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思考

時間:2022-05-01 04:00:08

導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思考

一、生活化教學的理念

生活化教學,實際上是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情境等方面入手,以生活資源為載體,以生活化教學為形式,通過生活情境,使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對理論進行深刻認識和學習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學會知識遷移,將所學知識積極地運用到生活當中。實際上,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標對高中政治的新要求,也是凸顯政治課獨特教學生態的必要步驟。

二、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以生活為源頭開發教學資源。教學資源的開發是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保證。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的內容以生活為源泉,無論是課本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案例的選擇都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為主。實際上,生活中關于政治生活的案例遠不止課本所呈現的冰山一角。作為政治教師,要有整合生活中的教學資源的意識;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對時事熱點、社會熱點等進行整合和篩選,甄選出適合本節課的內容;將傳達積極影響的信息和資料作為本節課的教學案例。例如,必修一中的《神奇的貨幣》主要是從學生熟悉的貨幣、商品入手,讓學生初步地接觸和認識貨幣的發展史及其功能、本質等內容。本章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在開發本章的教學資源時,要從貨幣、商品交易過程等容易理解的地方入手。再如,《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課,需要讓學生明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教師可以每年一次的全國“兩會”為切入口,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的會議議程以及參會情況出發,讓學生了解“兩會”的整個過程以及其中各參會代表所發揮的作用。

2.以生活為背景營造教學情境。政治生活以社會為載體,時刻發生于我們的周圍,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無論是政黨活動還是政府行為,或是社會大眾的輿論影響,都時刻左右著每一位公民的思想和行為。將政治教學還原到生活當中,以生活環境營造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到政治生活的真實性?!都訌娝枷氲赖陆ㄔO》是《文化生活》第十課的內容。這節課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核心、原則為主體,通過理論闡述和實踐感知以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并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事物,學會鑒別社會現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道德建設是較為抽象的內容,但卻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元素,也是社會正常運轉所必不可少的內容。如果只是單純的思想道德說教,那么政治課只會變得枯燥無味,效率低下。但如果將課例帶到生活當中,通過播放視頻、扮演角色話劇等營造情境,就會讓抽象的思想道德原則變得更為生動和可接受?!拔倚闹械牡赖履7丁北闶瞧渲幸粋€案例。通過訴說自己身邊的或是社會普遍贊揚的人物案例,來達到傳播傳統美德、踐行優良品質的目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日常小事和細節入手,通過觀察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熱心接待、武警官兵的奮勇拼搏、鄰居的互幫互助等,深切體會“為人民服務”的真諦。

3.以生活為載體豐富教學形式。將生活情境引入課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政治課的教學形式。傳統的政治課堂以教師的填鴨式說教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體現;教師的教學任務也相對偏重,教學質量不高。如果以生活為載體,將教學深入到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當中,就會使教學過程更為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學形式除了課堂的講授外,還應以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形式展開。例如,《走進文化生活》一課,需要讓學生在生活當中分辨落后文化和先進文化的表現,認識到健康文化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圖書館、書攤,或者利用互聯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辨出諸多信息中的文化糟粕,并指出這些落后文化的特點,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辨識文化現象,正確進行文化選擇。

作者:李斯勇工作單位:江西龍南縣龍南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