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學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策略
時間:2022-07-22 09:14:41
導語:初中政治教學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園欺凌事件、未成年人犯罪現象在網絡上已經屢見不鮮,甚至越來越常態化,這是十分可怕的現象。筆者認為,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因此,筆者將從初中政治教學入手,探討增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策略。
人的性格是逐步發展形成的,且在不同的階段有不用的特點,而就中學階段而言,人的性格特點就是沖動。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學生的沖動是充滿正能量的,那么不用擔心,反之,則可能危害社會。就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還小,閱歷是有限的,因此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亦是有限的,這導致他們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并不能真正的做出正確的決定。因此,根除以上種種不良因素迫在眉睫。年齡等客觀因素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可以從主觀方面下手,比如,增強學生法律意識。通過學習法律,讓中學生知道什么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p>
一、初中政治教學中提升學生法律意識的必要性和意義
(一)思想政治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
學生所處的環境相對比較單純,大多數學生的心靈都比較純潔,心中更是充滿了正能量,但是害群之馬在哪里都不會“缺席”,比如,那些在學校欺凌其他同學的學生,即校園欺凌者。校園欺凌事件在很多學校都已經發生過,但被欺凌者主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卻很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很多學生自身比較膽小,他們不敢反抗;另一方面,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即便是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他們也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去維護。但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若不加以遏制,終將會導致被欺凌學生的心靈受到重創。所以,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這門課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的給學生傳輸法律知識,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思想政治課有利于學生了解法律“底線”,降低犯罪率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人成長過程中最易沖動的年紀,這個年紀的人思想不成熟,容易意氣用事,且不計后果。而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合法的時候,很多人已經觸碰了法律的底線,為時晚矣!比如,有的學生為了上網,盜竊、勒索其他同學,再比如,有些同學為了講兄弟義氣,大打出手……不管是上述何種行為,最終都將逃不掉法律的制裁。綜上分析,這部分中學生之所以誤入歧途,除了易沖動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懂法。因此,中學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多滲透法律知識,讓學生知法、懂法,遇事時知道法律在前,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
二、現階段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很少涉及法律知識
就筆者了解,目前我國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更多的是一門政治道德教育課,涉及法律的部分少之又少。細思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材以道德為主,大多數教師的授課又都是根據教學大綱展開;第二,很多教師的授課目的只是為了考試,很少將思想政治這門課程和現如今的社會現實情況、中學生的性格、年齡等實際相結合。綜上所述,中學生的犯罪率之所以上升,還是因為他們能了解到的法律知識太少,大部分中學生不懂法,行事才會無所顧忌。
(二)初中政治教學脫離現實
很多教師認為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所以他們在授課時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遞。其實不然,雖然這個階段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階段,但理論聯系實際,方是上上之策。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述理論,就會讓課堂失去活性,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如人意。并且,一味的理論教學,并不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身邊發生的事結合起來,達不到政治課的教學目的。
(三)初中政治教師法律知識匱乏
教師法律知識匱乏在我國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這與現在的教學體系有著很大的關系。大學階段的科系越來越細化,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大多對法律專業知識了解的很少,即便是有好學者,也多是“泛學”。而中學階段的政治教師隊伍又不全是專業的法律專業人才,故初中政治教師若沒有教材輔助,本身能為學生傳授的法律知識是很少的。
(四)初中政治教師教學觀念所限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引用到教師們的思想觀念方面也是恰當的。比如,現階段的初中政治教師中雖然不乏一些重視法律知識傳遞的人,但相對于整個教師隊伍而言,屈指可數。初中政治教師隊伍中,更多的人只是單純的為了傳遞理論知識,應對考試,而不重視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法律知識的運用。
三、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一)增加法律知識
我們對于現階段我國政治教材的編纂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重道德,輕法律。面對越來越多的校園欺凌、中學生犯罪事件,我國的政治課本應當以適應社會發展、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學生發展之所需為前提,增加法律方面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有本可學、教師有本可依。
