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證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1-22 08:57:10
導語:本科高校證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臺灣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現狀與特征
20世紀70年代,臺灣應用型教育開始起步,這階段由于臺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經濟政策,大量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經濟產業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對應用型技術人才有大量的需求。這個階段,臺灣的應用型教育以??茖哟螢橹鳌?0世紀80年代,臺灣高等教育歷經了一次重大改革,對教育層次比例、專業比例、目標方向進行了重大調整,應用型高等教育開始重視高職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到了20世紀90年代,大量高職院校改制為科技大學,也意味著臺灣的應用型高等教育提升到了本科層次。截至2016年,臺灣有高校158所(公立校51所,私立校107所),臺灣高校分為一般、技職、師范三種類型,其中一般類高校65所,師范類高校6所,技職類高校87所(含???3所、技術學院11所、科技大學54所,其他類9所)。臺灣的應用型高校占了55%左右,應用型高校中,科技大學占60%以上。臺灣應用型高等教育到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培養模式,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1.1面向業界,課程設計以實務為導向。臺灣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課程設計上非常注重企業界的需求,緊密聯系業界,按業界的需要設計教學內容,注重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培養過程中以就業崗位工作內容和技能需求為導向。注重實務操作的培養,這讓學生們在畢業后,能很快適應業界工作崗位,滿足業界對人才的需求。1.2校企融合,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臺灣應用型本科高校往往會與業界建立比較緊密的聯系,通過在校內建立實驗室,教授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在校外建立實踐基地,學生直接參與到實際生產中,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例如,臺灣朝陽科技大學是臺灣地區第一所私立大學,主要以商科為主,在校生17000人左右,其定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非常注重校內實驗基地的建設,設有特色專業情景實驗室,校內的學習實驗環節基本完成后,通過和業界合作,在校外建立實踐基地,輸送學生前往實踐基地進行一段時期的實務學習和鍛煉。通過校企融合,做到學生走出去、業師引進來,大量引進業界經驗豐富、技能水平高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學生授課。這樣,既降低了企業引進畢業生帶來的崗位操作風險,也使培養的學生更契合業界需求。1.3關聯證照制度,力求課證融合。臺灣的證照制度對學生畢業參加工作以及薪酬都有很大影響。臺灣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定位清晰,學生需要考取的職業證書明確,高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和職業證書高度關聯。臺灣科技大學畢業生一般都會考取相關專業的職業證書,證書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都有長遠影響。我國臺灣地區的證書制度和大陸的職業資格證書最大的區別在于,滿足一定條件后,學生可領取相對應的學歷證書。如臺灣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就是該項政策的積極響應者,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臺灣應用型高校在證券類人才培養上非常重視市場導向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是在課程設計上非常關注業界需求。例如臺灣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在證券類課程體系的設計上,組建了專門的委員會前往證券行業實地調研,按證券行業的需要構建課程體系,根據證券崗位分解課程需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并融合到證券類課程的教學中。二是在證券類課程的授課上,臺灣應用型高校都非常注重學生的情景體驗。建立專門的證券模擬實驗室,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動手操作能力。三是教師在講授證券類課程的過程中,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法、模擬現場、實盤演練等教學方法,鍛煉學生運用相關知識獨立思考、分析、決策的能力。在證券類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和業界主動聯絡,除了校內實踐基地的模擬操作,還會帶學生前往證券行業觀摩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對證券業產生直觀的認識。
3啟示
證券類課程理論內容較多,實踐操作較強。中國大陸高校證券類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學習臺灣高校的相關做法,力求培養出受證券業界歡迎的應用型人才。3.1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證券類課程內容包括我國證券市場運行體系、多種有價證券以及證券市場法律法規等知識。證券類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證券市場與經濟環境密不可分,要學好證券類課程,必須對我國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方針有敏銳的洞察力,教師在講授證券類課程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經濟環境以及市場信息的洞察力。鼓勵學生多接觸財經類信息,如股評節目、財經網站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刹捎庙椖糠?、案例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采用項目法將證券課程要達到的目標及完成的任務按項目進行分解,按分解后的證券課程項目對學生進行培養,做到有的放矢,并以模塊化的方式傳授學生相關證券知識和培養學生相應能力。采用案例法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引入證券市場的經典案例,案例和模塊化知識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能夠促進學生掌握證券知識,強化印象,并運用證券知識分析實際情況,總結證券行業經驗。3.2引入實踐,深化校企合作。證券類課程涉及對股票、債券、基金、期貨、期權等有價證券的學習,學生們對這些證券進行學習后有了理性認識,往往對參與到實踐交易也很有興趣。在校內,我們可以通過構建模擬交易平臺來滿足學生們對交易實踐的需求。國內已有同花順、大智慧等多家證券資訊網站提供模擬交易服務,通過申請專屬模擬交易頁面,可以使一個班或者一個專業的學生在同一個頁面、同一數據庫內進行模擬交易并進行排名。針對期貨、期權、基金等不同的交易品種,也可以選取專用的交易軟件進行講解學習,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強化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校外,尋找有合作意向的證券類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由企業提供部分實踐崗位供學生實踐鍛煉,并由企業導師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3.3課證融合,教考相互關聯。現在,很多學生畢業后都會面臨就業壓力,為了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許多學生都希望在校期間能夠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書。學生對考取證書的迫切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表現。為了滿足學生們考證的需求和愿望,一般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支持:在選擇教材的時候,盡可能選擇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教材,證券從業資格教材內容規范完整,便于學生學習;在授課時,對書本的重點內容可以結合歷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題進行講解,便于學生備考。這樣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考證培訓。
4結論
我國臺灣地區的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至今已有幾十年歷史,其中不乏成功經驗。目前,大陸許多高校都面臨向應用型本科轉變,這其實是培養人才模式的轉變,落到實處就是教學方式轉變,特別是證券類相關專業的學生培養更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方式也應進行相應的調整。證券類課程涵蓋的理論知識較多,以往教師多采用講授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易出現積極性不高,甚至厭學的情況。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難以滿足現代教學需求,通過借鑒臺灣的經驗,我們可以在課程內容、授課方式、實踐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進,授課過程中可適當引入互動環節和實踐環節,并采取模塊化的考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受業界歡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柏晶.臺灣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特點及啟示[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12):114-116.
[2]潘懋元.什么是應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3]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運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索,2007(2):57-60.
[4]潘懋元,周群英.從高校分類的視角看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9(3):4-7.
[5]洪林,王愛軍.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9):5-8,56.
[6]史秋衡,王愛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08(21):34-37.
作者:張智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財會系
- 上一篇:淺談證券期貨市場的認定
- 下一篇:證券程序化交易民商法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