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研究
時間:2022-09-05 08:49:43
導語: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們按照“政府負總責、縣鄉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監管體系建設思路,不斷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力度,到目前為止,肅州區15個鄉鎮全部建立了農產品質量監管站,專、兼職監管人員65人,有81個行政村配置了專職質量監管員,47個行政村配置了農殘速測儀,6個農產品綜合市場設立了定點檢測點,區、鄉、村三級監管網絡基本形成。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責任落實
酒泉市肅州區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是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也是甘肅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供應區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點區。肅州區現有耕地面積4.176萬hm2,轄5鄉10鎮、123個行政村,總人口36.4萬,其中農村人口22.4萬。近年來,全區按照構建大產業、大基地、大龍頭、大園區系統支撐現代農業新格局的要求,以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為核心,抓產地-治理隱患促清潔,抓投入-控制源頭保安全,抓標準-規范生產上水平,抓機構-健全體系強能力,抓服務-完善制度建機制,強力推進基地標準化、產業集群化、龍頭現代化、加工園區化、質量追溯化進程,為區域經濟社會率先實現小康提供基礎支撐。目前,肅州區已成為我國第2大對外經作制種基地、西北最大的洋蔥生產集散基地、甘肅較大的奶牛飼養區和以其命名的肉牛肉羊養殖區,先后被農業部等多部委命名為全國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最大的非耕地設施生產示范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國家級農業產業化基地、全國無公害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區以及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F將肅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措施介紹如下。
1基本情況
肅州區圍繞促增長、保安全的要求,按照政府負總責、縣鄉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監管體系建設思路,以創建國家級農產品監管示范區建設為抓手,以促進區域經濟由數量增長型向數量質量雙向增長型跨越為目標,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落實,不斷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力度,在2012年成立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和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的基礎上,全區15個鄉鎮全部建立了農產品質量監管站,專、兼職監管人員65人,有81個行政村配置了專職質量監管員,47個行政村配置了農殘速測儀,在6個農產品綜合市場設立了定點檢測點,全區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17個,區、鄉、村三級監管網絡基本形成。
2存在問題
肅州區不僅是甘肅省重要的“菜籃子”產品供應區,也是全省農產品質量監管重點區。通過連續8年出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意見》、連續8年實施農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連續10年開展“綠劍護農”專項活動,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點多、面廣、線長、任務重、潛在危害因素多等一些外在因素。同時,區域內部存在標準化生產水平低,科技園區示范力和帶動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農獸藥殘留超標,產地環境亟待改善和恢復;鄉鎮監管站重成立輕管理現象突出,監管力量薄弱;農產品監管制度、執法制度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我區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全區農產品質量管理形勢依然嚴峻,監管工作任重道遠。
3對策與措施
3.1嚴把產地關,切實保障安全的生產環境
環保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產地環境的監控,制定產地環境保護治理規劃表,合理劃分宜生產區、禁生產區和優勢生產區,加大綠色生產基地建設,加大對土壤重金屬離子、農藥殘留超標、重肥污染、廢舊地膜等危害因素的治理力度,確保產地安全。農業技術部門在指導農戶標準化生產、科學進行農事操作的同時,積極抓好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改善土壤理化結構,從技術上切實保障農產品安全、優質,確保農產品“生活”在肥沃、干凈又健康的土壤上。
3.2嚴把投入關,切實加強質量安全源頭治理
工商、質檢、農業等執法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投入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堅決杜絕高劇毒農藥、假劣農資、過期農資流向農田,采取連續作戰、持續作戰、協同作戰的方式重拳打擊一切違法銷售和使用農業投入品的行為。(1)及時組織開展春秋季“綠劍護農”、夏季“農資打假百日行動”等多項整治行動,從抓源頭、抓重點、抓大案要案入手,建立“檢打”機制,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產品和重點季節的執法檢查。(2)落實農資市場、生產基地檢查登記制度,落實農資質量承諾公示制度,健全和完善農業投入品經營和使用檔案管理制。(3)積極開展“放心農資下鄉”和“綠色配送”活動,推進區級農資經營標準化示范店和農資連鎖經營店建設,保障農資消費安全。(4)建立誠信通報制、限用農藥購銷實名制,將不誠信之人列入黑名單,實行有獎舉報,積極發揮社會各級人士的監督作用,提高違法成本,打擊違法行為。
3.3嚴把標準關,切實提高農事規范操作水平
圍繞省、市、區確定的“菜籃子”產品標準園、科技示范園區、糧食高產示范區、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等生產項目,抓好本行業、本區域內各類標準園的創建、布置、設計和管理。鄉鎮要按照有醒目標識、有質量標準、有技術規程、有農事記錄、有監測抽檢、有服務承諾的要求,培育1~2個優質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點(園),在推廣反季節蔬菜生產、秸稈飼料化應用等實用技術的同時,強化質量管控措施,重點示范生物防蟲、無公害生產、跟蹤監管、檢測追溯等技術;引導農戶健全農產品生產檔案,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禁、限用及農藥安全間隔期等規定,加強農業環境監控、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工作。技術單位要加快區域農牧業地方標準化修(制)定工作,及時制定重點產業技術規程,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技術。
3.4健全體系,提升和完善監管機構規范化運行
按照“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建設思路及“加強基層、重心下移”的原則,建立職能明確、人員到位、力量匹配、業務規范、服務有力的監管體系。政府部門要加大投入、加強指導、加速推進各項工作。區級有關部門要重新定位監管、檢測和執法的職責,建立責權一致的相關監管機構;各鄉鎮要圍繞有機構、有牌子、有人員、有制度、有檔案、有手段、有專項行動、有基本經費的“八有”目標,獨立設站,加大省級示范監管站的創建;各村必須配備監管員,以保障監管體系規范化運行,建立上下聯動的監管網絡。同時,加大力度對區、鄉監管員的培訓和指導,進一步明確職責范圍,引導“制度上墻”,加快規范運行。
3.5強化服務,不斷激發監管制度機制創新
在明確政府、相關部門和生產者三者的主體、主導、主要責任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度的建設。以推行大場大戶、合作社、企業等經營主體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和質量承諾書落實“三長(站長、村長、合作社長)兩書(責任書、承諾書)”層層目標責任制;以“有標貫標”、“無標制標”和“貫標與制標并重”,落實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制度;開展質量安全追溯試點管理。通過把好產地、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5個環節,落實目標管理、標準化生產、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質量追溯5項制度,完善標準化建設、檢驗檢測、質量認證、風險應急、執法監管5項體系建設,提升執法監督、風險預警、監測評估、應急處置和服務指導5項工作能力,全力保障農產品生產安全、上市安全和消費安全,推進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提檔次、上水平。
作者:于彩琴 王文平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
-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分析
- 下一篇:清潔農業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