,筆者利用問卷星,針對所在學校2017級非英語專業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設置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高年級階段,你建議開設哪些后續英語類課程?(開放性問題,建議課程可不止一個。)收回有效問卷共1194份(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一部分已通過四級考試),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另外,統計結果低于1%的情況還有:商務英語0.67%、選修課0.59%、詞匯學習0.42%、趣味英語0.42%、應試0.25%、開闊視野的課程0.25%、科技英語0.17%、簡歷0.17%、國際禮儀與國際教育0.17%、英語發音0.17%。整個統計結果中,口語學習需求排在首位,緊接著是聽力學習需求。顯然,學習者急需提高聽說能力。考研排在第三位,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排在第4位(以“實用”“應用”“實踐”為關鍵詞檢索得出的結果),四級考試課程與培訓及寫作需求并列第五,閱讀和雅思培訓需求并列第六。對交流及外教授課的需求以及了解西方文化的需求、六級培訓、專業英語或與專業相關的學習需求所占比例也較高。另外,還有托福培訓及翻譯、語法學習需求等。進一步分析發現,多數學生想進一步深化英語學習,并且他們“學以致用”的愿望也通過對“應用”“實用”“實踐”等的需求得以反映,但其內在動因和學習需求不一而足。這些需求可歸類如下:(1)基礎需求:對提升基礎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需求,既通用英語學習需求。(2)應試需求:包括四級考試、六級考試、考研及出國英語考試(雅思、托福培訓)需求。(3)發展需求:包括專業英語或專門用途英語學習需求(科技英語、商務英語等)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及文化素養提升需求(如國際禮儀、國際教育、影視、文學鑒賞等)。需要說明的是,沒有填寫或填寫了“無”“沒有建議”“不清楚”等的學生共計164人,占13.74%;不建議開設后續課程者35人(占2.93%),他們主要認為“沒有必要”“自學就可以”“適合自學”“網課效率更高”等。另外,寫“都可以”或“都行”“各種類型的”等占1.00%。與此同時,筆者針對已通過四級考試,第四學期正在選修不同后續課程(如中級英語寫作、中級英語聽說、大學英語六級、考研英語、英語電影欣賞、英語看世界、雅思聽力與口語、雅思閱讀與寫作等)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未來英語學習中您最想進一步增進哪方面的知識或技能?”(多選題)。共有990名學生作答。統計結果顯示,排在前6位的是聽、說、讀、寫、譯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選修雅思聽力與口語和雅思閱讀與寫作的學生(分別為23人、70人)認為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礎上,想學習通用學術英語。這些統計數據從另一方面驗證了前面的問卷調查結果。上述調查結果及分析表明,我們可根據通用英語學習需求、應試需求、發展需求等有針對性地設置后續課程,實施分層分類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二)夯實英語基本功,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在構建個性化后續課程體系過程中,要依照《指南》,借鑒其他高校好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基于校本現實,考慮社會發展需求、學校發展目標定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定位、大學生自身學習需求(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教師隊伍、資源條件等,處理好社會發展需求及學校辦學定位等宏觀要求與學生個體微觀需求之間的關系,解決好固本守正與內涵拓展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構建的課程體系才不會脫離社會現實和辦學目標,不會偏離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達到后續課程的預期教學目標。設置后續課程時,應做到“固本守正”。這里的“本”指的是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的培養。扎實的英語基本功是學習者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發展專業與學術的根基,沒有前者,后者很難得以提升。無論構建什么樣的后續課程體系,都應注意夯實學生的基本功?!笆卣钡囊馑际?以“內容”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進一步圍繞對外“交流”與“溝通”做文章,增進后續大學英語教學的針對性。英語是拿來用的,我們應實施以產出為導向的后續課程教學?!巴庹Z是具有人生擴展功能的語言,能夠開闊眼界,與世界對話?!保?]在進一步夯實通用語言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針對不同領域、不同語境,圍繞交流與溝通做文章,培養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專業學習、職業崗位中用英語有效進行交流的能力。(三)確??沙掷m性發展。早些年開設的英語輔修課程或拓展類課程(既高年級階段開設的英語語言、文化等課程)旨在深化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類似于本文探討的后續課程。受教學理念、師資、教學資源、教學手段等的影響,這些課程的開設零零散散,斷斷續續。目前,面臨英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的巨大變化,如何才能確保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健康可持續性發展?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堅持銜接性原則及融合發展原則后續課程建設過程中,應重點考慮課程設置內在的關聯及學習者英語綜合素質的融合培養等,堅持如下相關原則。第一,銜接性原則。“各高??梢愿鶕嶋H需要,自主確定起始層次,自主選擇教學目標。”后續課程設置應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要與之前的大學英語相關課程有機銜接,并要確保各個后續課程橫向的有機聯系及縱向的科學銜接。第二,融合發展原則。不應割裂“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反,應融兩者為一體,融合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文化素養與跨文化交際能力、職業英語素養及學術英語素養等。也就是說凸顯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同步與綜合培養?!斑M行語言教育,無論是母語的語文教育還是外語教育,其目的、任務有三:一是逐步培養學生具有全面綜合的語言能力;二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并逐步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來鑒賞文學藝術作品;三是讓學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與熏陶,培養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保?]對普通高校而言,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應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化綜合素養及應用能力為目標,做到課程“基礎性”的延伸和“發展性”的有機統一。