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及意見建議

時間:2022-04-26 10:12:49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及意見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及意見建議

摘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群眾身體健康,是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天津市綠色、優質農產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現狀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消費需求還存在差距,文章總結了天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概況,分析了現階段天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的問題及短板,并從落實監管責任、加強行業管理、企業自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監督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健康意識逐漸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政府高度重視、百姓普遍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1]。現階段,天津市綠色、優質農產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現狀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消費需求還存在差距,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仍然嚴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實施戰略的意見》中首先提出要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當前,中國農業發展已經步入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階段[2-3],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創新工作思路和機制,進一步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1天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概況

天津市作為四大直轄市之一,是北方重要的農產品消費市場。自古人多地少,一直是“大城市小農業”的農業生產格局。近年來,全市農業生產不斷取得新進展,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農產品生產水平持續保持在全國前列,小站稻、沙窩蘿卜、大港冬棗等農產品品牌在全國享有盛譽。2009年以來,以“五個一”(一名監管員、一個服務組織帶動、一套管理制度、一個質量標識和一套檢測及追溯設備)為特色,以“放心菜”基地為突破口,組織開展放心農產品系列工程建設。十年來,陸續建設放心菜基地207個,放心肉雞基地312個,放心生豬基地360個,放心水產品基地62個,成為天津農產品質量安全成就對外展示的窗口和標桿。在一批示范基地引領帶動下,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616個,培育知名農產品品牌83個。創建完成武清、靜海、西青、寶坻4個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全市地產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2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的問題和短板

2.1農業規?;a還未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全市農業規?;a程度不斷提高,一大批生產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陸續涌現,不斷發揮示范作用,為全市農業生產提供了標桿和樣板。但總體上看,全市還有一定數量的小散農戶,雖然產量占比較低,但數量較多,普遍存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生產水平低、農業投入不足等問題[4]。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視農產品質量、甚至違法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和違禁品的現象時有發生。

2.2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仍然薄弱

各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專職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相對較少,大部分人員還同時負責扶貧、科技推廣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多項工作,工作任務繁重,監管能力不足,農產品質量安全“上強下弱”的資源配置格局普遍存在。

2.3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體系不健全

從全市看,各區現有的農業執法資源分散,執法人員少且缺乏系統專業知識,執法能力和效率偏低的情況普遍存在。10個涉農區農業綜合執法改革正在進行,執法工作開展仍然較為滯后,體制尚未完全理順。2.4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與信用體系缺乏聯動從全國情況來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尚處于發展期,追溯管理缺乏法律支撐,缺乏剛性要求和強制手段[5]。目前全市已建成放心農產品追溯系統,但仍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納入的管理對象僅限于以放心農產品基地為主的規?;a主體,還有一些種養殖散戶不具備追溯條件,無法進行追溯。二是全市信用體系建設還不成熟,農產品生產主體經營信息尚未納入企業征信管理,對追溯到的檢測不合格的農戶和企業,僅在農業系統內部進行處罰和公示,失信懲戒力度相對不足[6]。

2.5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涉及生產、加工、檢測、儲運等多個環節,標準缺失、交叉、重復和過時的情況同時存在,部分領域、部分環節如有機肥重金屬控制、新型農獸藥殘留檢測等技術標準還不夠完善,依標生產缺乏強制力,標準化水平普遍不高[7]。當前農產品優質優價的市場價格體系尚未形成,廣大消費者仍然把“價廉”作為農產品的首要消費訴求,缺乏消費綠色優質安全產品的理念和認知,造成廣大農戶仍然片面追求產量和效益,實施標準化生產的動力不足。

2.6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層檢測能力亟待提升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國家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8]。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應當充分利用現有的符合條件的檢測機構,但全市仍有部分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未通過“雙認證”,不具備定量檢測資質。鄉鎮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第一道防線,檢測隊伍、設備和手段仍十分薄弱,無法為農產品產地準出提供有力的支撐。

2.7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不完善

通過實施放心農產品工程,全市地產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已初步建立,但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還處在起步階段。同時,全市的牛羊肉、禽蛋、肉類和水果等農產品自給率約為50%~60%,每年仍有大量外埠食用農產品進入天津市場,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不完善,存在具體產地來源追溯困難,質量安全問題隱患突出。

