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學創新思維
時間:2022-04-26 06:18:16
導語:初中政治教學創新思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睗夂竦膶W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求知探索的動力,是發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前提,興趣像一塊磁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驅使學生自覺的去探索和發現。政治教學的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因此,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要設計新穎的教學形式和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初一第一節政治課前,我給全班同學每人做了一張小名片,在名片上寫上學生的名字,上課時,我把所有名片打亂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由第一排學生開始,打開名片,喊出名片上的名字,喊到誰,由誰來給大家做自我介紹,這個小開場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大家都在心底里紛紛猜測自己的名字會在誰的口中喊出來,在同學們的興趣高昂中我成功的結束了第一課,并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在教學中多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和理解,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處在一種愉悅的氣氛下,能積極的調動活躍思維,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有助于加強理解教材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2.引用熱點事實材料,培養創新思維
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是培養創造性的想象力、創新的思維能力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培養學生觀察身邊事、正確分析社會現實、理性對待社會問題入手,結合教學目的內容,引入如新聞報道、時事分析、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分析等材料,聯系社會熱點,教會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和材料間的聯系,通過分析讓學生主動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創新思維模式。在引用材料設計問題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引用的材料內容既不能太淺顯,太過淺顯無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不能太有難度,引用太難的材料,超出了學生能理解的范圍,學生就無從想象和創造。同時,設計的問題應兼顧大多數學生的接受層面,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分析和思考。例如,在教授初中一年級政治“性格的形成”這一課程時,我首先設計了一串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我向全班提問:“世界上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嗎?試想想你們見過兩片相同的葉子嗎?如果有兩片同一棵樹上生長的葉子,生長環境完全相同,這兩片葉子會長得完全相同嗎?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边@一連串的問題將全體同學的學習主動性都調動起來、積極思考展開討論分析問題。討論過后,接著由上一串問題引申出下一串的問題“世界上會不會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每人的性格為什么會有不同呢?不同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請大家說說,如何培養良好的性格”。對于不同性格的形成,學生有的說因為成長環境不同,有的說因為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有的說因為生活經歷不同,學生們充分發揮了發散性思維,從不同角度作出回答,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帶動了學生學習探討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材料的引用、問題的設計、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模式,可見引用材料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求異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從反向思維的角度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逆向思考,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從正向和逆向多個角度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鼓勵并歡迎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哪怕是與老師的意見相反的意見也不要抹殺,并適時加以引導。例如,講“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這一課時,這一課的難點是從理論上弄清受教育不僅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從而讓學生能夠增強受教育的義務感,增強接受義務教育的自覺性,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新人。我先準備了一則我國義務教育體制下輟學率卻一直居高不下的現實材料,讓學生們分組討論輟學率高的原因,同時思考采取什么措施來控制輟學。學生首先分析輟學率高的原因,有的同學說是因為貧困落后地區的孩子沒錢接受教育,有的同學說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有的同學說孩子自身原因追求安樂的自由,不愿意接受學校的管束等等。指對這些原因,學生們還提出一些解決辦法,學生們建議一方面要廣泛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另一方面對輟學學生的家長進行批評教育。在肯定學生們思想觀點的同時,我又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假設輟學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該怎么辦。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同學想到了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有的同學想到應取締社會上用不正當手段吸引青少年的電子游戲廳、舞廳、錄像廳、網吧等。通過正反面的假設情景,學生的討論和發言,結合老師的講解,讓學生充分深刻的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這一課的內容。
4.結束語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政治課教師,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現適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方法和途徑,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給課堂教學輸入新鮮血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的理論、觀點對不斷變化的社會諸多方面的現實問題進行綜合分析,開發學生創造性,以創新的思維視角解決問題。
作者:張麗華工作單位:吉林省永吉縣第三十中學
- 上一篇:初中政治信息技術應用
- 下一篇:政治教學三個突破實現路徑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