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經貿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12 11:03:00
導語:國內外經貿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美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無論是規模、總量,還是分布的行業、地區,都取得了飛速發展,所以認清跨國公司對中美經貿關系所產生的影響與作用,對中國無論是積極利用美國跨國公司更好的處理中美經貿關系,還是借鑒美國跨國公司的經驗來實施國際化戰略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美國跨國公司中美經貿關系
一、改革開放以來美國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特征
首先,美國在華跨國公司極力搶占市場,在中國市場中的份額越來越大。在獲取高額利潤的動機的驅使下,美國在華跨國公司制定出各種產業計劃,開拓中國這一新興市場。其次,美國在華投資地區和行業分布很廣,涉及中國絕大多數地區及幾十個銀行、保險等行業。最后,美國跨國公司由于其工作效率較高,經濟效益較好,吸引了中國高素質的各類專業人才,從而有助于跨國公司盡快實現本土化。
二、美國跨國公司對中美經貿關系的雙重影響
1.從經濟層面看,跨國公司在推動和維護中美兩國經貿關系中扮演了引擎的角色
第一,美國在華跨國公司推動了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中國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政府又積極歡迎美商在華投資這些因素極大刺激了美商對話投資的熱情。然而,美國國內反對中美經貿合作的力量很強大,在美國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業、制造業等競爭力較弱的部門,排華情緒更為強烈。為推動議員支持中國入世,波音公司對其代表擔任重要職務的重要協會組織展開積極的游說活動,引導這些商務團體和政府官員在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地位及中國加入WTO問題上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這些活動為政府最終下定決心與中國達成協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國會就是否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問題上,包括波音、麥道、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通用電器、杜邦等在內的美國大型跨國公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院外活動,一些國際企業又不斷地批評政府所奉行的對話遏制政策,要求政府把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問題與人權脫鉤,最終促使對政府改變了對華政策。
第二,美國在華跨國公司也推動了中美高層經濟戰略對話機制的建立,從而有效防止了中美貿易摩擦惡化為兩國間的貿易戰。冷戰結束以后,中美兩國貿易爭端頻頻,引起了美國制造商們的擔憂,不時有組織對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對中國進行各種貿易制裁,正是由于美國在華的跨國公司積極斡旋,才使歷次貿易爭端在兩國戰略對話機制中得以妥善的解決。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在華跨國公司的上述努力,主要是出于其追逐利潤的需要。2.美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迅速擴張,也給中國長遠的經濟安全帶來隱患
第一,跨國公司利用其資本和技術優勢,采取低價競銷、品牌收購及股權控制等手段,排擠國內民族資本,目的是在我國某些關鍵產業逐步占據較大市場主導權。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一旦跨國公司控制了我國的戰略性產業,必將挑戰我們的經濟安全。
第二,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金融體制不完善,應對全球金融分享的能力比較弱。隨著我國試水金融行業的外資準入,美國金融機構以更大的規模進入中國市場。美資銀行除在外幣儲蓄、人民幣存款、國際結算等傳統業務方面和國內銀行展開競爭外,還大力開拓外匯交易、遠期結售匯、利率匯率風險防范等新的業務,并憑借經驗和技術優勢,占有這一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這將使國內銀行未來經營環境更為險惡,大量不良資產更難以消化,系統內風險進一步增加。因此,我國今后面臨的金融安全環境也更為復雜。
第三,美國在華跨國公司社會資本的力量已經不容中國忽視。通用等一些著名企業不惜斥巨資在中國設立研究院等機構,專門研發核心技術,此外它們還資助中國國內一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采取課題招標等形式,對有關重大課題調研,并按照自己的意圖發表調研報告。凡此種種,不僅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不利,反而還將沖擊我國主流社會價值觀。
三、我國應對美國在華跨國公司的發展進行正確的規范、引導和監督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目前應對跨國公司的進入進行規范、引導和監督,這種做法既符合國際慣例,也是中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需要。在具體實踐中,應該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既要繼續引進和利用好外資,又要十分注意保護和發展民族資本,在規定的時間內,禁止、限制或推遲外國資本進入某些行業和產業明確跨國公司的性質和影響;確定投資的優先秩序,明確規定哪些產業、部門禁止跨國公司進入,哪些限制其活動,哪些則是鼓勵的。同時,建立和健全我國包括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內的競爭法體系,,在當前,要堅決防止國有資本以超低價格流入美國跨國公司手中。
第二,在企業主導權問題上,要堅持在那些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重點企業占據多數股份。跨國公司一般在資本、核心技術領域占有相對優勢,而這些恰好是中國當前所缺乏的,因此,中國應該在美國在華跨國公司對華資本流向、技術轉讓方面作出實質性的要求,使跨國公司既可以投資贏利,也能對我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力爭取得共贏的局面。
總之,近年來美國在華跨國公司的迅速擴張,既給我國帶來了雄厚的資本和比較尖端的技術,但也對我國的經濟安全帶來了消極影響。因此,對待國公司我國既要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堅持引進與限制、吸收與創新相結合。
- 上一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見
- 下一篇:縣水利局局長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