2.構建后續課程教學共同體《新時代高教40條》第2條中講道:“堅持學生中心,全面發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學得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痹鯓硬拍軐崿F“教得好”和“學得好”?其中一個主要路徑是構建由大學英語骨干教師及學生代表參加的“教”與“學”的共同體。在這一共同體中,相關教師對后續課程建設進行專題研究,指導學生做好后續課程學習規劃,并以學生興趣為引導,逐步提升后續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學生要積極反饋、建言獻策,確保后續課程有效開展。總之,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實施良性互動,才能確保后續課程有吸引力,也才能實現“教得好”和“學得好”雙贏。3.加強特色教學資源建設,拓展學習空間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等眾多在線教學平臺為后續大學英語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線教學資源從英語語音、詞匯、寫作、翻譯到英美概況、跨文化交際、演講、辯論、學術英語等不一而足,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后續課程學習需要。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在線課程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引導或指導學生選擇性學習;另一方面,要加強特色后續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做到“引建并重”。例如,構建校本在線課程體系,結合學生英語學習實際和要求設置語言、跨文化交際、應試培訓、專業英語、職業英語等模塊,拓展大學生英語學習空間,豐富學習內涵,突出針對性和特色。4.推動教師發展,加強后續教學團隊建設理念轉變,教師先行。后續課程對外語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隨著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明確,廣大英語教師知識結構的調整堪比一次再創業”[10]。鑒于此,首先,我們應識變、應變、求變,“對于語言的功用、語言能力、語言教育都需要用世界的眼光來思考”[9]。其次,高度重視教師發展,組建以課程建設為依托的后續課程教學團隊,推進團隊教學理念轉變,加強教學團隊教育技術培訓、教學研究能力提升、教學技能改進等,打造一支高質量教學團隊,為開設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后續課程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5.科學構建后續課程體系“高校要建設新文科,做強大外語,培養‘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保?1]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應以教育學、語言學、心理學等理論為指導,立足校情,從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出發,基于學生的特點、需求和校本特色,充分考慮后續課程的教學理念、目標、內容、方法和手段、標準等,科學構建后續課程體系。后續課程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應凸顯學生英語能力和素質的“精細化”“國際化”與“應用性”培養,體現英語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融合,考慮課程設置的橫向有機聯系與縱向科學銜接,基于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跨文化交際等模塊,構建形式不一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體系。
四、結語
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建設與改革是個復雜的漸進過程,受辦學層次、辦學積淀、生源、師資等多種因素影響。為確保后續課程的可持續性發展,既要立足校情,還要對接社會;既要考慮辦學目標,還要關照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既要關注學生學習興趣,也要加強后續課程學習的規劃與引導;既要固本守正,進一步夯實學生聽說讀寫譯基本功,還要加強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學術能力的培養,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另外,還需要加強特色學習資源和平臺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后續課程體系構建等,更新教學理念,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創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課程學習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幫助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文宇,王海嘯,陳樺.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個性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J].中國外語,2018,(4):18-26.
[2]王海嘯.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案探析———以9所高校為例[J].外語界,2018,(6):36-43.
[3]樸敬愛.大學英語后續課程設置研究———基于ESP需求分析[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37-144.
[4]寧強.2018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外國語文,2018,(2):145-151.
[5]單文波.大學英語后續課程“三位一體化”建設研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2020,(1):92-98.
[6]李宇明.語言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J].外語界,2018,(5):2-10.
[7]王守仁.關于高校外語教師發展的若干思考[J].外語界,2018,(4):13-17.
[8]王銀泉,王薇,張麗冰.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多元化教學模式探析[J].外語教學,2016,(5):42-47.
[9]陸儉明.要重視語言能力的不斷提升———兼說語言教育之創新[J].語言科學,2016,(4):348-351.
[10]向明友.試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外語,2016,(1):4-9.
[11]吳巖.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語[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
作者:陳文凱 王玲玲 單位:鄭州輕工業大學
- 上一篇:英語教學生活化分析
- 下一篇: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