(二)教師改變教學方式
為了莘莘學子的長遠發展,所有中學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教師都應該肩負重任,以一己之所能,彌補教材之不足。現在是一個信息大爆炸時代,教師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多。所以,各位政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尋找一些案例,將其中所蘊含的法律知識傳遞給學生,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相對于單一的方式,對教學效果所起作用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三)豐富政治教師的法律知識基礎
初中政治課堂是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所以教師自身一定要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從而才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各種法律知識傳遞給自己的學生。在此之前,教師要深入學習各種法律知識,尤其是學生中學階段應該了解、學習、掌握的各種法律知識,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只有深入了解了法律的基本精神、原則和制度,教師才能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要做到這些,教師就要不怕苦、不怕累,無論工作有多忙,都要苦下功夫,學習法律知識,熟記一些必須的法律條文。只有不斷地學習法律知識,才能樹立牢固的法律觀念,才能保證自己和學生的合法權益不被侵犯。比如,在遇到校園欺凌事件時,教師就可以根據相關的法律條款進行調節和處理,讓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受到真正的教育,讓他們明白法律是神圣的,任何人都是受法律保護的,任何人也不能侵犯法律,若有侵犯,法律必究!以上種種亦是教師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緊迫需求,教師始終要知道,只有自己學法、懂法、遵法、守法、用法,所教授的學生才能掌握各種基本的法律知識,才能最終成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好公民。
(四)以課本為基礎
目前的政治課本雖然是以道德內容為主,但其中仍然有一部分內容是關于法律的,比如,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中的第九單元和第十單元,就是有關于法律的。在這部分內容中,就涉及《勞動法》《憲法》《選舉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但這類法律的涵蓋范圍十分廣,中學生的學習時間、理解能力都決定了教師只能有選擇性的從中挑選一些貼近中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在講解時,最好是結合相關案例進行說明。比如,說到《義務教育法》,教師可以從網上找一些相關的圖片和故事,讓學生清楚:在我國,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必須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同時,若有人沒能接受義務教育,亦可找相關部門進行維權。再比如《選舉法》,教師要讓學生知道,選舉權是每個年滿十八周歲的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類似的法律知識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將這些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的基礎法律知識慢慢的滲透給學生。
(五)用實際案例滲透法律知識
法律理論知識是枯燥的,單純的講解法律知識,并不能使學生很好的接收并為己所用,為了提高法律知識的傳播效率,教師可以從小案例入手,通過分析案例中的法律知識,加深學生的法律意識。比如,在學習《法律保障生活》相關內容時,教材中就用實際案例給學生介紹了部分法律。比如,其中講到七年級學生小云的父親買了一輛大巴車,準備開展客運事業,并要求小云輟學,節省開支,幫忙售票,但小云始終不同意。后來小云的父親強制要求小云輟學,小云被迫輟學。學校得知此事后,和社區、鎮政府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做小云父親的思想工作……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探討小云父親、小云、學校老師、鎮政府領導等人應該怎么做?他們的法律依據是什么?當然,如果之前的基礎比較好,學生也可一眼看出問題———小云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依據是《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通過這種切身的實際案例,學生對于相關的法律知識認識更為深刻,記憶更加清晰,教師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六)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現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可以說每時每刻都有新變化,而初中政治教材卻是幾年更新一次,所以其中的知識點難免會有些不符合時代所需。這時候,政治教師就要適當的做一些延伸,從而豐富教材內容,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例如,前幾年人人皆知的“遛狗事件”,學生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就會懂得尊重他人權利的重要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初中生,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而學校就是他們的主戰場,戰場上有一句話叫做“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睂τ诔踔姓握n堂而言,學生就是“兵”,教師就是“將”,學生的法律知識是否豐富,法律意識是否淡薄,初中政治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學的政治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讓自己的學生成為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參考文獻:
[1]吳榮茜.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12):6.
[2]薛曉棠.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9(20):11.
[3]黃靈.初中政治教學對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策略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2018(14):175.
作者:謝東亞
- 上一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路徑
- 下一篇:創建體育國際名城現狀與策略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