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時間:2022-07-23 10:30:41
導語: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作為大學期間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在踐行課程思政、實施立德樹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的公共英語課程為例,探討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和方向、思政目標設定、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和路徑以及在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模式等問題,旨在為高職外語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可資借鑒的參考路徑。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路徑探索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程,幾乎涵蓋了全校所有專業,具有覆蓋面廣、時間跨度長、參與學生多等特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屬性,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課程。
1圍繞課程核心素養搭建思政框架
立足“工學結合”的高職辦學特色,按照“公民—社會—國家”為內在的邏輯主線,將教材篩選、整合為“文化底蘊”、“職場發展”、“社會參與”、“國際視野”四大模塊,圍繞著課程核心素養搭建了本課程的思政框架,具體內容見下表1。
2教學模式與路徑
2.1確立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單元主題,確定單元的思政目標和思政融入點。對標新課標中關于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標準,確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參照系,建立課程思政目標、模塊思政目標和單元思政目標三個層級的目標。
2.2開發內容
以思政目標為指引,開發思政教學資源。依據研發主題和思政目標,選擇合適的思政融入點,深度發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開發教學內容。依托“學習通”、“中國大學慕課”、“藍墨云”等在線教育平臺與主題相關的音視頻材料供學生課前預習,形成對課程內容的初步了解和認知。以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為依托,尋找符合單元思政主題的語言學習素材,通過問題導入,開展有效的交互式、研討式、探究式的合作教學。
2.3任務驅動
構建一系列層次豐富的任務活動,將英語學習置身于真實且有意義的交流中,實現語言學習與價值塑造的統一。教師精心設計教學任務,確保任務設置融語言功能、思想內容、價值塑造于一體。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例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主題辯論、項目研究等,將學生置于一個個真實的語言場景中。通過一系列相互關聯、循序漸進的任務統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不僅習得了語言知識,提升了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而且在顯性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設計中完成了隱性的思想深度的提升和人格品質的塑造。
2.4總結升華
在每一個任務完成的節點,教師要適當的對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思想認識進行總結和升華,使學生明確每一個任務的目的和方向,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口語表達的邏輯性,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也升華了課程的思政內涵。以“目標→素材→任務→升華”為課程實施主線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自主探究,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3考核方式及反思
公共英語課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形成性考核為主。為增強課程思政建設,設置練習及考試題型時,適當增加主觀題,在考察學生知識習得和能力養成之外,增加了思政考核目標。重點考核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努力程度及進步程度,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綜合考評。同時考察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是否增強了文化自信,是否提升了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從而多維度、多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結果。課程組成員定期開展集體備課、教研和反思,組織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培訓和競賽,積累經驗,不斷改進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4結語
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考核機制仍然不完善,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缺乏一個標準統一、可量化、可實施的考核機制,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水平不能被清楚地量化,學生通過學習后在思想素質上的提升也無法在短期內得到一個具體的可觀測的結果。需要學校在政策機制上進一步完善對教師和學生課程思政水平的長期考核量化機制。今后在完善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水平和素養以及完善課程思政考核模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丁鳳,王蘊峰等.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課程思政———以“交際英語”課程為例[J].中國外語,2021(02):92-95.
2李秀英,寇金南.新時代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明德”與“思辨”———以《新時代明德大學英語綜合教程3》為例[J].中國外語,2021(02):41-45.
3全小燕.融合課程思政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J].對外經貿,2021(03):131-132.
作者:曹姍姍 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班主任在班級建設的作用
- 下一篇:環境工程專業儀器分析課程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