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3-29 09:28:41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闡述了近年來六合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分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管力量、實行多部門協作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對策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的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話題。農殘超標、硫磺姜、毒豆芽等事件的發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也影響到政府公信力和社會的穩定。六合區位于南京市北部,現有耕地面積6.12萬hm2,常年糧食種植面積4.93萬hm2,蔬菜播種面積3.13萬hm2,是南京市鮮活農產品直供基地,也是優質稻米生產基地。近年來,該區通過實施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升項目,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了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開展集中專項整治行動,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六合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
1.1健全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近年來,該區通過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升項目的實施,強化監管隊伍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形成了區、街鎮、村(社區)、企業(基地)4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一是抓好監管隊伍建設。在區、街道層面,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落實“三定一考核(定人員、定對象、定目標和業績考核)”制度。在村居、企業層面,選聘基層協管人員,制定村級、企業協管員管理辦法,實行效能考核,建立報酬補貼機制,實施“崗前培訓、職責清晰、統一考評的協管員管理模式。全區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117人(區級57人、街鎮60人),協管人員93人。二是配備配齊監管檢測儀器。通過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升工程,在街鎮、蔬菜基地建立農產品農殘檢測室,配備檢驗檢測儀器,提高檢測覆蓋率。在日常監管工作中,各個街鎮還對監管員和協管員配備先進的移動監管終端,進一步強化田頭監管水平。1.2加強源頭管控,實行清潔生產。重點抓好農業投入品監管,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確保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一是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區農業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對農資經營部門、農產品生產企業開展監督管理,嚴查違禁農藥、獸藥的銷售施用,督促全區農資經營部門實行領證許可經營,建立銷售經營臺賬;針對農產品生產企業,要求做好生產記錄,建立投入品應用臺賬。二是推行減肥控藥技術,實行清潔化生產。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專業化病蟲防治等技術項目,推廣農作物規?;y防統治,大面積施用高效低毒農藥及商品有機肥,實現蔬菜、稻麥清潔化生產。2018年,全區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69.3%,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率達87.6%,主要農作物水稻、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6.3%,氮肥利用率達34%。三是抓好“三品”申報,推進標準化生產。通過開展“三品”申報工作,加快轉變農業資源利用方式,帶動標準化生產。目前,全區認證“三品”農產品215個,種植業“三品”產量占可食用農產品總量的55.2%,超額完成省級農業基本現代化重點考核指標。1.3加強產品監測,嚴把餐前安全。近年來,嚴格按照日常檢測與監督抽檢相結合,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加強農產品日常監測工作。根據區農業局制定下發《2018年六合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方案》(六農發〔2018〕132號)文件,突出對全區“三品一標”企業、現代農業園區、永久性蔬菜基地、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等生產開展例行檢測。二是加強監督抽檢工作。根據區農業局印發《2018年六合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方案》(六農通〔2018〕34號)文件精神,分別開展畜產品、生鮮乳、蔬果產品及水產品監督檢查。重點對節假日期間、高溫期間和重大社會活動期間開展監督抽檢,力保關鍵時節全區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三是加強定點檢測工作。充分發揮街鎮檢測室、基地檢測點的作用,提高速測頻次頻率,確保上市農產品安全。2018年,區級檢測站定量檢測樣品總數582個,合格率100%,其中例行檢測454個,監督抽檢128個。全區9個街鎮儀器聯網速測上傳樣品總數達18506個樣,合格率99.8%。
2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2.1監管力量有待加強。目前,各個街鎮監管員和村級協管員大多都是兼職,沒有配備專門的監管人員。人員專業能力不強,工作精力不足,面對千家萬戶的生產主體進行有效監管難度較大,監管力量和工作效率還有待增強。2.2法律意識有待提升。部分農業生產經營者年齡偏大,學習和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主動性不強,第一責任人意識比較淡薄,不能夠全面貫徹執行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制度,不能自覺按照法定義務履行主體責任,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缺乏法制觀念,這給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潛在風險。2.3多部門協作執法有待強化。近年來,雖然對農產品質量的執法監管力度逐年增大,但執法監管涉及種植業、養殖業、林業、農機、漁政等多個方面,面對全區分散的個體種植、養殖戶,單靠農業行政執法部門,很難執法監管到位,多部門聯合執法有待加強。另外,在區級層面,農業執法涉及多個部門,特別是在農產品生產、收購、運輸、銷售等環節中,執法監管還存在盲區。
3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對策建議
3.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措施落實。按照“區政府統一領導、街鎮農業部門屬地管理、業務部門行業管理、各方聯合行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總機制,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職責分工、監督監測工作任務和執法追溯管理工作。編制應急管理實施方案,建立應急管理隊伍,明確“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及各相關單位分工負責的應急工作機制。通過抓屬地管理責任、抓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和完善區、街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構建由政府監管、農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生產者參與的“三位一體”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從“農田到市場”的全程質量監管控制。區、街鎮的監管和檢測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確保監管體系運轉。3.2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充實監管力量。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配備過硬的監管隊伍,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抓手。首先,在監管隊伍建設方面,針對街鎮、村居監管隊伍偏弱的現象,建議出臺相關政策,落實人才引進機制,從專業院校招考聘用專業檢測、監管人員,充實街鎮監管力量,提高監管效率。針對基層協管員的崗位聘用,應根據各街鎮的地域實際,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第三方招考一批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充實到基層村居,協管員工資納入街鎮級財政預算,其待遇與村干部相同[1]。其次,在監管能力提升方面,要積極開展街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和村級協管員培訓工作,推行街鎮監管人員持證上崗,發揮基層移動監管終端作用,實現監管工作網格化、全程化、常態化。3.3加強宣傳培訓,提高責任意識。充分利用食品安全宣傳周、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月等活動,對全區內農業企業、種植基地、家庭農場等農業生產主體開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確保食用農產品消費安全[2]。充分利用“12316”短信、農技耘APP、微信、農技網絡書屋等平臺,大力宣傳農業法律法規,普及農產品安全知識,及時曝光違法典型案件,不斷提高生產經營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積極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經營的各類培訓班,提高農業從業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從源頭上降低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3.4加強多部門協作,促進監管。“到位到邊”在區級層面,充分發揮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定期組織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等成員單位密切協作,加大對重點區域,特別是在農產品生產、銷售等環節中,開展聯合執法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權威性[3]。在農業系統內,加快推進農林行政綜合執法體系建設,成立區級農林綜合執法支隊,由執法支隊牽頭,系統內各站、所、街道農業部門互相配合,開展綜合性專業化執法,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提升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程管理能力,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到位到邊。
參考文獻
[1]朱訓泳.對南京市六合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幾點思考[J].湖北植保,2014,6:56-59.
[2]朱亦霏.廣德縣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65-66.
[3]強雪峰,朱訓泳.強化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思考——以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5,10:214-216.
作者:耿建云 徐 敏 金立強 朱訓泳 單位:1.南京市六合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 上一篇: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思路
- 下一篇: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