3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政策建議

3.1壓實各級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屬地管理責任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謀發展必須謀安全,管行業必須管安全,保民生必須保安全”,督促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職責[9]。3.1.1加強對農產品安全工作全面領導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機制,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明確本級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責任分工和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分管領導分行業領域協助配合,定期聽取匯報、開展督導,統籌推進質量安全工作開展[10]。3.1.2抓好重點工作的督辦和考核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規劃和年度重點工作安排。推進、鞏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在機構、人員、經費、設施設備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和調查處理。推進牛羊定點屠宰制度建設和立法工作。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3.1.3強化市、區和鎮街三級監管體系建設各級地方黨政部門要把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工作重點,合理設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優化資源配置,確定崗位人員編制,完善監管經費保障機制,推動實現市、區、鎮(街)監管機構全覆蓋,監管、檢測、執法、科技(標準)推廣4支隊伍有效聯動[11]。3.1.4加快農業綜合執法改革進程整合各區執法資源,加快成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督促指導本區域農業綜合執法能力建設,盡快落實機構、編制、人員,保障依法履職必需的經費和執法裝備,切實發揮好執法監督作用,嚴厲打擊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類違法行為。

3.2抓實本區域行業管理部門監管責任

對標“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抓實本區域行業管理部門監管責任[12]。3.2.1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著力提升產業素質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規范化管理,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13]。開展對標達標提質行動,組織制修訂天津市農業地方標準,推進按標生產,提升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鞏固放心農產品工程建設成果,大力推進種養業規?;幏痘洜I全覆蓋。3.2.2加強監管能力建設,著力提升全程監管水平制定年度監管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嚴格農產品及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強檢測能力建設和管理,推動區級檢測站開展“雙認證”。整合完善追溯體系,加快實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督促農產品生產主體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等信用約束機制,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經營[14]。3.2.3開展專項整治,著力解決突出問題針對非法添加、違禁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濫宰等突出問題,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針對重點區域和重點農資品種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定期公布專項整治典型案件,形成有效震懾和高壓態勢。牽頭做好農村地區假冒偽劣食品治理工作。配合做好保健市場“打清整”工作[15]。3.2.4強化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著力提升風險防控水平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圍繞重點產品和重點區域,全面系統地開展風險監測,及時發現各類風險隱患和行業潛規則。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加強輿情監測和輿情應對,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控制事態擴大和蔓延。

3.3落實本區域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

地方黨政分管領導和行業監管部門,積極組織推動本區域生產經營企業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3.3.1嚴格依法依規開展農業生產活動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農產品生產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負責,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16-17]。3.3.2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規范使用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安全間隔期或休藥期的規定,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食用農產品和中藥材,建立并完善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18]。3.3.3積極提高生產水平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應當積極引用新技術、新品種,適時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規范生產行為。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從單純追求“量”向追求“質”的方向轉變。3.3.4主動實施產地準出、產品追溯規?;a經營主體應當配合行業管理部門落實產地準出和產品追溯制度[19-20],在上市銷售食用農產品時必須開具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實現農產品憑證上市,憑證追溯。

參考文獻

[1]李國軍,孔令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思考與探討[J].基層農技推廣,2018(3):111-112.

[2]陳曉華.中國質量興農工作的總體形勢及工作重點[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2):3-7.

[3]田尉婧,趙方慧,李大鵬.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現狀及挑戰[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7):257-260.

[4]劉綺夢.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探究[J].農業經濟研究,2017(2):93-96.

[5]肖放.新時代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形勢與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1):3-6.

[6]孟慶慶,李菁,胡草,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農業,2019(8):128-130.

[7]杜建兵.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5):73.

[8]周仕慧,何恒,譚應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檢測[J].種子科技,2019,37(5):51-53.

[9]于康震.中國質量興農推進方向及策略[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2):3-7.

[10]李哲敏,劉磊,劉宏.保障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2(10):132-137.

[11]黃愛蓮.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24):250-251.

[12]中共中央宣傳部.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3]XuYB,LiJY,WanJM.AgricultureandcropscienceinChina:Innovationandsustainability[J].TheCropJournal,2017,5:95-99.

[14]周雄,鄭芳.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構建探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9(3):1-5.

[15]李慶江,陸友龍,龍婉蓉,等.中國農村食品質量安全突出問題及其治理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2):8-11.

[16]雷兆其.論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途徑與措施[J].基層農技推廣,2015(6):64-69.

[17]彭成圓,蔣和平,劉學瑜,等.中國推進農業標準化實踐探索與政策建議[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5,21(3):22-26.

[18]沈大風.探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全程控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219.

[19]杜建兵.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5):73.

[20]羅雪桃.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9,39(11):28-29.

作者:劉燁潼 張瑋 陳秋生 張強 殷萍 郭永澤 單位:天津市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