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論文

時間:2022-10-08 10:54:24

導語: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論文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情境是一種情感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情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較大的影響。首先,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借助多媒體的文字、圖片、視頻功能來創設情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較好的作用。以八年級上冊《自尊與自負、虛榮》教學為例,教學之初,教師先通過Flash展示:一個猴子在凸鏡前看到自己變大了就得意洋洋,而在凹鏡前的動物看到自己變得如此渺小,便垂頭喪氣。再播放《十面埋伏》琵琶曲,圖文兼備地簡單描述項羽垓下被圍,四面楚歌的故事,緊接著提出問題,猴子的得意洋洋和其他動物的垂頭喪氣說明了什么?從故事中了解到項羽失敗的一大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自卑和自負兩個關鍵詞,再進入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應用多媒體來導入不僅更直觀,通過動態顯示,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但需要注意,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只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一種手段,展示的內容只是為了引出學習的主題,而不能讓多媒體喧賓奪主。如果教師和學生受制于媒體的束縛,為了單純的看而看、聽而聽,而不是看后思、聽后思,這樣,多媒體的作用就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其次,通過情境活動來導入新課也是較為有效的激趣方法。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思想活躍,個性開始凸顯,具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教學中,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通過簡單的活動組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入到課題探究中。以八年級上冊《關愛社會》教學為例,該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公益活動。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到這一主題探究中,教學前,教師讓不同的小組充當社區的不同服務部門(如醫院、社區服務站等)。教學中讓一個學生趁剛上課時從外面走進教室,很著急地告訴同學們某地的某同學生了重病,然后將這一難題交給不同的“部門”來思考解決辦法,從而進入到對社會公益活動的討論中。很快,學生就突破了難點。由此也不難看出活動導入的積極意義。

二、討論導入,抓住核心

事物的答案永遠不止一個。在政治課堂學習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種問題的解決方法,相反是要讓學生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問題,從而找到不同的解決辦法。討論導入正是基于政治學習中的矛盾、社會熱點問題來引導學生在其中運用知識,從而促進學生技能的提高。首先,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引入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在面對熱點問題時產生認知上的矛盾,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突出核心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抓住重點學習。以九年級《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學為例,本課時的重點是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先讓學生打開書本閱讀,而是以媒體來展示以下材料。來自新聞會客廳的報道“:今天的中國讓世界刮目相看,奧運會金牌榜名列第二,神舟八號、九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經濟高速發展,GDP上升至世界第二,2012年,中國經濟排名超過日本和德國,排在世界第二位,僅屈居于美國。中國的發展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譜寫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國而精彩?!弊陔娨暀C前的小王聽到這樣激動人心的報道非常興奮,不禁驚嘆:“太棒了,我國就要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了?!背跞龑W生對于什么是發達國家,什么是發展中國家只有感性認知,而沒有理論上的認知,于是,問題出現了:到底我國是不是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我國的國情是什么?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利用這些問題來引導學生討論,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問題,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去閱讀和討論交流,自主性更強,也能更好地抓住問題的本質。其次,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利用矛盾沖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解決矛盾中進入學習狀態。以九年級《走艱苦奮斗之路》教學為例,教學中教師直接提出矛盾的論題:今天,中國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們還需要艱苦奮斗精神嗎?然后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討論中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總結出:艱苦奮斗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是實現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徑和保證(并補充關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圖片資料)。我們要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也需要艱苦奮斗。如此,一堂課在討論中輕松結束,正所謂導得好才能學得好。

三、問題導入,引導探究

問題是師生互動過程中最常見也是較為有效的一種溝通方式,通過師生的問答,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更好的集中,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進而促進教學有序、有效地進行。在利用問題來導入的過程中,問題是核心,學生是主體,發現并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是基本流程。首先,就發現和提出問題而言,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為交流討論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和諧的課堂氣氛是關鍵,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而不應因怕錯誤或會遭遇批評而選擇沉默。在學生極力思考而不能提出問題時,教師可稍加點撥。如上述案例中小猴子照鏡子和項羽垓下被圍情境中,學生就不一定能圍繞自卑和自負來提出問題,此時教師就可進行引導。其次,就提問而言,教師還要注重讓問題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應該說,學習過程是系統的,尤其是在學習同一單元或同一主題的不同課時中,通過問題來導入更應該注意銜接好前后知識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導入中能復習舊知識,思考新問題。以九年級《世界舞臺上的中國》的教學為例,本課時是在學習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要了解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此,教學中教師可先給出我國進出口的一些相關數據,然后再給出我國在經濟、人才、技術等方面和發達國家的對比數據,提出問題:1.在經濟全球化中,我國起到了哪些作用?2.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又將面臨哪些挑戰?這兩個問題將上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引出學習目標,再引導探究,學生的思路明確了,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從上述論述和案例中不難發現,各種方法在政治課教學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使用的。在導入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首先,無論采用哪種方式來導入,在時間上不宜過長,一般以3~5分鐘為宜,否則,導入時間太長容易讓學生形成疲勞感。其次,導入一定要具有趣味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再次,導入要注重材料和引入語等的準確性,要突出學習目標和學習難點,讓學生在導入中能明確學習目的,有效地進行探究。最后,要注重把握導入的實質,即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求知欲,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在應用手段上要靈活多變。總之,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學習目標,通過多種方法來導入新課,讓學生在飽含激情的狀態下自主探究、構建知識、培養技能,這樣的政治課堂教學才是實效的課堂,才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

本文作者:劉江秀工作單位:廣東湛江市官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