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和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
時間:2022-09-10 02:26:29
導語:論教育和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于教育對經濟的作用,國家領導階層就曾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主要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教育的程度則體現了公民甚至國家的知識水平,關心到他們的創新水平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只有不斷提高教育水平才能獲得新知識并對新知識進行利用,促進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現代社會多采用機械自動化辦公,并對計算機有較多的運用,社會領域中專業性也越來越強,分工越來越明確,人們只有通過教育獲得足夠的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才能勝任工作,通過教育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促進經濟的良好發展。教育對經濟是一種促進,同時經濟對教育也有相同的作用。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才可能使教育得到良好的發展。教育過程中教育設施的建立,教育培訓的費用等等都需要經濟作為支撐,經濟是教育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經濟體制的改革才能使教育得以引進,改變陳舊的經濟制度才能使教育得到發展的空間。應大力發展經濟保證教育的實施,同時改變經濟體制為教育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
2.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教育本身就有一定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思想中傳達著政治的意識,保證著政治的穩定,國家的和諧,教育是對政治的領會和傳播。教育對于維護國家的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過程中可以對國家的政策方針進行講解和發揚,使人民充分認識到政治的內涵,還可以根據國家的要求培養良好的四有公民,培養他們的道德意識、法律意識,教育配合著政治實施國家的政策,提高著公民的政治意識,增強公民對國家的認識,對政策的理解,有利于增強政治基礎,獲得更多的擁護,對國家的穩定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時教育的普及使得人們有能力參與國家政治的事務,使得國家更加民主化,促進國家的進步和變革。教育對政治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政治對教育主要是進行制約。政治的性質決定著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政治的制定對于教育的方面、領導權、課程內容都有一定的范圍規定。政治也明確指出了接受教育的人員的特征,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劃定,政治的公平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公平與否。教育是為管理國家服務的,教育受到政治管理層的制約,社會制度的不同教育制度就有很大的差別,授課的內容,道德教育的理念等都是依據政治制度而設定的。
教育與文化的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并互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關系。社會發展不可能沒有文化,而社會文化的傳遞和發展又依賴于社會教育。文化是教育的背景,而教育卻是文化繁榮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教育能夠傳承文化,文化的傳承是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基本前提。教育可以傳遞和保存文化,教育可以活化文化。教育能夠改造文化,教育對文化的改造主要是通過選擇文化的整理文化來實現的。文化是教育的基本材料,根據社會價值標準和知識價值標準來選擇文化進入教育內容。教育能夠創造、更新文化。文化也對教育有一定的制約。價值問題是文化的核心問題,價值取向對人們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教育行為等都具有深刻的和傳統的制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個方面:其一,重功利輕發展、重共性輕個性、重服從輕自主、重認同輕創造的教育價值觀。其二,文化傳統制約著教育活動的過程,不同教育反映著不同文化背景,體現著迥異的文化傳統,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各種思想規范、觀念形態的總體特征。它大體可區分為四個組成部分:價值體系、知識經驗、思維方式、語言符號。這四個方面相依不離,相分不雜,構成文化傳統的基本內容。它們交融于教育活動過程之中,制約著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三,文化的流變制約著教育發展的歷程。文化并非僅靜態地固守其傳統,它在歷史長河中屢有變遷,教育也隨之變化。其四,文化對教育具有多種功能和作用。其作用的性質是一種影響性的。教育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必然提高人們對教育的需要;滿足人們的教育需求就必須發展教育事業。
4.結語
人們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社會有不外乎是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方面,人們總是會對這三個方面造成影響,并受著這三個方面的制約,其中關鍵性的紐帶就是教育,教育將這些抽象的東西實際的聯系在了一起,并對人們進行思想教育和技術的培養。教育使人們接觸了許多的新鮮事物,使在社會中生存所應具備的能力不斷加強,同時提高了人們的道德意識和整體素質,對于國家的發展是有利的??傊?,教育與經濟政治文化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本文作者:曹陽工作單位: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
- 上一篇:加強初中政治教學的幾點思考
- 下一篇:解析政治下的非主流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