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中學英語教學的滲透策略
時間:2022-06-16 10:14:38
導語:茶文化在中學英語教學的滲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茶文化是我國優質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結晶。同時英語語言作為文化載體,是溝通的橋梁,在英語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西方文化,拓展學生視野。同時,在應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茶文化滲透,讓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加以進一步了解,提升其人文素養,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關鍵詞:文化自信;茶文化;英語教學
本文以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滲透為題,首先分析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滲透茶文化積極作用,之后對現階段中學英語教學滲透茶文化存在問題進行研究,最后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中學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滲透策略。
1中學英語教學滲透茶文化積極作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學生的教育培養不再局限于學科本身,而是利用各個學科之間存在的微妙關系實現學科融合教育,并在教育過程中滲透其他知識內容和文化精神,實現教育工作開展的全面性,促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茶文化對教學工作質量提升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
1.1推動教學改革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茶文化,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我國傳統茶文化加以一定的了解。在以往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講解,課堂氛圍沉悶,很多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茶文化為學生提供其他知識內容的學習,學生對茶文化感興趣,便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老師將英語知識內容和茶文化知識內容交叉講解,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求知的欲望。另外,滲透茶文化知識內容的講解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為學生創造新型的學習模式,打破傳統沉悶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最后,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茶文化是教學理念的積極轉變,教學模式的改善和教學內容豐富的體現。通過該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學改革發展,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1.2提升學生文化自覺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是世界茶文化起源地,對西方茶文化起到重要影響。文化自信背景下,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茶文化能夠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時茶文化的滲透能夠對現階段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彌補,提升學生文化認知程度,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另外,中學英語教學滲透茶文化,能夠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豐富文化元素,讓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加以反思,認識到中西方文化差異,提升學生文化自覺,能夠正確對待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提升學生文化品格。
1.3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我國長久傳承并不是喝茶成為我國人民重要生活內容,而是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文化精神。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為人們獲取知識提供更為便捷的方式,但是其中也包括大量不良信息。中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不成熟,是非明辨能力較差,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很容易產生錯誤的思想。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而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茶文化,為人文素養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充分發掘茶文化思想,積極應用有利元素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觀念,強化學生道德素養,實現英語教學質量提升。
2中學英語教學滲透茶文化存在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認識到,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茶文化能夠促進教育改革進步,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文化自覺,但是因為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滲透受到限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老師教育觀念轉變困難
因為長期受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短時間內讓每一位老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認為茶文化滲透不僅對學生生長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對影響英語課程的正常進行,影響學生成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只是對課本知識內容、相關英語知識進行講解。對茶文化滲透造成嚴重阻滯。
2.2老師茶文化認識不足
茶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需要在飲茶、賞茶、鑒茶的過程中,才能夠對茶文化不斷的了解,但是現階段,我國多數老師對于茶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茶文化存在一定的難度。另外,部分老師對于茶文化存在錯誤的認識和理解,對于茶文化的滲透存在阻滯作用。
2.3課程設計不科學
因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茶文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屬于教學創新,實踐經驗不足以及缺少相應的經驗借鑒,導致老師不知道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對滲透茶文化,對于茶文化內容的滲透存在不科學、不合理情況。存在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合茶文化,但是因為經驗不足,導致茶文化的滲透過于形式化、表面化,實際教學效果不佳。因此,針對存在問題需要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善。
3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滲透策略
3.1轉變教育理念
文化自信背景下,為實現中學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茶文化需要老師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加強老師茶文化教育理念灌輸,從而有效優化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對于茶文化的滲透需要在教學理念中滲透茶文化理念,從而促使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轉變,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內容。因為茶文化存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特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強調兩者差異,在中西方茶文化聯系基礎上,對兩者不同差異進行講解教學。在茶文化英語教學中老師若仍然采用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將對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教學質量,導致茶文化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無法有效滿足文化自信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模式,在不斷地嘗試轉變中找到最為合理、正確的教學理念。同時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需要讓學生掌握課堂主導權,以學生為中心,按照學生實際情況、興趣愛好調整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確保英語知識教學正常進行的同時,加強茶文化內容的講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升教學效果。另外,在茶文化英語教學中,老師作為引導者、教育者,其自身綜合素質對茶文化英語教學質量存在直接的影響?,F階段,最為重要的問題是老師對茶文化內涵了解不深入。因此,學校以及老師需要加強重視,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對茶文化深入了解。例如,學??蓪τ⒄Z老師課程進行統一的調整,在工作日前往茶藝培訓機構專業學習。老師則需要積極通過網絡、期刊等方式學習茶文化,確保茶文化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3.2豐富教學內容
文化自信背景下,對于茶文化英語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豐富多樣,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內容設計,將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造成嚴重的影響。在以往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只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灌輸式的知識傳授導致學生出現厭倦心理。對于茶文化英語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涉及茶文化內涵以及相關故事,應用茶文化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英語學習趣味性、實用性。培養學生文化品質。對于現階段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需要老師發展文化教育。另外,茶文化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對于中方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認知,但是對于西方茶文化了解不足,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需要對中西方茶文化進行融合講解,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播放《傲慢與偏見》影視作品,或者讓學生進行原著閱讀。對影視進行觀看的同時能夠在提供字幕和不提供字幕的基礎上鍛煉學生口語能力和聽力能力,同時讓學生了解西方茶文化。影視作品《傲慢與偏見》中主要面熟的是十八世紀英國茶文化,自1661年起英國便形成下午吃茶習慣。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發生著變化,通過影視作品觀賞能夠讓學生對西方茶文化加以一定的了解,同時激發學生茶文化了解興趣,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3.3開創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將自身設定為課堂主體,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文化自信背景下,為實現茶文化英語教學工作高效、高質開展,老師需要積極開創新型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對西方文化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時,滲透茶文化內容講解。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我國茶文化和西方茶文化有什么差異嗎?試著分析茶文化差異因素為哪些?通過英語方式進行闡述”之后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老師需要走下講臺,了解學生討論情況,并對學生進行指導。討論結束后,以小組競賽方式回答問題。通過問題引導使學生明確知識學習方向,以小組競賽方式能夠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通過英語口語回答問題能夠鍛煉學生英語使用能力,實現英語課堂趣味性、活力性,激發學生茶文化和英語知識學習興趣。
3.4開展活動教學
活動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豐富茶文化英語學習形式。老師需要積極爭取領導支持,在校內看展茶文化主題活動。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茶文化競答、茶文化交流學習活動、茶文化英語征文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有效提升茶文化英語學習質量,促使學生對茶文化進行系統了解,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為實現中學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有效滲透,需要針對存在的限制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善。首先學校領導和老師需要加強重視,對新課改理念、文化自信加以充分了解,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另外,積極開創新型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全新的學習環境。最后,積極開展茶文化活動教學,拓展學習形式,實現學生對茶文化的全面了解,提升其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艷麗.以文化自信為目標的英語口語討論課的設計[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05):96.
[2]齊洪雁,劉亞軍.中英茶文化差異促進英語交流和教學[J].福建茶葉.2018(08):223.
[3]張秀清.民族英語課堂引入茶文化教學之研究[J].福建茶葉.2017(04)::272-273.
作者:閆曉峰 單位:甘肅省臨洮縣衙下集鎮牛家寺學校
- 上一篇:行動研究對中學英語教師的影響
- 下一篇:農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