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企業的融資困境與提議

時間:2022-04-26 02:58:56

導語:漁業企業的融資困境與提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漁業企業的融資困境與提議

漁業中小企業的行業特性

融資派生于漁業生產需求,漁業中小企業是漁業金融存在和發展的土壤,所以深刻剖析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需要追溯到其行為特征,從漁業中小企業產業層面把握漁業中小企業融資的內在要求。漁業中小企業的行業特性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所提供的產品服務于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漁業經濟為保障我國食物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占我國農業人口2%的漁民為中國提供了1/3的動物蛋白質,而且有關國際組織預測全球年人均消費量將從目前約16公斤增加到2030年的19~20公斤(楊子江,2005)。因此漁業食品不僅在當前的居民食品籃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將在未來國民的食物供給中具有更大的比重。漁業產品在增加了食物供給的同時,還大大改善了人們的食物營養結構(楊子江,2008)。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需求也從較低層次的“吃飽”轉向較高層次的“吃好”,作為提供優質蛋白的魚類食品契合了食物消費升級換代的要求??梢?,漁業對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既從數量上充分供給,也從質量上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食物消費需要。(二)所在行業的弱勢特征愈加明顯漁業是帶有公共品屬性的基礎產業,同時其弱勢特征越來越明顯。盡管隨著科進步,漁業逐步走出了靠天吃飯的境地,捕撈裝備越來越先進,養殖業的發展使得“耕海牧漁”成為現實,然而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較大是漁業生產的軟肋。隨著國民經濟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漁業的要素投入產出率與工業、第三產業的要素投入產出率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從事漁業的相對收益在下降。如果僅僅依靠市場的自發調節,人力、物力、財力等很快會退出漁業,漁產品的供需缺口會不斷擴大,這不利于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因此政府對漁業的干預和支持力度應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增大。例如,美國、加拿大為漁業資源開發、技術研發、漁船建造、遠洋漁業、漁業保險提供了大量貸款、補貼和支持(楊林等,2005)。我國近年來也逐漸加大了漁業補貼的力度,其中燃油補貼的實施減輕了捕撈漁業生產的負擔,支持了漁業產品供給增加和漁民收入提高。(三)漁業中小企業成長于傳統和現代之間現代漁業的發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漁村和海岸,產品銷售和原料來源不斷地擴大地域空間,產業鏈的延伸早已從村落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洗腳上岸”的漁業企業逐步融入了城鎮和大中城市,城市生活規則也滲入了漁業企業的機體內部,等價交換、重合同守信用市場原則的滲透,使追求利潤成為企業運營的內在動力和發展目標。然而,漁業中小企業畢竟還有一只腳留在傳統的漁村和漁民社會內部,一定意義上說這才是它們的根系,意味著血緣、地緣、宗族已經深刻影響著漁業中小企業的經營,熟人社會的特征使得他們非??粗赜H情鄉誼、道義責任。因此傳統社會規則和現代市場契約共同作用于漁民的經濟社會生活。橫跨傳統與現代的城鄉二元環境和文化,不僅影響著漁業企業的生產發展,而且必然影響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特性和規律。

政策建議

盡管近年來圍繞破解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對比現實發展需求來看,許多舉措亟需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一)培養和健全信用體系,減少交易成本通過政府出面組織建立獨立的企業信用數據庫,以政府的良好信用帶動企業信用水平的提高。另外,可以在融資機構之間建立行業協會,促進信息共享,讓守信用的企業能夠獲得良好的金融服務,而且條件比較優惠;而對信用狀況不好的企業要提高融資條件,使不守信用的企業從市場上融資成本相應提高,從而約束企業自覺守信。(二)政府適度干預,促進融資便利化漁業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明顯的外部性,單靠市場自身的自發調節往往會造成市場失靈,因此適度的財政扶持完全必要。資金支持不僅體現為對中小企業的直接補貼和稅收減免,而且在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都有必要積極介入,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在于擔保難,因此,政府要積極扶持,通過財政資金的投入,激勵擔保公司為漁業企業進行貸款擔保,帶動民間擔保機構和互助合作擔保組織發展,還可以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同時降低企業融資擔保的成本,促進擔保行業和漁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增加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財政投入,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擔保行業,擴大融資擔保規模(李銘,2009)。同時政府要放寬對經濟的不必要管制,鼓勵市場創新和成長,增加融資市場發展的內生動力。鼓勵民間力量通過市場實踐和反復探索,不斷創造新的融資形式和擔保機制。(三)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擔保機制的運行擔保和尋求擔保是企業重要的民事行為,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完善的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使得企業依法開展經濟交易,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的融資擔保走上依法開展的軌道。漁業企業融資擔保的發展過程是市場自發成長的過程,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尤其是漁業中小企業處于傳統社會組織與現代社會組織之間,內部市場和外部市場并存,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規章制度,有利于保護合理的擔保形態和經濟關系,促進漁業融資擔保組織數量的增加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四)完善配套政策,促進擔保機構成長擔保機構的建立不僅需要在規章制度、資金投入方面需要給與一定的扶持和優惠政策,而且在工商登記、項目啟動、債權化解等方面都要積極完善和配套。工商登記方面,盡量減免相關的手續費,縮短登記審批和備案注冊的時限,真正讓政府支持擔保事業發展的初衷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和落實。創新擔保方式,譬如批準較為緊密的互助合作擔保組織成為法人,可以更好地發揮融資擔保的作用。項目啟動期間,相關政府部門要在符合產業政策的背景下,建立綠色通道制度,便利擔保公司成長,減少發展初期不必要的支出。債權化解方面,政府要出臺優惠和鼓勵措施,幫助擔保公司追討債務,減少稅費支出,以扶持擔保公司的發展。(五)探索抵押、擔保新途徑,拓寬漁業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當前漁業企業貸款的一個難點就是缺乏有效抵押物,而漁業企業最大的財產是海域灘涂使用權和漁船。但在當前的制度設計中,海域灘涂屬于國家和集體所有,盡管利用海域使用權進行抵押貸款有一些積極探索,但還面臨著不少障礙。漁船抵押貸款也面臨著現實約束,漁船的財富效應沒有充分顯現。應從政策和法律方面放松限制,進一步發展海域使用權和漁船轉讓市場。擴大抵押品范圍,探索漁業貸款抵押、擔保新機制,使漁業企業有更多機會獲得貸款。

本文作者:鄭世忠孫建富工作單位:大連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